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血草是民间常用的中草药,因其茎断面常呈鲜红色似鸡血而得名,学名可能指“血见愁”或“红凤菜”等,不同地区名称略有差异,准确识别鸡血草需结合其形态特征,而清晰的图片是辨别真伪、避免混淆的关键,以下从鸡血草的形态特征、图片识别要点及药用价值展开说明,帮助读者通过图片准确认知这种草药。
鸡血草的形态特征与图片识别要点
鸡血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0-80厘米,全株带腥气,其各部位特征鲜明,通过图片可清晰辨识:
-
根部:根茎呈圆柱形,略弯曲,长5-15厘米,直径0.3-1厘米,表面棕褐色,有纵皱纹及细根痕,断面皮部红棕色,木部淡黄色,图片中可见根茎的节处常有须根,是鉴别要点之一。
-
茎部:茎直立,单一或分枝,绿色或带紫红色,具纵棱,棱上有白色短柔毛,折断茎干后,断面有明显导管环,皮部呈红棕色(似鸡血),是名称由来,图片中需注意茎的质地(草质,易折断)和颜色变化(下部常带紫红)。
-
叶片:单叶互生,叶片呈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12厘米,宽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叶面深绿色,叶背淡紫色,两面均有短毛,叶柄长1-3厘米,带紫红色,图片中可观察叶片的排列(互生)、叶缘锯齿及叶背颜色,与混淆品如“鱼腥草”的叶片(心形,无紫背)区别明显。
-
花与果实:花期6-8月,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冠白色或淡紫色,管状,果期8-10月,瘦果长圆形,冠毛白色,图片中花果期特征不明显,需结合茎叶形态综合判断。
以下表格归纳鸡血草各部位形态特征及图片识别关键点:
生长部位 | 形态特征 | 图片识别关键点 |
---|---|---|
根部 | 圆柱形,棕褐色,断面皮部红棕色 | 根茎节处有须根,断面“鸡血”色明显 |
茎部 | 直立,绿色或带紫红,具纵棱,被白毛 | 折断后断面皮部红棕,草质易折断 |
叶片 | 卵形/卵状披针形,叶面深绿、叶背淡紫,边缘有锯齿 | 互生排列,叶背紫红色,叶柄带紫红 |
花果 | 头状花序,白色/淡紫色花;瘦果长圆形,冠毛白 | 花期需观察花冠形态,果期特征次要 |
鸡血草的药用价值
鸡血草性味辛、苦,微寒,归肝、心经,具有活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崩漏、吐血、衄血、跌打损伤、痈肿疮毒等,现代研究表明,其含黄酮类、生物碱、挥发油等成分,有抗炎、止血、抗氧化作用,需注意,鸡血草与“鸡血藤”(木质藤本,功效补血调经)不同,不可混用,图片识别时需注意茎的质地(草本vs木质)和叶片形态。
相关问答FAQs
Q1:鸡血草与鸡血藤图片如何区分?
A:两者名称相似但科属和形态差异大,鸡血草为草本,茎草质易折断,叶片卵形、叶背紫红;鸡血藤为木质藤本,茎木质化坚硬,断面有红褐色环纹(如“鸡血”),叶片为羽状复叶,图片中可通过茎的质地、叶片类型(单叶vs复叶)及生长习性(草本直立vs藤本攀援)快速区分。
Q2:如何通过图片辨别鸡血草的真伪?
A:真品鸡血草茎折断后皮部呈红棕色,叶背淡紫色且有腥气,叶缘有明显锯齿;伪品如“混淆的红凤菜”叶背紫红但无腥气,茎断面无“鸡血”特征;或“石龙芮”叶片多分裂,全株无毛,图片识别需重点观察茎断面颜色、叶背气味及叶缘细节,有条件者可结合气味(真品带腥)进一步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