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耳眼中草药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8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猫耳眼是一类地方性中草药的俗称,因其植株形态或果实特征类似猫耳而得名,在民间医药中应用历史悠久,根据不同地域的植物资源,猫耳眼可能指代多种具有相似形态特征的植物,其中以大戟科植物猫儿眼(Euphorbia lunulata Bge.)最为常见,本文主要以其为基源展开介绍。

猫耳眼中草药

植物基源与形态特征

猫儿眼为大戟科大戟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20-50厘米,茎直立,丛生,基部木质化,上部多分枝,表面无毛或疏被短柔毛,叶互生,呈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2-5厘米,宽0.5-1.5厘米,先端钝或稍尖,基部楔形,全缘,无柄或具短柄;叶面深绿色,叶背淡绿色,中脉在叶面凹陷,杯状聚伞花序顶生,总钟形,5裂,腺体4枚,黄绿色,新月形;蒴果卵圆形,3室,光滑成熟后开裂,每室含1粒种子,种子卵形,灰褐色,其叶片小巧、花序腺体形态如猫耳,故得“猫耳眼”之名。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猫耳眼性苦、辛,寒;有毒,归肺、肝、脾经,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其苦能泄降、辛能散行,寒能清热,具有止咳化痰、散结消肿、杀虫止痒之效,主治病症包括:外感咳嗽、痰多黏稠;瘰疬、痈肿疮毒、乳痈;皮肤湿疹、疥癣瘙痒;蛔虫、绦虫等肠道寄生虫病,民间还用于治疗淋巴结核、蛇虫咬伤等。

临床应用与配伍

在临床应用中,猫耳眼需根据病症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或降低毒性。

猫耳眼中草药

  1. 呼吸系统疾病:治风寒咳嗽、痰多白黏,常配伍桔梗(宣肺祛痰)、前胡(降气化痰)、甘草(调和诸药),共奏宣肺止咳之功;治燥热咳嗽、痰少而黏,可配伍桑叶(疏散风热)、贝母(清热化痰)、沙参(养阴润肺)。
  2. 外科疮疡肿毒:治乳痈、疖肿,鲜品捣烂外敷,内服配伍金银花(清热解毒)、连翘(消肿散结)、蒲公英(清热解毒);治瘰疬(淋巴结核),配伍夏枯草(清肝散结)、玄参(滋阴降火)、浙贝母(化痰散结),内服外用结合。
  3. 皮肤科疾病:治湿疹、阴痒,煎汤外洗,配伍苦参(清热燥湿)、地肤子(祛风止痒)、白鲜皮(清热燥湿);治疥癣,以鲜品捣汁涂患处,或配伍硫磺(杀虫止痒)、轻粉(攻毒杀虫)。
  4. 寄生虫病:治蛔虫病,配伍使君子(杀虫消积)、槟榔(杀虫行气),研末冲服;治绦虫病,配伍南瓜子(杀虫灭虫)、槟榔(驱虫),空腹服用。

现代研究与药理作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猫耳眼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大戟苷、黄酮类(如槲皮素、山奈酚)、生物碱、挥发油及鞣质等,其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

  • 止咳祛痰:大戟苷能抑制咳嗽中枢,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
  • 抗炎抗菌:黄酮类成分可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 抗肿瘤:大戟提取物对肝癌、胃癌等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相关;
  • 杀虫:生物碱和挥发油对寄生虫有麻痹和杀灭作用。
    但需注意,其含有的刺激性成分可引起胃肠道反应,需严格炮制和控量使用。

使用注意事项与禁忌

猫耳眼有毒,使用时需严格遵守以下原则:

  1. 用量控制:内服需经炮制(如醋制、蜜制),常用量为3-9克,过量可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可损伤肝肾功能。
  2. 禁忌人群: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及体虚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3. 炮制方法:生品毒性较强,需用醋炒至微黄,或与甘草、蜂蜜同制以降低毒性。
  4. 外用注意:避免接触眼睛及黏膜部位,皮肤破损处慎用;外敷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防止皮肤刺激。
  5. 配伍禁忌:不宜与巴豆、甘遂等峻下逐水药同用,以免加重毒性反应。

猫耳眼中草药基本信息表

项目
基源植物 大戟科植物猫儿眼(Euphorbia lunulata Bge.)
科属 大戟科大戟属
别名 猫眼草、乳浆草、烂肺草
性味 苦、辛,寒;有毒
归经 肺、肝、脾经
功效 止咳化痰,散结消肿,杀虫止痒
主治 咳嗽痰多,瘰疬,痈肿疮毒,皮肤瘙痒,蛔虫病
用法用量 内服:3-9克(炮制后);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洗
注意事项 孕妇禁用,体虚者慎用,炮制后使用,避免过量

相关问答FAQs

问:猫耳眼有毒吗?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
答:猫耳眼有毒,其全草含刺激性成分,生品毒性较强,过量服用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中毒反应,严重者可能损害肝肾功能,使用时需注意:①必须经过炮制(如醋制、蜜制)后再内服,降低毒性;②严格控制用量,内服不超过9克;③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及体虚者禁用;若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猫耳眼中草药

问:猫耳眼可以长期服用吗?哪些人不适合用?
答:猫耳眼不宜长期服用,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蓄积中毒,损伤肝肾功能,且其性寒,长期服用易损伤脾胃阳气,以下人群不适合使用:①孕妇(有堕胎风险);②哺乳期妇女(可能通过乳汁影响婴儿);③儿童(肝肾功能未发育完全);④体虚者(易加重气血不足);⑤肝肾功能不全者(可能加重病情);⑥对大戟科植物过敏者,需在中医师指导下短期使用,避免自行长期服用。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草药望江南
« 上一篇 今天
中草药牛虱鬼真能驱牛虱?其药用价值究竟如何?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