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这座位于安徽省西北部的古城,不仅是曹操故里、中华酒乡,更因深厚的中医药底蕴被誉为“中华药都”,自东汉时期华佗在此尝百草、创五禽戏起,亳州的中医药文化便绵延千年,如今已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配套最完善的中药材集散地和产业集聚区,承载着传承与振兴中医药的历史使命。
从历史深处走来,亳州的“药魂”从未消散,明清时期,亳州药市便与禹州药市、安国药市并称中国四大药市,药材贸易辐射全国,改革开放后,亳州中药材市场迎来新生,1995年,中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正式成立,经过多年扩容升级,如今已成为全球首个年交易额突破千亿元的中药材专业市场,2023年交易额达1250亿元,占全国中药材市场交易总额的1/3以上,远销东南亚、欧美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天有超过10万吨药材流通,3000余种常用药材琳琅满目,亳芍、亳菊、亳桑皮、亳花粉等“亳药”道地品种更是享誉海内外。
作为“药都”的根基,亳州中药材种植规模与品质均居全国前列,依托北温带季风气候和黄淮平原的沃土,亳州形成了“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标准化种植模式,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120万亩以上,涉及230多个品种,其中亳芍、亳菊、丹皮、桔梗等道地药材种植面积占比超60%,为保障药材品质,亳州在全国率先推行中药材GAP(良好农业规范)标准建设,建立20个省级以上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推广“林药间作”“稻药轮作”等生态种植模式,有效降低农药残留,提升有效成分含量,以亳芍为例,其芍药苷含量可达国家标准1.5倍以上,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成为“道地药材”的标杆。
从田间到市场,亳州构建了完整的中药材全产业链条,在加工环节,全市拥有中药饮片生产企业180余家,占全国总数的1/5,年加工能力超300万吨,华佗国药”“广印堂”等龙头企业通过GMP认证,产品涵盖普通饮片、精制饮片、毒性饮片等多个品类,远销国内外医疗机构和药店,在流通环节,除了中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这一“航母级”市场,还建有康美中药城、九州通医药物流园等20余个专业市场,配套完善的仓储、物流、检测体系,实现药材“一站式”采购和全程冷链运输,近年来,亳州还积极拥抱“互联网+”,建成“亳药网”等电商平台,2023年线上交易额突破200亿元,让亳州药材“买全国、卖全球”的版图持续扩大。
政策赋能与文化传承,为“药都”发展注入持久动力,作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亳州出台《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设立每年2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在土地、税收、研发等方面给予企业全方位支持,深度挖掘华佗文化内涵,建成华佗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华佗百草园等文化地标,举办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华佗五禽戏大赛等活动,让中医药文化融入城市血脉。“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在亳州加速推进,规划到2030年,全市中医药产业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医药创新高地和产业高地。
| 亳州主要道地中药材一览 | |--------------------------|--------------------------|--------------------------|--------------------------| | 品种 | 道地性特征 | 主要功效 | 年产量/种植面积 | | 亳芍 | 根粗壮、质地坚实、芍药苷含量高 | 养血敛阴、柔肝止痛 | 种植面积50万亩,占全国70% | | 亳菊 | 花朵大、花瓣厚、挥发油含量高 | 疏散风热、清肝明目 | 种植面积20万亩,占全国80% | | 亳桑皮 | 色白、纤维细腻、泻肺火成分足 |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 种植面积15万亩,占全国60% | | 丹皮(亳丹皮) | 皮厚、粉性足、丹皮酚含量高 | 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 种植面积10万亩,占全国50% |
相关问答FAQs
Q1:亳州中药材的品质如何保障?
A1:亳州建立了“种植-加工-流通-检测”全链条质量保障体系,种植环节推行GAP标准,推广“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严禁使用高毒农药;加工环节要求饮片企业通过GMP认证,实行“批批检”;流通环节依托交易中心检测中心,配备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先进设备,对药材农残、重金属、有效成分等200余项指标进行检测;同时建立“一品一码”溯源系统,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药材从种植到销售的全流程信息,确保“来源可溯、质量可控”。
Q2:如何辨别亳州道地药材的真伪?
A2:辨别亳州道地药材可从“看、闻、摸、尝”四方面入手:看外观,如亳芍根呈圆柱形、质坚实,断面显菊花心;亳菊花朵类球形、松散,花瓣白色或黄白色,闻气味,道地药材气味浓郁,如亳桑皮有特殊香气,丹皮有牡丹酚的苦味,摸质地,优质药材手感沉重、坚实,如亳花粉细腻光滑,尝味道,亳芍味微苦、带酸,亳菊味甘、微苦,认准“亳药”地理标志标识,选择交易中心内认证商户或“亳药网”等正规渠道购买,避免买到假冒伪劣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