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参,又名童参、双批七、米参,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Miq.) Pax ex Pax et Hoffm.)的干燥块根,是我国传统补益类中草药之一,因药性平和、补而不燥,尤其适合儿童及体虚人群,故得“小孩参”之名,其主产于江苏、安徽、山东等地,野生与栽培均有,尤以江苏南京、句容一带所产“孩儿参”品质最佳,素有“太子参”之美誉(需注意与石竹科植物太子参异叶假繁缕区分,部分地区别名混用,但植物来源与功效侧重略有不同),以下从形态特征、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现代研究及使用注意等方面详细介绍,并结合图片特征描述,帮助全面认识这一中草药。
形态特征与图片识别要点
小孩参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干燥块根是药用部位,图片中可通过以下特征识别:
- 块根形态:呈纺锤形、细长条形或圆球形,单生或2-3个并生,长3-10cm,直径0.3-0.6cm,表面灰黄色或黄白色,较光滑,有细纵皱纹及横向凹陷的须根痕,顶端常有残留的芽痕或短茎基,下部渐尖,形似小孩的手指,故称“小孩参”。
- 茎叶特征(原植物):茎直立,高15-20cm,下部略带紫色,近方形,有2列短毛,叶对生,叶片卵形、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3-7cm,宽1.5-2.5cm,先端尖,基部渐狭,边缘有波状浅齿,叶脉明显,叶背脉上疏生柔毛,花两性,白色,1-3朵生于叶腋,花梗细长;花瓣5片,倒卵形,先端2浅裂;雄蕊10枚,花药淡黄色;子房卵形,花柱3,细长,蒴果近球形,成熟时开裂,内有肾形种子,褐色,表面有疣状突起(药用部位为块根,茎叶特征可辅助原植物识别)。
图片鉴别要点:干燥块根以条粗、色黄白、质润、无须根者为佳;若图片中块根表面有黑斑、霉变或质地枯焦,则可能为劣质品,原植物图片可见其茎叶对生、花小而白,生长于山坡林下或阴湿处,喜凉爽气候,耐寒怕涝。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小孩参性平,味甘、微苦,归脾、肺经,其功效以“补气健脾、生津润肺”为核心,药性平和,补而不峻,适用于多种气阴两虚证,尤其适合儿童及体弱者。
补气健脾
小孩参能补脾气,健运中焦,适用于脾气虚弱引起的食少便溏、倦怠乏力、小儿疳积、食欲不振等症,儿童脾胃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易因饮食不当或病后体虚出现脾虚症状,小孩参温和补气,不易上火,常配伍山药、白术、茯苓等健脾药增强疗效,如“小儿健脾散”。
生津润肺
其味甘能生津,微苦可泄,性平不燥,既能补肺气,又能润肺燥,适用于肺虚咳嗽、气短自汗、津伤口渴、虚热烦倦等症,对于儿童反复感冒后气阴两虚、干咳少痰,或夏季热引起的口干舌燥,小孩参可配伍麦冬、沙参、五味子等养阴生津药,如“生脉散”加减。
其他功效
现代临床还发现小孩参有增强免疫力、抗疲劳、改善心功能的作用,可用于病后体虚、心悸失眠、神经衰弱等辅助治疗;外用可治疮疡日久不敛,研末撒患处。
用法用量与使用注意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30g;或入丸散,儿童用量酌减,一般为3-9g,具体根据年龄、体质调整。
- 食疗:可煮粥、煲汤,如“小孩参山药粥”(小孩参10g、山药15g、粳米50g,煮粥食用),适用于儿童脾虚食少;或炖鸡汤时加入10-15g小孩参,增强补气功效。
使用注意
- 禁忌人群:实证、热证(如腹胀、口臭、便秘、舌红苔黄)者不宜服用;体质偏热、易上火儿童慎用;对小孩参过敏者禁用。
- 配伍禁忌:不宜与藜芦同用(中药“十八反”)。
-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防霉;若出现霉变、虫蛀,不可继续使用。
现代研究与药理作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小孩参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太子参皂苷(如太子参皂苷Fg、太子参皂苷Ⅱa)、多糖、氨基酸、微量元素(如锌、铁、锰)及挥发油等,具有以下作用:
作用类别 | 具体表现 |
---|---|
增强免疫力 | 多糖成分可促进淋巴细胞增殖,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及特异性免疫。 |
抗疲劳与抗应激 | 能延长小鼠游泳时间,降低运动后血乳酸含量,提高肝糖原储备,缓解疲劳。 |
调节血糖 | 多皂苷可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辅助降低血糖(适用于糖尿病气阴两虚者)。 |
保护心肌 | 总皂苷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心肌酶活性,对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 |
抗氧化 | 清除自由基,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延缓衰老。 |
小孩参中的锌、铁等微量元素是儿童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素,可改善儿童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等问题,这也是其适合儿童使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小孩参与传统补气药对比
为更直观了解小孩参的特点,将其与人参、党参、黄芪等常用补气药对比如下:
药材 | 性味 | 补气特点 | 适用人群 | 注意事项 |
---|---|---|---|---|
小孩参 | 甘、微苦,平 | 补气健脾,生津润肺,药性平和 | 儿童、老人、气阴两虚者 | 力量较缓,需久服 |
人参 | 甘、微苦,微温 |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力峻效宏 | 气虚欲脱、重症虚脱者 | 不宜久服,实热、高血压者禁用 |
党参 | 甘,平 | 补中益气,健脾和血 | 脾肺气虚、食少便溏者 | 实热证慎用 |
黄芪 | 甘,微温 |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 | 气虚自汗、中气下陷者 | 实热、湿热证不宜 |
可见,小孩参补气之力虽不及人参、黄芪,但性质平和,无滋腻、温燥之弊,尤其适合儿童及气阴两虚者长期调理,是“平补”的代表药材。
相关问答FAQs
Q1:小孩参和太子参是同一种药材吗?有什么区别?
A:小孩参与太子参在部分地区别名混用,但从植物来源看,两者存在差异:小孩参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的块根,而传统“太子参”多指同属植物异叶假繁缕(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var. robbinsii)的块根,两者为同种植物的变种,主要区别在于:① 块根形状:小孩参块根多呈纺锤形或细长条,太子参块根略短粗;② 功效侧重:小孩参偏于补气生津,太子参更侧重益气健脾,但整体功效相近,临床常可互用,具体需根据药材实际品质及医生指导使用。
Q2:小孩参可以长期给孩子吃吗?有没有副作用?
A:小孩参性质平和,适合儿童气虚体质调理,但“是药三分毒”,不可盲目长期服用,儿童使用需注意:① 辨证用药:需明确为气虚或气阴两虚证(如易疲劳、食欲差、自汗、口干等),实热证(如感冒发烧、咽喉肿痛)时不宜服用;② 控制剂量:儿童每日用量一般不超过9g,过量可能引起腹胀、食欲不振;③ 间断服用:建议服用1-2个月后评估效果,症状改善后可停药或改为食疗调理,避免长期依赖,目前未见严重副作用报告,但若服用后出现皮疹、腹泻等不适,需立即停药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