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肾阴虚的药方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3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医治疗 正文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水、纳气,肾阴则指肾中具有滋润、宁静、制约阳热作用的精微物质,对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起濡润、滋养作用,当肾阴亏虚,阴液不足,不能制约阳气,则虚火内生,出现一系列“热性”症状,临床常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咽燥、男子遗精早泄、女子经少经闭、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中医治疗肾阴虚以“滋阴补肾”为基本原则,常用经典方剂及中药组合,通过辨证施治调理脏腑功能,恢复阴阳平衡。

中医治疗肾阴虚的药方

经典治疗肾阴虚药方及解析

中医治疗肾阴虚的方剂历史悠久,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以下为常用经典方剂及其应用特点:

(一)六味地黄丸(汤)——滋阴补肾基础方

来源: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由《金匮要略》肾气丸减去桂枝、附子化裁而来。
组成:熟地黄24g,山茱萸12g,山药12g,泽泻9g,茯苓9g,牡丹皮9g。
功效:滋阴补肾。
主治:肾阴亏虚证,症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手足心热、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方解:方中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茱萸补益肝肾、涩精固脱,山药补脾养肺、固肾益精,共为臣药,三药“三补”协同增强滋肾之力;泽泻利水渗湿、泄肾浊,茯苓健脾渗湿、泄脾湿,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清泄虚火,三药“三泻”制约滋补之品的滋腻碍胃,并泻肾、脾、肝三经之虚火,共为佐使,全方“补中有泻,泻中寓补”,滋补而不留邪,降泄而不伤正,为滋阴补肾的基础方剂。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温服;或改作丸剂,每次6-9g,日2次。
加减:若阴虚火旺明显,加知母、黄柏(名“知柏地黄丸”),增强滋阴降火之力;兼有盗汗加浮小麦、麻黄根固表止汗;耳鸣加磁石、石菖蒲通窍益聪。

(二)左归丸——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来源: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
组成:熟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12g,枸杞子12g,菟丝子12g,鹿角胶12g(烊化),龟甲胶12g(烊化),牛膝9g。
功效: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主治:真阴不足证,症见头晕目眩、耳鸣腰酸、遗精滑泄、口干咽燥、渴欲饮水、五心烦热、午后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方解:方中重用熟地黄滋肾填精,山茱萸、枸杞子补肝肾、益精血,共为君药;山药、菟丝子补脾肾、固精微,龟甲胶、鹿角胶为血肉有情之品,峻补精髓,龟甲胶偏滋阴,鹿角胶偏温养,阴阳双补,共为臣药;牛膝引药下行、强腰膝,为佐使药,全方纯甘壮水,滋而不腻,补而不燥,适用于肾阴亏虚较重、精髓不足之证。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温服;或改作丸剂,每次9g,日2-3次。
加减:若虚火甚者,加知母、黄柏清降虚火;兼见气虚者,加人参、黄芪补气健脾;遗精频繁者,加金樱子、芡实固肾涩精。

中医治疗肾阴虚的药方

(三)大补阴丸——滋阴降火

来源:元代朱丹溪《丹溪心法》。
组成:熟地黄18g,知母12g,黄柏12g,龟甲18g(酥炙),猪脊髓适量。
功效:滋阴降火。
主治:阴虚火旺证,症见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咳嗽咯血、心烦易怒、足膝热痛、舌红少苔、脉细数。
方解:方中熟地黄滋阴补肾,龟甲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共为君药;知母、黄柏苦寒降火,保存阴液,清泻虚火,为臣药;猪脊髓以髓补髓,增强填精滋阴之力,为佐使药,全方滋阴与降火并用,滋阴为本,降火为标,适用于阴虚火旺症状明显者。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猪脊髓蒸熟捣烂为丸,每次6-9g,日2次,淡盐汤送服。
加减:若咯血甚者,加白及、仙鹤草止血;盗汗甚者,加麻黄根、浮小麦固表止汗;咽痛者,加玄参、麦冬滋阴利咽。

常用滋阴补肾中药及配伍特点

除经典方剂外,临床常根据症状选用单味中药或药对配伍,以下为治疗肾阴虚的常用药物:

