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打假为何屡禁不止?消费者如何辨别真伪?监管如何发力?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9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中药材作为中医药文化的载体,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和公众健康,近年来药材造假事件频发,从“冬虫夏草用草冒充”到“黄芪掺玉米须”,从“西红花用萝卜丝染色”到“三七泡水泥增重”,造假手段层出不穷,不仅扰乱市场秩序,更对消费者健康构成潜在威胁,药材打假已成为保障中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

药材打假

常见药材造假手段及危害

造假者通过多种手段降低成本、谋取暴利,主要造假方式及典型案例如下:

造假手段 典型案例 主要危害
以假乱真 用平贝母冒充川贝母,某药店将价格百元/公斤的平贝母按千元/公斤当作川贝母销售 川贝母清热润肺,平贝母止咳效果差,延误病情;消费者经济损失严重
掺杂增重 三七切片掺玉米淀粉,市场三七掺重比例达20%-30%,每公斤增重获利数百元 有效成分含量降低,药效打折;淀粉长期服用可能加重脾胃负担
染色增艳 西红花用萝卜丝或纸屑染色,染色后呈鲜红色,泡水水色为艳红 染色剂可能含重金属(如铅、铬),长期服用损害肝肾功能,甚至致癌
硫磺熏蒸 当归、党参为防虫蛀用硫磺熏蒸,残留量超标3倍以上,药材呈惨白色 硫磺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硫,刺激呼吸道,引发哮喘,长期服用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
人工种植冒充野生 林下山参(人工种植)冒充野生人参,价格从百元/公斤炒至万元/公斤 野生人参功效更强,价格虚高;消费者经济损失,破坏野生资源保护

药材造假的多重危害

  1. 危害公众健康:劣质药材可能含有重金属、农药残留、非法添加剂(如硫磺、染色剂),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肝肾损伤、过敏反应甚至致癌,某地检出“硫磺熏制天麻”,患者服用后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2. 破坏市场秩序:造假者以次充好、低价竞争,挤压正规企业生存空间,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据行业统计,造假药材每年导致市场损失超百亿元。
  3. 损害中医药信誉:消费者买到假药后对中医药疗效产生怀疑,甚至质疑中医药的科学性,影响行业整体公信力。
  4. 阻碍产业升级:造假导致优质药材需求下降,不利于规范化种植和标准化生产,制约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药材打假的系统性措施

完善监管体系,强化法律震慑

修订《药品管理法》《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明确造假行为的法律责任,对个人或企业最高处罚货值金额30倍罚款,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建立“从种植到销售”全链条追溯体系,要求企业如实记录药材来源、加工、流通信息,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浙江省推行“浙里中药”溯源平台,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药材产地、检测报告等信息。

推广技术检测,提升鉴别能力

应用快速检测技术(如近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实现现场筛查,5分钟内完成真伪鉴别;DNA条形码技术通过基因序列对比,准确鉴别物种来源,杜绝“以假乱真”,建立中药材数据库,收录正品、伪品特征(如川贝母的“怀中抱月”特征),供监管部门和企业比对,国家药监局已发布《中药材DNA条形码鉴定指导原则》,推动检测标准化。

药材打假

强化行业自律,构建诚信体系

成立中药材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标准和诚信公约,对造假企业实行“黑名单”制度,禁止其参与招投标、政府采购,鼓励企业参与道地药材认证(如“十大皖药”“浙八味”),打造“优质优价”市场环境,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推行“诚信商户”评选,对连续3年无造假记录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

加强消费者教育,提升辨别能力

通过媒体、社区宣传药材辨别知识:野山参的“芦碗”“珍珠点”特征,枸杞的“白蒂”和自然暗红色,黄芪断面“菊花心”和粉性纹理等,引导消费者选择正规药店、医院或电商平台,索要购药凭证,避免购买无证摊贩的产品。

药材打假的监管难点

  1. 造假手段隐蔽化:造假者通过物理掺假(如掺淀粉、泥沙)、化学处理(如染色、硫磺熏蒸)甚至生物技术(如基因改造伪品)逃避检测,监管难度大。
  2. 产业链条长:中药材涉及种植、收购、加工、批发、零售多个环节,责任主体分散,追溯难度高。
  3. 监管资源不足:基层药品监管人员数量有限,抽检覆盖率低,难以覆盖所有市场。
  4. 地方保护主义:部分地方政府为保护本地企业,对造假行为查处不力,导致造假问题屡禁不止。

消费者辨别药材的实用方法

  1. 看外观:正品药材特征明显,如三七质地坚实,断面呈灰绿色,无空心;西红花呈暗红色,顶端呈喇叭状,警惕颜色过于鲜艳、大小均匀的药材(如染色枸杞呈鲜红色,正品暗红)。
  2. 闻气味:正品有特殊气味,如当归浓郁香气,薄荷清凉味;假货可能气味平淡或有刺鼻异味(如硫磺熏蒸的药材有酸味)。
  3. 尝味道:少量品尝,正品有特定味道,如黄连味苦,甘草味甜;假货可能无味或味道异常(如用萝卜丝冒充的黄连味淡)。
  4. 查资质:查看药品包装上的批准文号(可在国家药监局官网查询)、生产日期、保质期;选择有资质的销售渠道,如连锁药店、三甲医院中药房。

相关问答FAQs

Q1:如何判断购买的药材是否经过硫磺熏蒸?
A:可通过“一看二闻三泡法”:看颜色,硫磺熏蒸的药材颜色过白(如当归、党参正常为土黄色,熏蒸后惨白);闻气味,有刺鼻的酸味或硫磺味;泡水,熏蒸药材泡水后水面可能有漂浮物,水色浑浊或有异味,建议选择“无硫药材”,包装上标注“无硫加工”的产品更可靠。

药材打假

Q2:普通消费者购买药材时,有哪些简单方法避免买到假货?
A:一是选正规渠道,优先选择连锁药店、医院或知名电商平台(如京东健康、阿里健康),避免在无证摊贩或微信朋友圈购买;二是看外观特征,如黄芪断面有“菊花心”和纹理,三七质地坚硬,不易折断;三是索要凭证,保留购物小票和包装,以便维权;四是学习基础辨别知识,如枸杞嚼起来有粘牙感,染色枸杞易掉色等。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药材色泽
« 上一篇 今天
绵阳个中草药图片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