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理论中,“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其运行通畅与否直接影响健康,当情志不畅、饮食失调、外邪侵袭等因素导致气机运行受阻,形成“气滞”时,就会出现胸闷、胁痛、脘腹胀满、嗳气呃逆等症状,散气中草药便是通过疏通气机、消除气滞,恢复气的正常运行的一类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这类草药性味多辛苦,主归肝、脾、肺经,根据作用部位和功效差异,可分为疏肝理气、健脾理气、行气宽胸、行气止痛等不同类别,下面将详细介绍常用散气中草药及其应用。
疏肝理气类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若情志不遂导致肝气郁结,常见胁肋胀痛、急躁易怒、月经不调等症状,需用疏肝理气之品。
柴胡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肝、胆经。
功效: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主治:肝郁气滞所致的胁肋胀痛、胸闷喜太息,以及感冒发热、寒热往来,柴胡轻清升散,能疏肝气而解郁结,配伍白芍、香附可增强疏肝解郁之力,如逍遥散;若肝郁化火,配黄芩、栀子可清肝泻火。
用法用量:煎服,3-10克;解表透热用量可稍大,至15克。
注意:肝阳上亢、阴虚火旺者慎用。
香附
性味归经:辛、微苦、平;归肝、三焦经。
功效: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主治:肝气郁滞之胁痛、脘腹胀痛,以及肝气郁结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香附被称为“气病之总司”,善于调理肝脾气机,尤善调经,配伍柴胡、白芍可疏肝解郁,配当归、川芎可调经止痛,如香附丸。
用法用量:煎服,6-12克;醋制可增强疏肝止痛作用。
川楝子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小肠、膀胱经。
功效: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
主治:肝郁化火之胁肋胀痛、疝气疼痛,以及虫积腹痛,川楝子苦寒降泄,能疏肝气、清肝热,配延胡索可增强行气止痛之力,如金铃子散;若寒疝腹痛,配小茴香、吴茱萸可温肝散寒。
用法用量:煎服,5-10克;炒用可减低寒性。
注意:脾胃虚寒者不宜服。
健脾理气类
脾主运化,若脾失健运,气机阻滞,则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溏薄,需用健脾理气之品。
陈皮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肺经。
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主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恶心呕吐、食少吐泻,以及湿阻中焦所致的胸闷痰多,陈皮辛行温通,能理脾气而燥湿,配伍苍术、厚朴可燥湿运脾,配半夏、生姜可化痰止呕,如平胃散、二陈汤。
用法用量:煎服,3-10克;理气宜用陈皮,化痰宜用橘红。
枳实
性味归经:苦、辛、酸,微寒;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主治:脾胃气滞之脘腹痞满胀痛、食积停滞、泻痢后重,以及痰阻气滞之胸痹、结胸,枳实破气力强,能消积除满,配伍白术可健脾消痞,如枳术丸;若治胸痹,配瓜蒌、薤白可通阳散结。
用法用量:煎服,3-10克;生用破气力强,麸炒性较缓和。
注意:孕妇慎用。
木香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
功效: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主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食积不化、泻痢里急后重,以及肝气郁结之胁痛,木香芳香行散,能调畅三焦气机,配槟榔可行气导滞,配黄连可清热燥湿、行气止痛,如香连丸。
用法用量:煎服,3-6克;生用行气力强,煨用可实肠止泻。
行气宽胸类
心肺居于胸中,若胸中气机不畅,则见胸闷胸痛、咳嗽气喘,需用行气宽胸之品。
薤白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主治:痰气互结之胸痹心痛、胸闷短气,以及胃肠气滞之脘腹胀痛、泻痢里急后重,薤白辛温通散,能通胸中阳气、散阴寒痰浊,配瓜蒌、半夏可化痰散结、宽胸胸痹,如瓜蒌薤白白酒汤。
用法用量:煎服,5-10克;鲜品15-30克。
枳壳
性味归经:苦、辛、酸,微寒;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理气宽中,行滞消胀。
主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胁肋胀痛,以及气滞脱肛、子宫脱垂,枳壳功效与枳实相似,但作用较缓和,长于理气宽中,治脘腹胀满常配陈皮、木香。
用法用量:煎服,5-10克;麸炒可缓和其寒性。
行气止痛类
气滞不通则痛,针对不同部位的疼痛,需选用行气止痛之品,常结合疏肝、健脾、宽胸等功效。
延胡索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肝、脾、心经。
功效:活血行气,止痛。
主治:气血瘀滞之胸胁脘腹疼痛、痛经、跌打损伤疼痛,延胡索辛散温通,能行血中之气、气中之血,止痛力强,配川楝子可疏肝理气止痛,如金铃子散;治痛经配当归、川芎可活血调经。
用法用量:煎服,3-10克;醋制可增强止痛作用。
乌药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
功效: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主治:寒凝气滞之脘腹胀痛、小便频数、遗尿,以及寒疝腹痛,乌药辛温行散,能温肾散寒、行气止痛,配益智仁、乌药可温肾缩尿,如缩泉丸。
用法用量:煎服,6-10克。
常用散气中草药简表
名称 | 性味归经 | 功效 | 主治 | 常用配伍 | 用法用量(煎服) | 注意事项 |
---|---|---|---|---|---|---|
柴胡 | 苦、辛,微寒;肝、胆经 | 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 肝郁胁痛、寒热往来 | 白芍、香附(逍遥散) | 3-10克 | 阴虚火旺者慎用 |
香附 | 辛、微苦、平;肝、三焦经 | 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 肝郁脘痛、月经不调 | 当归、川芎(香附丸) | 6-12克 | 醋制增强止痛作用 |
陈皮 | 辛、苦,温;脾、肺经 |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 脾胃气滞、湿痰咳嗽 | 苍术、厚朴(平胃散) | 3-10克 | 燥湿化痰宜用橘红 |
枳实 | 苦、辛、酸,微寒;脾、胃经 | 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 脘腹痞满、食积停滞 | 白术(枳术丸) | 3-10克 | 孕妇慎用 |
薤白 | 辛、苦,温;肺、胃、大肠经 | 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 胸痹心痛、脘腹胀痛 | 瓜蒌、半夏(瓜蒌薤白汤) | 5-10克 | 鲜品用量可至30克 |
相关问答FAQs
Q1:散气中草药可以长期服用吗?
A1:散气中草药多辛香温燥或破气力强,长期服用易耗气伤阴,尤其对于气虚或阴虚体质者,可能出现乏力、口干、舌红少苔等症状,是否需长期服用需根据辨证结果,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一般症状缓解后应及时停药或调整为健脾益气、滋阴养血等调理类药物,如气虚者可配伍党参、黄芪,阴虚者可配伍沙参、麦冬。
Q2:哪些人不适合服用散气中草药?
A2:散气中草药并非人人适宜,以下人群需谨慎或禁用:①孕妇:部分理气药(如枳实、川楝子)有破气作用,可能引发流产;②阴虚火旺者:如表现为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服用辛温香燥的理气药(如陈皮、木香)会加重阴虚;③气虚者:本身乏力少气、语音低微,过量服用行气药会耗伤正气,导致症状加重;④出血性疾病患者:部分理气药(如川芎、延胡索)有活血作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具体用药需结合体质和病情,在中医师辨证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