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黑铅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7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药材黑铅,在传统中医药体系中又称“石墨”,是一种以碳为主要成分的天然矿物药材,其色泽乌黑,质软有滑腻感,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与药用价值,需注意,黑铅(石墨)与有毒的金属铅(Pb)并非同一物质,二者在矿物来源、化学成分及安全性上存在本质区别,临床应用时需严格区分。

药材黑铅

药材黑铅的基本信息

黑铅(石墨)常产于变质岩中,由含碳有机物经高温变质作用形成,主要成分为单质碳(含量可达90%以上),常含有少量硅、铁、铝等杂质,其晶体结构为层状,层间结合力弱,故具有润滑性、导电性和耐高温性,在古代,黑铅因易获取、性质稳定,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冶金及日常领域,现代则多用于工业,药用价值逐渐淡化,但传统中医药理论中仍保留其相关记载。

中医药理论认识

性味归经

根据《本草纲目》《名医别录》等古籍记载,黑铅(石墨)性寒,味甘,归肺、胃、肾经,其性沉降,寒能清热,甘能缓急,故以清热解毒、止血利尿为主要功效。

核心功效

  • 清热解毒:用于热毒炽盛所致的痈肿疮疡、咽喉肿痛等症,内服或外敷均可发挥清热之效。
  • 止血:对外伤出血、吐血、衄血(鼻出血)等出血症有收敛止血作用,因其性寒,尤适用于血热妄行所致出血。
  • 利尿通淋:用于热淋、石淋(如尿路结石)等小便短赤、淋沥涩痛之症,能清热利水,通淋止痛。
  • 镇惊安神:部分古籍记载其可治疗惊痫、小儿惊风,取其重镇沉降之性,以镇静安神。

临床应用

  • 外用为主:现代临床中,黑铅(石墨)已较少内服,多以外用为主,将黑铅研末,用麻油调敷,可治疗烫伤、疮疡溃烂;或用于撒布于创面,起到收敛止血、保护疮面的作用。
  • 内服谨慎:古代曾用于治疗“五淋”(石淋、气淋等),取其利尿通淋之效,但需配伍清热利湿药,且用量宜轻(一般1-3g),因性寒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禁用。

用法用量与注意事项

  • 用法:内服入煎剂(需先煎),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调敷或制膏。
  • 用量:内服1-3g,外用适量。
  • 注意事项
    1. 脾胃虚寒、腹泻者忌用,以免加重寒凝气滞。
    2. 孕妇慎用,因性沉降,可能影响胎气。
    3. 忌与含重金属的药物同用,避免产生不良反应。
    4. 现代应用需确保药材为纯黑铅(石墨),避免混入有毒金属铅(如方铅矿),后者含硫化铅,有剧毒,不可内服。

黑铅(石墨)与金属铅的区别

为避免混淆,以下表格二者的核心差异:

药材黑铅

项目 黑铅(石墨) 金属铅(Pb)
矿物来源 碳质天然矿物,常为鳞片状或块状 方铅矿提炼,银灰色重金属
主要成分 单质碳(C) 单质铅(Pb)
性味 寒,甘 有毒,古代记载“味甘,性寒,有毒”
安全性 外用相对安全,内服需谨慎 剧毒,不可内服,长期接触可蓄积中毒
现代药用 几乎不用,偶见于传统外方 严禁入药,仅用于工业

现代应用与展望

随着中医药现代化发展,黑铅(石墨)的药用价值已大幅降低,其在临床中的应用逐渐被更安全、高效的药物替代,石墨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应用于工业领域(如电池、润滑剂、耐火材料等),而传统药用经验多收录于古籍中,供学术研究参考。

相关问答FAQs

Q1:黑铅和金属铅外观相似,如何区分?
A:可通过简单方法初步区分:黑铅(石墨)质软,用指甲可划出痕迹,断面呈鳞片状,颜色乌黑且有金属光泽,在纸上摩擦可留下灰黑色痕迹;金属铅质地较硬,断面呈银白色,密度大(11.34g/cm³),不溶于水,与盐酸反应可生成白色氯化铅沉淀,若需准确鉴别,需送专业机构进行成分检测。

Q2:黑铅作为药材现在还常用吗?
A:现代临床中,黑铅(石墨)已极少使用,其药用价值基本被淘汰,因性寒且内服安全性存疑,现代中药标准中已不将其列为常用药材;外用也有更安全的替代品(如炉甘石、白及等),黑铅(石墨)的记载主要保留于中医药典籍中,作为传统药物研究的历史资料,而非临床实用药材。

药材黑铅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广东农村常见中草药有哪些?功效与用法是怎样的?
« 上一篇 今天
资讯药材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