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动物药材作为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疾病防治史上曾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生态环境恶化和人类活动加剧,许多药用动物因过度捕猎而濒临灭绝,如何平衡传统医药需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议题,珍惜动物药材的合理利用,不仅关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更涉及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从传统医学角度看,珍惜动物药材多取自动物的特定部位,如麝香取自雄麝的香囊、羚羊角来自赛加羚羊的角、穿山甲鳞片源于穿山甲的角质层,其独特的药用价值源于动物活性成分,具有开窍醒神、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功效,麝香中的麝香酮能促进心脑功能,常用于急救;羚羊角具有平肝息风作用,对高热惊厥有显著疗效;穿山甲甲片中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被认为能通经下乳、消肿排脓,这些药材在《本草纲目》《中国药典》等经典中均有记载,凝聚着古代医药学家的智慧。
但长期以来,由于市场需求旺盛、监管不力及利益驱动,珍惜动物药材的非法贸易屡禁不止,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数据,全球超过1万种野生动物因贸易濒危,其中药用动物占比超30%,以麝为例,20世纪50年代中国野生麝资源达250万只,因持续偷猎取麝,2020年仅存约6万只,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穿山甲更是成为全球受威胁最严重的哺乳动物,8个现存物种均被列入CITES附录I,禁止国际商业贸易,过度利用不仅导致物种濒危,更破坏生态平衡——穿山甲是白蚁的天敌,每只成年穿山 annually可保护约250亩森林免受白蚁侵害,其数量锐减将引发严重的生态连锁反应。
面对保护与利用的矛盾,国际社会与中国政府已采取多重措施,在法律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禁止猎捕、杀害、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2020年新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穿山甲所有物种提升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麝、赛加羚羊等也列入严格保护范围,在科研领域,人工繁育技术取得突破:如林麝人工养殖已实现规模化,人工麝香于1983年获批投产,其化学成分与天然麝香一致,目前占中国麝香市场的70%以上;熊胆粉的人工合成技术(如人工熊胆粉)通过临床试验验证,可替代天然熊胆用于肝胆疾病治疗,在国际合作方面,中国加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与多国联合打击野生动物走私,2021年破获的“8·15”特大穿山甲鳞片走私案,查获走私鳞片超12吨,涉案金额达2亿元。
珍惜动物药材的保护需从“禁用”转向“科学利用”与“替代创新”并重,应加强人工繁育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建立标准化养殖体系,确保药材来源的合法性与可持续性;推动植物药、海洋药替代研究,如用山羊角替代羚羊角、用人工牛黄替代天然牛黄,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效,公众认知提升至关重要——需通过科普宣传,让消费者认识到“无购买,无杀害”,自觉抵制非法野生动物制品。
以下是相关问答FAQs:
Q1:为什么部分珍惜动物药材(如虎骨、犀角)已被禁用?
A1:虎骨、犀角等药材因来源动物(虎、犀牛)均处于极度濒危状态,被列为CITES附录I物种(禁止国际商业贸易),中国于1993年禁止虎骨贸易,1993年禁止犀角贸易,以保护这些旗舰物种免于灭绝,从科学角度看,这些动物的药用成分可通过人工合成或替代品实现,禁用不影响临床疗效,反而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
Q2:普通人如何支持珍惜动物药材的保护工作?
A2:普通人可通过以下方式参与保护:一是拒绝购买和使用任何来源不明的野生动物制品,包括药材、饰品、食品等;二是选择正规药店购买药品,认准“人工繁育”或“替代品”标识;三是积极参与科普宣传,向身边人普及保护知识;四是发现非法野生动物贸易线索时,及时向林业部门或公安机关举报(如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举报电话:12315),每个人的行动都能汇聚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