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中草药调料药材名字有何讲究呢?背后藏着啥秘密?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8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中草药调料是中华饮食文化与中医药智慧交融的结晶,既是厨房中提香增味的“魔术师”,又是药食同源理念下的养生佳品,这些兼具调料与药材双重身份的植物,以独特的性味归经和功效,在菜肴中平衡风味、调和药性,承载着“医食同源”的古老智慧,从厨房的香料架到药典的药方里,它们的名字既是味觉的符号,也是健康的密码。

中草药调料药材名字

常见中草药调料的特性与应用

中草药调料多为植物的根、茎、皮、花、果实或全草,其性味(寒热温凉)与归经(对脏腑的亲和力)决定了它们在烹饪与养生中的角色,以下列举几种日常常用的中草药调料,解析其特性与用法:

八角(大茴香)
别名:大料、舶茴香,性温,味辛,归肝、肾、脾、胃经。
功效:温阳散寒、理气止痛、和胃调中,其浓郁独特的香气来自茴香醚,能去腥解腻,炖肉、卤味中不可或缺,如经典的红烧肉、卤鸡脚,因性温,适合寒性体质者,但阴虚火旺(易上火)者不宜多食。

桂皮(肉桂)
别名:肉桂、牡桂,性大热,味辛、甘,归心、肝、脾、肾经。
功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烘焙中常与红糖、丁香搭配,赋予糕点温暖香气;炖煮肉类时能去腥增香,促进血液循环,注意孕妇及有出血倾向者忌用,以免动血。

花椒
别名:川椒、红椒,性温,味辛,归脾、胃、肾经。
功效:温中止痛、杀虫止痒、开胃健脾,川菜“麻辣”风味的核心,其麻味来自山椒素,能刺激味蕾,增强食欲,炒菜、腌制、制作火锅底料均可,但过量易耗气,气虚者需少食。

中草药调料药材名字

丁香
别名:公丁香、母丁香,性温,味辛,归脾、胃、肺、肾经。
功效: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暖肾助阳,花蕾入药,香气浓郁,常用于卤味、烘焙(如圣诞饼干)或调制酱料,能缓解胃寒呃逆,热证(口干舌燥、便秘)者忌用,以免“火上浇油”。

陈皮(橘皮)
别名:广陈皮、红橘皮,性温,味辛、苦,归脾、肺经。
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晒干存放3年以上的橘皮,香气内敛,炖汤(如陈皮鸭)、煲粥(陈皮小米粥)时能解腻增香,同时调理脾胃气滞、腹胀痰多,阴虚燥咳者慎用。

小茴香
别名:谷茴香、香丝菜,性温,味辛,归肝、肾、脾、胃经。
功效: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种子呈小颗粒,香气清雅,常用于炖肉(茴香炖牛肉)、包馅(茴香猪肉饺子),能缓解胃寒腹痛、疝气痛,与八角相比,其香气更柔和,适合长时间炖煮。

砂仁
别名:春砂仁、缩砂仁,性温,味辛,归脾、胃、肾经。
功效:化湿开胃、温脾止泻、安胎,果实入药,香气独特,煲汤(砂仁猪肚汤)、煮粥时后下(避免香气挥发),能促进消化,缓解脾胃虚寒、食欲不振,孕妇妊娠呕吐也可适量使用。

中草药调料药材名字

紫苏
别名:苏叶、紫苏梗,性温,味辛,归肺、脾经。
功效:解表散寒、行气和胃、解鱼蟹毒,叶片可凉拌(紫苏拌黄瓜)、煎炸(炸紫苏叶),也可作为烤鱼、煮蟹的配料,既能去腥,又能缓解风寒感冒、胸闷腹胀,表虚自汗者不宜多用。

中草药调料速查表

药材名字 别名 性味归经 主要功效 常用场景
八角 大茴香、大料 性温,味辛,归肝、肾、脾、胃经 温阳散寒、理气止痛 炖肉、卤味、红烧
桂皮 肉桂、牡桂 性大热,味辛甘,归心、肝、脾、肾经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烘焙、炖肉、酱料
花椒 川椒、红椒 性温,味辛,归脾、胃、肾经 温中止痛、开胃健脾 川菜、火锅、腌制
丁香 公丁香、母丁香 性温,味辛,归脾、胃、肺、肾经 温中降逆、暖肾助阳 卤味、烘焙、调味酱
陈皮 广陈皮、橘皮 性温,味辛苦,归脾、肺经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炖汤、煲粥、卤味
小茴香 谷茴香、香丝菜 性温,味辛,归肝、肾、脾、胃经 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炖肉、包馅、炒菜
砂仁 春砂仁、缩砂仁 性温,味辛,归脾、胃、肾经 化湿开胃、温脾止泻、安胎 煲汤、煮粥(后下)、炖品
紫苏 苏叶、紫苏梗 性温,味辛,归肺、脾经 解表散寒、行气和胃、解鱼蟹毒 凉拌、烤鱼、煮蟹、炒蛋

相关问答FAQs

Q1:中草药调料是否所有人都适合食用?
A1:并非所有人都适合,中草药调料的性味有温热寒凉之分,需根据自身体质选择,花椒、八角、桂皮等温性调料适合寒性体质(畏寒、手脚冰凉)者,但阴虚火旺(易上火、口干舌燥)者应少食;紫苏、薄荷等凉性调料适合风热感冒,但风寒感冒者不宜多用,孕妇、哺乳期妇女及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因调料的药性影响健康。

Q2:如何正确使用中草药调料,避免过量或不当使用?
A2:使用中草药调料需注意“适量”与“搭配”,控制用量,如八角、丁香等香气浓郁的材料,每道菜建议不超过2-3颗,避免掩盖食材本味或导致药性过强,根据烹饪方式调整加入时间:如桂皮、花椒等耐煮材料可早放,与食材同炖;紫苏、砂仁等易挥发的材料宜后下,出锅前加入,保留香气与药效,避免多种温性调料叠加使用(如花椒+八角+桂皮),以免“温燥太过”,引发上火或肠胃不适,若不确定自身体质或搭配方法,可参考药典或咨询中医师,确保安全食用。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药材统货指什么?与其他规格有何区别?
« 上一篇 今天
当前中草药市场行情如何?价格波动与需求变化有何趋势?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