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中医药理论中,咳嗽多因外邪犯肺、脏腑功能失调所致,而止咳中草药凭借其辨证施治的特点,在缓解咳嗽症状、调理机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识别这些草药的形态特征,是正确应用的前提,以下介绍几种常见传统止咳中草药的详细特征,并辅以表格汇总关键信息,帮助读者直观辨别。
传统止咳中草药形态特征详解
甘草
科属: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根及根茎。
形态特征:根呈长圆柱形,外皮红棕色、暗棕色或灰褐色,有显著的纵皱纹、沟纹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气微,味甜而特殊,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3~8枚,卵形或椭圆形,两面被短毛,花蝶形,淡紫红色,总状花序腋生,果实为荚果,弯曲成镰刀状,褐色,密刺毛。
桔梗
科属: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
形态特征:根呈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有不规则纵沟及横向皮孔,上部有横纹,顶端有根茎痕(习称“芦头”),质脆,断面不平坦,形成层环棕色,皮部类白色,可见裂隙(“金井玉栏”),气微,味微甜后苦,叶对生或互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边缘有锐锯齿,花大,单生于茎顶,蓝紫色或白色,钟形,5裂。
川贝母
科属: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或梭砂贝母的鳞茎。
形态特征:暗紫贝母呈圆锥形或近心形,表面淡黄白色,有深棕色小斑点,外层鳞叶2瓣,肥厚,大小悬殊,紧密抱合,顶端闭合或稍开裂,内有类圆柱形的小鳞叶1~2枚,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花单生,钟形,黄绿色至紫色,下垂;叶多对生,条形或披针形。
枇杷叶
科属: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叶。
形态特征:叶片长椭圆形或倒卵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上部有疏锯齿,基部全缘,上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红棕色,有光泽,下表面密被棕黄色绒毛,主脉显著突起,叶革质,脆而易碎,气微,味微苦,花白色,芳香,圆锥花序顶生;果实为梨果,球形或卵形,黄色或橙黄色。
款冬花
科属:菊科植物款冬的花蕾。
形态特征:花蕾呈长圆棒状,单生或2~3个基部花序柄,基部具浅紫色鳞叶,苞片2~3层,外层鳞叶紫红色,内层苞片类白色,有光泽,花冠筒状,淡紫色或淡黄色,先端5裂,雄蕊5枚,子房下位,体轻,质柔韧,气香,味微苦辛,叶基生,叶片心形或肾形,边缘有波状疏齿,叶面暗绿色,叶面密被白色茸毛。
传统止咳中草药关键信息汇总
草药名称 | 科属 | 主要形态特征 | 功效侧重 | 适用证型 |
---|---|---|---|---|
甘草 | 豆科 | 根圆柱形,外皮红棕,断面黄白色,味甜;叶羽状复叶,花蝶形淡紫红 | 补脾益气,祛痰止咳,调和诸药 | 脾胃虚弱,咳嗽痰多,调和药性 |
桔梗 | 桔梗科 | 根圆柱形,表面白色,断面“金井玉栏”,味微甜后苦;花钟形蓝紫 | 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 风寒咳嗽,咽喉肿痛,胸闷不畅 |
川贝母 | 百合科 | 鳞茎圆锥形,表面淡黄白带棕斑,抱合紧密,断面粉性;花钟形黄绿至紫 | 润肺止咳,化痰散结 | 燥咳、虚咳,肺热痰稠 |
枇杷叶 | 蔷薇科 | 叶长椭圆形,下表面密被棕黄绒毛,主脉突起;花白,果黄 | 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 肺热咳嗽,胃热呕逆 |
款冬花 | 菊科 | 花蕾长圆棒状,苞片紫红或类白,气香;叶基生心形,密被白茸毛 | 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 咳嗽不止,痰少或干咳 |
使用注意事项
传统止咳中草药的应用需遵循辨证论治原则,如风寒咳嗽不宜用川贝母(性凉),燥咳首选川贝母、枇杷叶,痰多黏稠可配桔梗、甘草,部分草药有禁忌,如甘草久服可能水肿,高血压患者慎用;桔梗升散,气机上逆者忌服,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长期服用。
相关问答FAQs
Q1:如何通过图片区分桔梗和南沙参?
A:两者均为白色根类药材,但桔梗根顶端常有“芦头”(根茎痕),断面形成层环明显,皮部类白色有裂隙(“金井玉栏”);南沙参根顶端无芦头,断面有黄心(木质部),皮部较薄,质地更疏松,且味甘微苦,桔梗味先甜后苦。
Q2:止咳中草药可以长期泡水喝吗?
A:不建议长期自行服用,止咳中草药需根据证型选用,如甘草久服可能引起水钠潴留、血压升高;川贝母性寒,脾胃虚寒者长期服用易腹泻,若咳嗽持续超过2周,或伴有咳血、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