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中草药资源,自古以来,浙江就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产区,尤以“道地药材”闻名,其中不少品种因品质优良、疗效确切而成为历代医家推崇的珍品,如浙贝母、杭白菊、延胡索等,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还远销海外,从平原水乡到丘陵山地,从沿海滩涂到高山之巅,浙江的中草药资源呈现出多样性特征,既有家种药材的规模化种植,也有野生药材的合理采收,形成了“浙产药材”的独特优势。
在浙江的中草药版图中,根及根茎类药材占据重要地位,浙贝母,主产于宁波鄞州,又名“象贝”,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呈扁球形,外层鳞叶两枚,大小相近,对合呈“怀中抱月”之状,性寒味苦,归肺、心经,具有清热化痰、开郁散结之效,常用于风热咳嗽、瘰疬疮痈、肺痈等症,是治疗热痰咳嗽的要药,磐安白术,则为“浙八味”之一,多年生草本,根茎肥厚呈拳状,表面灰黄色或棕褐色,断面黄白色,性温味苦甘,归脾、胃经,能补气健脾、燥湿利水,主治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等,磐安因“中国药材之乡”的美誉,其白术种植历史超千年,所产白术质地坚实、断面菊花纹清晰,品质上乘,东阳延胡索,又名“元胡”,是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干燥块茎,性温味辛苦,归肝、脾、心经,活血行气、止痛效果显著,常用于胸胁脘腹疼痛、痛经、跌扑肿痛等,“浙八味”中便有延胡索,东阳产量占全国70%以上,其块茎饱满、有效成分含量高,是中药配方中不可或缺的止痛药。
全草类药材在浙江同样资源丰富,鱼腥草,三白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全草具鱼腥气,性微寒味辛,归肺经,能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常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淋涩痛等,浙江各地均有分布,尤其在杭州、绍兴等地的湿地、田埂边常见,其鲜品可凉拌入菜,干品则入药,是药食同源的典型代表,仙鹤草,蔷薇科植物龙芽草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平味苦涩,归心、肝经,具有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补虚之效,主治咯血、吐血、崩漏、腹泻、疟疾等,衢州开化等地种植规模较大,其全草在秋季采收,晒干后切段入药,因止血效果显著,被誉为“止血草”。
花类药材中,杭白菊堪称“浙产瑰宝”,主产于桐乡,是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性微寒味甘苦,归肺、肝经,能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常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等,桐乡被誉为“中国杭白菊之乡”,其花瓣肥厚、色泽洁白、香气浓郁,既可泡茶饮用,也可入药,与黄山贡菊、滁菊、亳菊并称“四大名菊”,其中杭白菊的“菊米”(未开放的花蕾)更是清热解毒的佳品,金银花,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性寒味甘,归肺、心、胃经,能清热解毒、凉散风热,浙江淳安、建德等地有规模化种植,其花蕾初开时呈白色,后变黄色,故名“金银花”,常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等,是清热解毒类中药的常用药材。
果实种子类药材中,金华佛手独具特色,芸香科植物佛手的干燥果实,性温味辛苦酸,归肝、脾、胃、肺经,能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主治肝胃气滞、胸胁胀痛、胃脘痞满、食少呕吐等,金华金东区是主产区,其果实形如佛手,色泽金黄,香气浓郁,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既可观赏,又可入药,还可制作佛手蜜饯,是药食兼用的珍品,天台山茱萸,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果肉,性微温味酸涩,归肝、肾经,能补益肝肾、涩精固脱,主治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大汗虚脱、内热消渴等,天台是“中国山茱萸之乡”,其果肉饱满、有效成分(如马钱苷、莫诺苷)含量高,是六味地黄丸等中成药的主要原料。
浙江主要道地中草药一览表如下:
中草药名称 | 主要产地 | 性味归经 | 核心功效 |
---|---|---|---|
浙贝母 | 宁波鄞州 | 性寒,味苦;归肺、心经 | 清热化痰、开郁散结 |
白术 | 磐安 | 性温,味苦甘;归脾、胃经 | 补气健脾、燥湿利水 |
延胡索 | 东阳 | 性温,味辛苦;归肝、脾、心经 | 活血行气、止痛 |
杭白菊 | 桐乡 | 性微寒,味甘苦;归肺、肝经 | 疏散风热、平肝明目 |
佛手 | 金华金东 | 性温,味辛苦酸;归肝、脾、胃、肺经 | 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
山茱萸 | 天台 | 性微温,味酸涩;归肝、肾经 | 补益肝肾、涩精固脱 |
浙江中草药不仅资源丰富,更因道地性而独具特色,从种植到炮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传统技艺,如磐安中药炮制技艺、东阳延胡索种植技艺等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浙江通过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推广“中药+”产业模式(如中药养生旅游、中药化妆品开发),推动中草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让这些“浙产瑰宝”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健康。
相关问答FAQs
Q1:为什么浙江产的中药材很多被称为“道地药材”?
A:道地药材指经过长期实践证明,在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下所产的药材,具有优良品质和临床疗效,浙江的道地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①地理环境独特:山地丘陵、温暖湿润的气候,土壤富含有机质,如磐安的“火山土壤”适合白术生长,桐乡的沙壤土利于杭白菊积累有效成分;②种植历史悠久:浙贝母、延胡索等种植历史超千年,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③品质特点鲜明:如浙贝母的“松贝”质地坚实,杭白菊的“菊瓣肥厚、味甘不苦”,有效成分含量高于其他产区;④炮制工艺精湛:传统炮制技术(如白术的“土炒”、延胡索的“醋制”)能增强药效、降低毒性,形成独特品质。
Q2:浙江中草药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A:浙江中草药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①促进农民增收:磐安、东阳等地通过中药材种植,带动农户人均年收入超万元,如磐安白术种植户每亩收益可达8000-12000元;②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中药+旅游”(如磐安“百草园”观光)、“中药+康养”(如桐乡菊海养生基地),延伸产业链;③保护生态环境:中药材种植多在山区,既保护了水土,又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④传承中医药文化:通过建设中药文化博物馆、举办中医药文化节,让传统中医药文化走进乡村,增强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