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治生蛇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9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生蛇”是民间对带状疱疹的俗称,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表现为沿神经分布的簇集性水疱,伴有明显神经痛,中草药治疗带状疱疹历史悠久,注重辨证论治,通过内服外用结合,可清热解毒、燥湿止痛、活血化瘀,有效缓解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神经痛风险。

中草药治生蛇

中医对带状疱疹的认识

中医称带状疱疹为“缠腰火丹”“蛇串疮”等,认为其发病多因情志不畅,肝郁化火,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热内蕴,兼感毒邪,以致火毒湿热蕴结肌肤,经络阻滞,气血不通而发病,病位在肝、脾、肺,与心、肾相关,急性期以实证为主(肝火、湿热),慢性期或后遗痛以虚实夹杂或虚证为主(气滞血瘀、气血不足)。

中草药辨证论治

中草药治疗带状疱疹的核心是“辨证分型”,根据不同证型选择方药,个体化治疗。

肝经郁热证

症状:皮损鲜红,簇集水疱,灼热刺痛,伴口苦咽干、烦躁易怒、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解毒止痛。
代表方剂:龙胆泻肝汤加减。
常用药:龙胆草、栀子、黄芩(清肝胆实火);柴胡、当归、生地(疏肝养阴);泽泻、车前子(利湿导邪);板蓝根、大青叶(清热解毒);甘草调和诸药,若疼痛剧烈,加延胡索、川楝子理气止痛;若便秘,加大黄、芒硝通腑泻热。

脾虚湿蕴证

症状:皮损色淡,水疱较多,疱壁松弛,伴食少腹胀、大便溏薄、肢体倦怠,舌淡苔白腻,脉濡。
治法:健脾利湿,解毒化浊。
代表方剂:除湿胃苓汤加减。
常用药:苍术、厚朴、陈皮(燥湿健脾);茯苓、猪苓、泽泻、薏苡仁(利渗湿);白术、桂枝(健脾温阳化气);板蓝根、马齿苋(解毒);甘草调和,若水疱渗液多,加萆薢、黄柏清热燥湿;若腹胀明显,加焦山楂、炒麦芽消食导滞。

中草药治生蛇

气滞血瘀证

症状:皮疹消退后局部刺痛,经久不愈,或见皮色暗褐,舌暗有瘀斑,苔薄白,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代表方剂:桃红四物汤加减。
常用药: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活血化瘀);生地养阴;地龙、全蝎通络止痛;黄芪、党参益气以助血行;甘草调和,若疼痛剧烈,加蜈蚣、乳香、没药增强活血止痛之力;若失眠,加酸枣仁、远安神。

中草药外治法

外治法可直接作用于皮损部位,缓解疼痛、促进结痂,常与内服药协同使用。

急性期(红斑水疱期)

以清热解毒、燥湿收敛为主,可用马齿苋30g、大黄20g、黄柏15g、苦参15g,煎水冷湿敷,每次15-20分钟,每日2次,可减轻红肿灼热;或用青黛散(青黛10g、石膏20g、滑石20g、黄柏10g)麻油调敷,每日1次,清热燥湿。

亚急性期(结痂期)

以收敛生肌、解毒止痛为主,可用炉甘石洗剂(含炉甘石、氧化锌、薄荷脑)外涂,每日3次,干燥收敛;或用紫草油(紫草、麻油浸泡)外敷,促进痂皮脱落。

中草药治生蛇

后遗神经痛期

以活血通络、祛风止痛为主,可用当归15g、红花10g、川芎10g、细辛5g、乳香10g、没药10g,煎水熏洗患处,每次20分钟,每日2次;或用麝香止痛膏加云南白药外贴,活血止痛。

常用中草药功效简表

药材 性味归经 功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龙胆草 苦寒,归肝、胆、膀胱经 清肝胆实火,燥湿 3-6g
板蓝根 苦寒,归心、胃经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10-15g
马齿苋 酸寒,归肝、大肠经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15-30g
丹参 苦微寒,归心、肝经 活血化瘀,养血安神 10-15g
延胡索 辛温,归肝、脾经 活血行气止痛 3-10g
薏苡仁 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 利水渗湿,健脾止泻 10-30g
甘草 甘平,归心、肺、脾经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3-6g(生用清热,炙用补中)

注意事项

  1. 辨证用药:中草药治疗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套用方剂,如肝火旺者忌用温燥药,脾虚者慎用苦寒药,以免加重病情。
  2. 中西医结合:重症患者(如皮损广泛、剧烈疼痛、高热)需结合西医抗病毒(如阿昔洛韦)、营养神经(如维生素B1、B12)及止痛治疗,中草药作为辅助手段。
  3. 饮食与护理:治疗期间忌辛辣、鱼腥、酒类,避免搔抓皮损,防止继发感染;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穿着宽松棉质衣物。
  4. 特殊人群:孕妇慎用活血化瘀药(如桃仁、红花)、峻下药(如大黄);儿童、老人及体弱者需减量,并监测肝肾功能。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中草药治疗带状疱疹一般多久能见效?
解答:见效时间取决于病情轻重、证型及治疗时机,轻症患者(如肝经郁热型)规范用药3-5天疼痛可明显缓解,7-10天皮结痂;脾虚湿蕴型因病程较长,需10-14天;后遗神经痛需2-4周调理才能逐步改善,若用药1周后症状无缓解或加重,需及时复诊调整方案。

问题2: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用中草药调理吗?如何调理?
解答:可以,后遗神经痛多因气滞血瘀、经络不通所致,中医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主,内服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丹参、地龙、全蝎),配合外用当归、红花、川芎、细辛煎水熏洗,同时艾灸阿是穴(疼痛部位)、血海、足三里等穴位,可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疼痛,一般坚持治疗1-2个月,多数患者疼痛可显著减轻。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如何辨别具有拔毒功能的中草药?其功效与应用有哪些?
« 上一篇 今天
慢性咽炎中医治疗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