中药名称 性味归经 功效 配伍应用
熟地黄 甘、微温,归肝、肾经 滋阴补血,益精填髓 为滋阴补肾要药,常与山茱萸、山药配伍(如六味地黄丸)
山茱萸 酸、微温,归肝、肾经 补益肝肾,涩精固脱 与熟地黄配伍,增强滋补肝肾之力,治腰膝酸软、遗精
枸杞子 甘、平,归肝、肾经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与菊花配伍(杞菊地黄丸),治肝肾阴虚之头晕目眩
女贞子 甘、苦、凉,归肝、肾经 滋补肝肾,明目乌发 与墨旱莲配伍(二至丸),治阴虚血亏之头晕耳鸣、须发早白
龟甲 甘、咸、寒,归肝、肾、心经 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 与熟地黄、黄柏配伍(大补阴丸),治阴虚阳亢、骨蒸潮热
知母 苦、寒,归肺、胃、肾经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与黄柏配伍(知柏地黄丸),增强滋阴降火之力
黄柏 苦、寒,归肾、膀胱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与知母、熟地黄配伍,治下焦虚火之遗精、带下

辨证加减与个体化治疗

肾阴虚临床表现复杂,常兼夹不同证候,需根据具体症状加减用药:

中医治疗肾阴虚的药方

  • 兼肝阴虚:症见两目干涩、胁肋隐痛、急躁易怒,加枸杞子、菊花、白芍滋养肝阴;
  • 兼心阴虚:症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加麦冬、五味子、酸枣仁养心安神;
  • 兼肺阴虚:症见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声音嘶哑,加沙参、麦冬、百合润肺止咳;
  • 兼脾虚:症见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加白术、党参、莲子肉健脾益气;
  • 虚火亢盛:症见潮热盗汗、口舌生疮、舌红少苔,加黄柏、知母、地骨皮清降虚火;
  • 精关不固:症见遗精滑泄、尿频遗尿,加金樱子、芡实、桑螵蛸固肾涩精。

注意事项

  1. 辨证施治:肾阴虚需与肾阳虚鉴别,肾阳虚以畏寒肢冷、面色㿠白、舌淡胖苔白滑为主要表现,忌用滋阴药物,以免加重寒象。
  2. 顾护脾胃:滋阴药物多滋腻碍胃,脾胃虚弱者可配伍砂仁、陈皮、白术等健脾理气之品,避免出现腹胀、纳呆等不适。
  3. 饮食调理:治疗期间宜食清淡、滋阴之品,如枸杞、桑葚、黑芝麻、百合、银耳、梨等,忌食辛辣刺激、温燥助火之品,如辣椒、羊肉、狗肉等。
  4. 生活调摄: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节制房事,耗伤肾精;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过极化火伤阴;适当进行轻缓运动,如太极、八段锦、散步等,以助气血流通。
  5. 专业指导:中药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不可自行长期服用,尤其含附子、乌头等有毒性的药物,需严格控制剂量和疗程。

相关问答FAQs

Q1:肾阴虚和肾阳虚有什么区别?用药上需要注意什么?
A:肾阴虚与肾阳虚均为肾的虚证,但病机、症状截然不同,肾阴虚以“热象”为主,核心病机为肾阴不足、虚火内生,常见症状为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以滋阴补肾为主,常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忌用温阳药物(如附子、肉桂),以免耗伤阴液,肾阳虚以“寒象”为主,核心病机为肾阳亏虚、温煦无力,常见症状为畏寒肢冷、面色㿠白、腰膝冷痛、精神萎靡、夜尿频多、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治疗以温补肾阳为主,常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忌用滋阴药物,以免助寒伤阳,两者鉴别需结合症状、舌脉,切勿混淆用药。

Q2:肾阴虚患者日常调理除了用药,还有哪些方法?
A:肾阴虚患者日常调理需综合饮食、起居、情志、运动等多方面:①饮食调理:多食滋阴补肾之品,如黑芝麻、核桃、枸杞、桑葚、百合、银耳、鸭肉、甲鱼等,可煮枸杞粥、百合莲子粥;避免辛辣(辣椒、花椒)、温燥(羊肉、狗肉)、煎炸食物。②起居调摄:规律作息,避免熬夜(23点前入睡),保证充足睡眠以养阴;节制房事,避免耗伤肾精。③情志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怒伤肝”“思伤脾”,情绪过极易化火伤阴。④运动调理:选择轻缓运动,如太极、八段锦、瑜伽、散步等,避免剧烈运动(如长跑、大汗淋漓),以免耗气伤阴;可练习“搓腰眼”动作(双手搓热后按摩腰眼部位),以温补肾阳、疏通气血。⑤穴位保健:常按揉太溪穴(内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涌泉穴(足底前1/3凹陷处),太溪为肾经原穴,可滋肾阴、降虚火;涌泉为肾经井穴,可引火归元,每日按揉2-3次,每次3-5分钟。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辉县药材资源有哪些独特种类?开发利用面临哪些挑战与保护措施?
« 上一篇 今天
黄芪药材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服用时有哪些禁忌和注意事项?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