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崩漏是青春期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指月经周期紊乱、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属中医“崩漏”范畴,青春期女性肾气初盛,天癸未充,若先天禀赋不足、情志失调或外感邪气,易致脏腑功能失调,冲任不固发为本病,中医治疗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原则,通过辨证论治调整阴阳气血,恢复冲任功能。
病因病机
青春期崩漏的核心病机为“冲任不固,经血失约”,与肾、脾、肝功能密切相关:
- 肾虚:肾主生殖,青春期肾气未充,若先天肾虚或后天耗伤,致封藏失职,经血妄行;肾阴亏虚则虚火内扰,迫血下行。
- 血热:素体阳盛或过食辛辣,或情志化火,热扰冲任,迫血妄行;或大病久病后阴虚内热,血海不宁。
- 血瘀:经期产后余血未净,或寒凝血瘀,或久病入络,瘀阻冲任,血不归经。
- 脾虚:饮食不节或思虑过度,损伤脾气,统摄无权,经血失约。
辨证论治
临床需结合出血特点、伴随症状及舌脉辨证,分型论治如下:
证型 | 主要症状 | 治法 | 代表方药 | 常用药物 |
---|---|---|---|---|
肾阴虚证 | 经血非时暴下或淋漓不尽,色鲜红质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 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 左归丸合二至丸加减 | 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女贞子、旱莲草、阿胶、炒地榆、龟甲胶 |
肾阳虚证 | 经血量多或淋漓不净,色淡质清,畏寒肢冷,面色㿠白,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细 | 温肾固冲,止血调经 | 右归丸合固冲汤加减 | 附子、肉桂、杜仲、鹿角胶、菟丝子、山茱萸、黄芪、艾叶、炮姜、棕榈炭 |
血热证 | 经血暴下或淋漓,色深红质稠,口渴烦热,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滑数(实热);或经血量少色红,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虚热) | 实热:清热凉血,止血;虚热:养阴清热,止血 | 实热用清热固经汤;虚热用保阴煎 | 实热:黄芩、栀子、生地、地骨皮、地榆、阿胶、棕榈炭、藕节;虚热:生地、白芍、玄参、麦冬、阿胶、地骨皮、女贞子 |
血瘀证 | 经血淋漓不净或突然暴下,色紫黑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舌紫暗或有瘀点,脉涩 | 活血化瘀,止血调经 | 逐瘀止血汤加减 | 当归、赤芍、桃仁、红花、三七、炒蒲黄、五灵脂、益母草、炒枳壳、牛膝 |
脾虚证 | 经血量多或淋漓不净,色淡质稀,气短乏力,面色萎黄,纳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 健脾益气,固冲止血 | 归脾汤合固冲汤加减 | 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当归、龙眼肉、酸枣仁、艾叶、炮姜、棕榈炭、升麻 |
特色疗法
- 针灸治疗:主穴取关元、三阴交、隐白(灸法),肾阴虚加太溪、照海;肾阳虚加命门、百会(灸);血热加血海、行间;血瘀加合谷、太冲;脾虚加足三里、脾俞,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
- 中药周期疗法:结合月经周期分期用药:
- 卵泡期(月经第5-14天):滋肾养阴,调养冲任,方用五子衍宗丸合二至丸加减;
- 排卵期(月经第14-16天):补肾活血,促排卵,方用促排卵汤加减;
- 黄体期(月经第16-28天):温肾健脾,固冲安胎,方用毓麟珠加减;
- 经期:活血调经,因证治之(如肾虚用固经汤,血热用清热固经汤等)。
- 艾灸疗法:对肾阳虚、脾虚患者,艾灸关元、气海、足三里,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可温补脾肾,固摄经血。
调护建议
- 情志调摄:青春期情绪易波动,需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抑郁,以防肝郁化火扰动冲任。
- 饮食调理:饮食清淡,忌辛辣刺激、生冷寒凉之品,肾阴虚食百合、银耳、梨;肾阳虚食羊肉、桂圆、核桃;血热食藕、荸荠、苦瓜;血瘀食山楂、红糖、黑木耳;脾虚山药、莲子、大枣。
- 生活作息: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经期注意保暖,避免剧烈运动及盆浴。
- 运动适度:选择八段锦、太极、瑜伽等舒缓运动,增强体质,促进气血运行。
相关问答FAQs
问:青春期崩漏需要立即止血吗?
答:中医治疗崩漏强调“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急性大出血时(如经量超过200ml或淋漓日久),需先以止血为主,常用炒地榆、棕榈炭、三七、艾叶等收敛止血药,同时结合辨证配伍(如肾虚加固摄药,血热加清热药),避免单纯止血留瘀,待血势稍缓,再调补脾肾、调理冲任,以固其本,防止复发。
问:青春期崩漏治疗期间可以吃冷饮吗?
答:不建议,青春期女性脾胃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冷饮易损伤脾阳,导致运化失常,气血生化不足,加重脾虚证候(如经量增多、淋漓不净、乏力便溏),尤其对血寒、脾虚体质者,冷饮还会寒凝血瘀,加重出血或导致痛经,治疗期间宜温热饮食,可适量饮用生姜红糖水、山药粥等调理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