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具有拔毒功能的中草药?其功效与应用有哪些?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具有拔毒功能的中草药是中医外科学治疗疮疡肿毒、蛇虫咬伤、烫伤烧伤等病症的重要药物,其核心功效在于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排脓止痛、化腐生肌,通过促进毒素排出、抑制病原体生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帮助机体清除热毒、火毒、疫毒等病理产物,这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需辨证论治,结合病症寒热虚实、轻重缓急合理配伍,以下就常见拔毒中草药的特性、应用及注意事项进行详细阐述。

具有拔毒功能中草药

常见拔毒中草药及其应用

拔毒类中草药多为苦寒或辛凉之品,部分兼有甘味,归心、肝、肺、胃经,可内服外用,具体如下:

金银花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拔毒应用:为“疮家圣药”,善治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等热毒病症,单用或配伍连翘、蒲公英等煎服,或鲜品捣烂外敷,可缓解红肿热痛;若治乳痈(乳腺炎),配伍瓜蒌、牛蒡子、穿山甲等,增强消肿散结之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外用适量。
注意: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者慎用。

连翘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拔毒应用:长于消痈散结,治疮疡肿毒、瘰疬、丹毒等,常与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同用(如“五味消毒饮”);若治肺痈(肺脓肿),配伍鱼腥草、芦根、桃仁等,促排脓消痈。
用法用量:煎服6-15g,外用捣敷。
注意:脾胃虚寒者不宜过量。

蒲公英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
拔毒应用:治乳痈、疔疮肿毒、咽喉肿痛等,内服可单用鲜品捣汁饮,或配伍金银花、野菊花;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或煎汤熏洗,促毒外出,近年研究证实,其含有的蒲公英素、蒲公英甾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
用法用量:煎服10-30g,外用适量。
注意:少量久服可能致缓泻,脾胃虚寒者慎用。

紫花地丁

性味归经:苦、辛,寒,归心、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拔毒应用:专治疔疮肿毒、丹毒、毒蛇咬伤等,尤善治疔疮“疔疮走黄”(毒邪内陷),常与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配伍(如“五味消毒饮”);治毒蛇咬伤,配伍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内服外敷并用。
用法用量:煎服15-30g,鲜品捣汁服或外敷。
注意:体质虚寒者不宜单独久用。

具有拔毒功能中草药

鱼腥草

性味归经:辛,微寒,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拔毒应用:治肺痈咳吐脓血、疮痈肿毒、湿热淋证等,鲜品捣汁外敷治疔疮肿痛,或煎汤熏洗治痔疮肿痛;现代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妇科炎症,其挥发油(癸酰乙醛)有显著抗菌抗炎作用。
用法用量:煎服15-30g(不宜久煎),外用适量。
注意:虚寒证及阴性疮疡(脓液清稀、无红肿热痛)忌用。

穿心莲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拔毒应用: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痈疮疖肿、蛇虫咬伤等,内服煎汤或研末吞服,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治肠炎痢疾,配伍黄连、木香等,其含穿心莲内酯,有抗病毒、抗溃疡、促进伤口愈合作用。
用法用量:煎服6-15g,研末1.5-3g,外用适量。
注意:不宜过量久服,可能致胃脘不适、恶心。

板蓝根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拔毒应用:治温病发热、发斑、痄腮、咽喉肿痛、大头瘟(头面红肿热痛)等,常与玄参、黄芩、牛蒡子同用;治病毒性感冒、腮腺炎,可单用或配伍大青叶,近年用于抗病毒治疗,对流感病毒、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适量。
注意:脾胃虚寒者不宜长期服用,过敏体质者慎用(可能出现皮疹、瘙痒)。

半边莲

性味归经:辛,平,归心、小肠、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拔毒应用:治毒蛇咬伤、痈肿疔疮、湿疹、水肿等,治蛇毒,单用鲜品捣烂外敷,或配伍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内服;治疮疡肿痛,鲜品捣汁涂患处,其含生物碱、黄酮类,可抗炎、利尿、抗蛇毒。
用法用量:煎服10-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
注意:虚水肿者慎用。

拔毒中草药应用原则与注意事项

拔毒类中草药多苦寒,易伤脾胃,应用时需遵循“辨证施治、中病即止”原则:

具有拔毒功能中草药

  1. 辨明寒热:仅适用于热毒、火毒实证(红肿热痛、脓黄稠),若属阴疽(漫肿无头、皮色不变)、虚证(疮疡日久、脓清稀),需配伍温阳补气药(如附子、黄芪),避免“寒凉遏毒”。
  2. 合理配伍:热毒炽盛配伍清热泻火药(如黄连、石膏);血瘀肿痛配伍活血化瘀药(如赤芍、乳香);体虚者配伍补益药(如党参、当归),攻补兼施。
  3. 用法得当:外用需保持患处清洁,避免感染;内服宜饭后服用,减少胃肠刺激;煎煮时间不宜过长(如金银花、鱼腥草后下),以免破坏有效成分。
  4. 禁忌人群: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及脾胃虚寒者慎用;过敏体质者使用前需做皮试(如板蓝根)。

拔毒中草药速查表

草药名称 性味归经 核心拔毒功效 主治病症举例 常用用法用量
金银花 甘,寒;肺、心、胃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痈肿疔疮、喉痹、丹毒 煎服10-30g,外敷鲜品
连翘 苦,微寒;肺、心、小肠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疮疡肿毒、瘰疬、肺痈 煎服6-15g,捣敷外用
蒲公英 苦、甘,寒;肝、胃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 乳痈、疔疮、湿热淋证 煎服10-30g,鲜品捣汁外敷
紫花地丁 苦、辛,寒;心、肝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疔疮走黄、毒蛇咬伤、丹毒 煎服15-30g,鲜品捣汁外敷
鱼腥草 辛,微寒;肺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 肺痈、疮痈、痔疮肿痛 煎服15-30g(后下),外敷
穿心莲 苦,寒;肺、胃等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疔疮肿痛、咽喉肿痛、蛇虫咬伤 煎服6-15g,研末1.5-3g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拔毒中草药可以长期服用吗?
解答:不建议长期服用,拔毒类中草药多苦寒,长期使用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食欲不振、腹泻、乏力等,尤其脾胃虚寒者更需谨慎,若需长期应用(如慢性疮疡调理),应在医师指导下配伍健脾和胃药(如白术、茯苓),并定期调整处方,中病即止,避免“过用伤正”。

问题2:拔毒草药外用时出现皮肤红肿、瘙痒怎么办?
解答:可能是药物过敏或刺激所致,应立即停止使用,并用清水清洗患处,若症状较轻,可涂抹炉甘石洗剂止痒;若出现红肿加剧、水疱、渗出等严重过敏反应,需及时就医,必要时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或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外用拔毒药前需做小面积皮肤测试(如取少量药汁涂于前臂内侧,观察24小时无不适再使用),避免过敏风险。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贫血中医治疗
« 上一篇 今天
中草药治生蛇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