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牛虱鬼真能驱牛虱?其药用价值究竟如何?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9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在传统中医药体系中,民间对许多中草药的俗称往往带有直观的意象,或源于其形态特征,或关联其功效作用,“牛虱鬼”便是其中之一,这一名称并非《中国药典》正名,但在部分地区民间,它常被指代一类具有杀虫、止痒、解毒功效的草药,尤以菊科植物“天名精”的成熟果实“鹤虱”最为常见,因其对牛虱、猪虱等体外寄生虫及人体肠道寄生虫有显著杀灭作用,故得此俗称,本文将从“牛虱鬼”的来源、性效、应用及现代研究等方面展开详细阐述。

中草药牛虱鬼

“牛虱鬼”作为民间俗称,其核心来源为菊科植物天名精(Carpesium abrotanoides L.)的干燥成熟果实,正品中药名为“鹤虱”,天名精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1米,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全体密生短柔毛;叶互生,下部叶片宽椭圆形或长圆形,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粗锯齿,上部叶片渐小;头状花序多数,在枝顶或叶腋排列成总状,花黄色;瘦果细小,呈圆柱形,长约3-5毫米,表面棕褐色,具纵棱,顶端有短喙,气微,味微苦,秋季当果实成熟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即可入药,除天名精外,部分地区也将伞形科植物野胡萝卜(Daucus carota L.)的果实或豆科植物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的全草称为“牛虱鬼”,但以天名精果实(鹤虱)的应用历史更为悠久,药用价值也更为明确。

从性味归经来看,“牛虱鬼”(鹤虱)性味苦、辛,平;归脾、胃、大肠经,其核心功效为杀虫消积,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多种寄生虫病,如蛔虫病、绦虫病、钩虫病、蛲虫病等,症见腹部疼痛时作、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大便下虫或粪便中检出虫体等,因其外用能燥湿杀虫,还可用于治疗疥癣、湿疹、皮肤瘙痒等症,尤其对牛、羊、猪等家畜的虱、螨等体外寄生虫感染,民间常以鲜草捣汁或煎汤外洗,故得名“牛虱鬼”,中医认为,“虫积”多因饮食不洁,误食虫卵,或脾胃虚弱,水谷运化失常,虫卵内生所致,“牛虱鬼”味苦能燥湿,辛可行散,性平不峻,既能杀灭肠道寄生虫,又能调理脾胃,助运化以杜虫源,故为驱虫要药。

在临床应用中,“牛虱鬼”的用法灵活多样,内服多入汤剂或丸散,外用可研末调敷或煎汤洗浴,若治肠道寄生虫,常与槟榔、使君子、苦楝皮等配伍,增强杀虫功效,如《小儿药证直诀》中的安虫散,以鹤虱配伍槟榔、干姜、芜荑等,治小儿虫痛、口吐清水;若治疥癣瘙痒,可取鹤虱研细末,用麻油或醋调涂患处,或配合苦参、蛇床子、地肤子等煎汤外洗,以燥湿杀虫、止痒,值得注意的是,“牛虱鬼”有小毒,临床使用需严格控制剂量,内服一般每日3-10g,过量易致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脾胃虚弱及孕妇慎用。

中草药牛虱鬼

现代药理学研究为“牛虱鬼”的传统功效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表明,鹤虱果实中主要含挥发油(如天名精内酯、鹤虱内酯等)、黄酮类、萜类、有机酸等成分,天名精内酯等内酯类成分对多种寄生虫(如蛔虫、绦虫、钩虫)有麻痹或杀灭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破坏虫体皮层或抑制虫体能量代谢有关;挥发油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可缓解虫积腹痛;鹤虅提取物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皮肤癣菌等也有一定抑制作用,为其外用治疗皮肤感染提供了支持,但需注意,现代研究多集中于天名精果实(鹤虱),其他俗称“牛虱鬼”的植物(如野胡萝卜果实)成分及功效可能存在差异,使用时需加以鉴别。

为更直观展示“牛虱鬼”(以鹤虱为例)的核心信息,可参考下表:

项目
植物来源 菊科植物天名精(Carpesium abrotanoides L.)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味归经 苦、辛,平;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 杀虫消积
主治 蛔虫病、绦虫病、钩虫病、蛲虫病等虫积腹痛;疥癣、湿疹、皮肤瘙痒等
常用配伍 槟榔(增强杀虫)、使君子(驱蛔消积)、苦参(燥湿杀虫止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汤洗浴
注意事项 有小毒,不宜过量;脾胃虚弱及孕妇慎用;体弱者需配伍健脾药同用

民间对“牛虱鬼”的应用不仅限于药用,部分地区还将其作为农作物的天然杀虫剂,将天名精全草捣烂,加水浸泡后喷洒,可防治蚜虫、菜青虫等害虫,体现了传统智慧中“以虫治虫、以草除草”的生态理念,但需注意,作为杀虫剂使用时需避免污染水源和作物,确保人畜安全。

中草药牛虱鬼

相关问答FAQs

Q1:“牛虱鬼”就是鹤虱吗?两者有什么区别?
A:“牛虱鬼”是民间对具有杀虫功效草药的俗称,并非中药正名,其核心来源常指菊科植物天名精的果实(即正品中药“鹤虱”),但在不同地区,“牛虱鬼”也可能指代其他植物,如伞形科野胡萝卜的果实(亦称“南鹤虱”)或豆科紫云英的全草,区别在于:正品鹤虱(天名精果实)性平,偏于杀肠道寄生虫,外用治皮肤疥癣;野胡萝卜果实(南鹤虱)性温,除杀虫外还兼温肾;紫云英全草则多用于外洗杀虱,临床使用时需以《中国药典》为准,优先选用正品鹤虱,避免混淆。

Q2:使用“牛虱鬼”杀虫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A:使用“牛虱鬼”(以鹤虱为例)需注意以下几点:① 控制剂量:内服每日不超过10g,过量易引起恶心、呕吐等中毒反应;② 辨证用药:脾胃虚弱者需配伍党参、白术等健脾药,避免苦寒伤胃;孕妇禁用,可能引起子宫收缩;③ 驱虫后调理:虫积日久多伤脾胃,驱虫后宜服健脾之剂(如参苓白术散)以巩固疗效;④ 注意鉴别:避免误用同名异物植物,如野胡萝卜果实虽可入药,但功效与正品鹤虱有差异,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⑤ 儿童用药:小儿用量需按体重酌减,且宜选用药性平和的配伍,如安虫散等经典方剂。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猫耳眼中草药
« 上一篇 今天
猪牙皂是何种药材?其功效、用法及使用禁忌有哪些?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