中草药根茎大全与名称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9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中草药根茎类药材是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多为植物的地下部分,兼具根的吸收、输导功能与茎的支持、输导特性,富含生物碱、苷类、挥发油等活性成分,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这类药材历史悠久,应用广泛,从清热解毒到补益调理,涵盖多个治疗领域,以下按植物学部位(根状茎、块茎、球茎、鳞茎、根类)分类,整理常见中草药根茎的名称、性味、功效及应用,并辅以表格呈现核心信息,帮助系统了解。

中草药根茎大全与名称

根状茎类(地下茎,有节、芽及退化的叶)

根状茎是植物横向生长的地下茎,节间明显,芽点清晰,如生姜、黄连等,此类药材多含挥发油、生物碱,功效偏于解表、化湿、清热。

名称 药用部位 性味 功效 应用举例
黄连 根状茎 苦,寒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高热神昏
生姜 根状茎 辛,温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 风寒感冒、脾胃虚寒呕吐
甘草 根状茎 甘,平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咳嗽 脾胃虚弱、咳嗽痰多、药食调和
麦冬 根状茎 甘、微苦,寒 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肺燥干咳、津伤口渴、心烦失眠
玉竹 根状茎 甘,平 养阴润燥,生津止渴 阴虚燥咳、食欲不振、口干舌燥

块茎类(地下茎膨大,呈块状,无节)

块茎由地下茎局部膨大形成,富含淀粉、多糖,如山药、天麻等,此类药材多具补益、息风、化痰功效,部分需炮制减毒(如半夏)。

名称 药用部位 性味 功效 应用举例
山药 块茎 甘,平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脾胃虚弱、肺虚咳嗽、肾虚遗精
天麻 块茎 甘,平 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肝阳上亢头痛、小儿惊风、肢体麻木
半夏 块茎 辛,温;有毒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痰饮咳嗽、呕吐反胃、梅核气
延胡索 块茎 辛、苦,温 活血,行气,止痛 气滞血瘀之胸胁、脘腹疼痛
白及 块茎 苦、甘,涩,微寒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咯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溃烂

球茎类(地下茎短缩,呈球形或扁球形)

球茎由地下茎顶端膨大形成,肉质,如慈姑、荸荠等,此类药材多偏清热、化痰、解毒,兼能利湿。

中草药根茎大全与名称

名称 药用部位 性味 功效 应用举例
慈姑 球茎 甘、苦,寒 清热解毒,化痰散结 肺热咳嗽、痈肿疮毒、瘰疬
荸荠 球茎 甘,寒 清热生津,化痰消积,利尿 热病津伤、咽喉肿痛、食积腹胀

鳞茎类(地下茎缩短,肉质鳞叶包裹)

鳞茎由缩短的茎上着生肥厚鳞叶形成,如百合、大蒜等,此类药材多含挥发油、黏液质,功效偏于润肺、杀虫、解毒。

名称 药用部位 性味 功效 应用举例
百合 鳞茎 甘,寒 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肺燥咳嗽、虚烦失眠、心悸怔忡
大蒜 鳞茎 辛,温 行气消积,解毒杀虫 饮食积滞、痈肿疮毒、钩虫病
洋葱 鳞茎 辛,温 健胃理气,解毒杀虫 食欲不振、滴虫性阴道炎

根类(地下根,无节、芽,具根毛)

虽严格区别于根茎,但常与根茎类药材并列使用,如人参、黄芪等,根类多为直根或须根,富含皂苷、黄酮类,功效偏补益、活血、生发。

名称 药用部位 性味 功效 应用举例
人参 甘、微苦,温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气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津伤口渴
黄芪 甘,温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 气虚乏力、中气下陷、自汗浮肿
当归 甘、辛,温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虚寒腹痛、肠燥便秘
丹参 苦,微寒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 瘀血阻滞之胸痹、月经不调、心烦失眠
板蓝根 苦,寒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温毒发斑、舌绛紫暗、痄腮、喉痹、丹毒

中草药根茎类药材种类繁多,功效各异,其应用需结合性味归经与辨证论治,如寒性药材(黄连、板蓝根)适用于热证,温性药材(生姜、半夏)适用于寒证;补益类(人参、黄芪)需避免实邪阻滞,清热类(麦冬、天麻)需防伤脾胃,合理配伍与规范炮制是确保疗效与安全的关键。

中草药根茎大全与名称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如何区分根茎类与根类中草药?
解答:从植物学部位看,根茎是地下茎,有节、芽及退化的叶(如生姜的“芽点”、黄连的“环节”);根是地下根,无节、芽,具根毛(如人参的“芦头”虽似芽,实为根茎与根的过渡,主体为根),功效上,根茎多偏化湿、解表、清热(如生姜解表、黄连燥湿),根多偏补益、活血、生发(如人参补气、当归补血),根茎断面常可见“维管束环状排列”(如黄连的“菊花心”),根断面多为“放射状纹理”(如黄芪的“菊花心”不明显,呈“粉性”)。

问题2:使用根茎类中药材时需注意哪些禁忌?
解答:需注意四点:① 炮制减毒:如生半夏有毒,需姜矾制后使用;生天麻易“走窜”,需蒸制后平肝息风。② 辨证用药:寒性药材(黄连、板蓝根)脾胃虚寒者慎用;温性药材(生姜、附子)实热证忌用。③ 用量控制:如甘草久服或过量可致水肿,黄连过量易伤脾胃。④ 特殊人群:孕妇慎用活血类(如丹参、延胡索)、峻下类(如甘遂);儿童用量需根据体重调整,避免过量,建议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长期或大量服用。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国内中草药研究企业如何突破创新瓶颈?
« 上一篇 昨天
黄疸中医治疗的核心辨证方法与特色方药是什么?
下一篇 » 昨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