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子草,又名叶下珠、珍珠草、夜合草等,是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应用历史悠久,全草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明目消积等功效,其独特的形态特征和药用价值,使其在民间草药中占据重要地位,以下从植物学特征、分布与生境、药用价值、图片识别要点等方面详细介绍,并附相关问答。
植物学特征
珠子草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矮小,通常高15-60厘米,茎直立或平卧,基部多分枝,枝条细弱,呈绿色或带紫红色,表面具纵棱,无毛或疏被短柔毛,叶片互生,纸质,呈矩圆形、倒卵形或卵形,长3-10毫米,宽2-5毫米,先端圆钝,有小尖头,基部偏斜,边缘全缘;叶面深绿色,叶背淡绿色,中脉在叶面凹陷,在叶背凸起,叶柄极短,长约0.5毫米。
花单性,雌雄同株,腋生,细小不明显;雄花:2-3朵簇生于叶腋,花梗长约0.5毫米,萼片6枚,黄绿色,倒卵形,雄蕊3枚,花丝分离;雌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约1毫米,萼片6枚,与雄花相似,子房卵圆形,花柱3枚,分离,果实为蒴果,扁圆形,直径约1-2毫米,熟时紫红色,表面密生瘤状凸起,似小珠子,故得名“珠子草”;种子卵形,淡黄色,表面有网纹,花期7-8月,果期9-10月。
分布与生境
珠子草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包括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也分布于印度、东南亚、非洲及美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其适应性强,常生于田间、路旁、草地、沟边、山坡向阳处等,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耐贫瘠,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酸性至中性土壤中均可生长,在夏季高温多雨季节生长旺盛,常形成优势群落。
药用价值
性味归经
珠子草性凉,味甘、苦,归肝、脾、肺经。
功效主治
- 清热解毒:用于治疗热毒所致的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疮毒、蛇虫咬伤等,可单味捣烂外敷,或配伍金银花、连翘等内服。
- 利湿退黄:是治疗肝胆湿热所致黄疸的要药,常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配伍茵陈、栀子等增强利湿退黄之效。
- 明目消积:用于小儿疳积、目赤肿痛、眼结膜炎等,可单味煎服,或配决明子、菊花等明目药。
- 抗病毒保肝: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珠子草含有的没食子酸、鞣质、黄酮类、生物碱等成分,对乙肝病毒(HBV)有抑制作用,能降低转氨酶,保护肝细胞,临床常用于辅助治疗乙肝。
- 其他作用:还具有抗菌(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抗炎、抗氧化、止泻等作用,可用于肠炎、痢疾、消化不良等。
用法用量
内煎:干品15-30克,鲜品30-60克,水煎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外敷或煎水洗患处。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慎用,以免引起腹泻;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图片识别要点
珠子草的图片识别需结合植株整体形态、茎叶特征、果实形态等关键点,以下为具体识别要点(可通过表格对比):
部位 | 特征描述 | 图片识别要点 |
---|---|---|
植株整体 | 一年生草本,高15-60厘米,茎直立或平卧,多分枝,细弱 | 整体矮小,枝条细密,常丛生,易与其他高大草本区分 |
茎 | 绿色或带紫红色,具纵棱,无毛或疏被短柔毛 | 茎干细,表面有细棱,颜色鲜绿,部分枝条带紫红色 |
叶 | 互生,矩圆形或倒卵形,长3-10毫米,叶面深绿,叶背淡绿,基部偏斜,叶柄极短 | 叶片小而密集,生于茎枝上,叶面光滑,叶背颜色较浅,叶基部明显不对称 |
花 | 单性,雌雄同株,腋生,花极小,黄绿色,不易观察 | 需仔细查看叶腋处,有细小的黄绿色花簇,雄花2-3朵,雌花单生 |
果实 | 蒴果扁圆形,直径1-2毫米,熟时紫红色,表面密生瘤状凸起,似“小珠子” | 果实是关键特征:扁圆、紫红、表面有瘤状凸起,密集分布于叶下,故名“叶下珠” |
混淆品种鉴别
珠子草易与同属植物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混淆,但两者区别显著:余甘子为乔木或灌木,叶片较大(长1-2厘米),果实为核果,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1.5厘米,熟时黄绿色,表面光滑;而珠子草为草本,植株矮小,叶片极小(不足1厘米),果实为蒴果,扁圆带瘤状凸起,与同属的贵州叶下珠(Phyllanthus reticulatus)相比,后者叶片纸质,网脉明显,果实较大(直径2-3毫米),表面瘤状凸起较稀疏,可通过叶片和果实特征区分。
采收加工
珠子草以全草入药,夏季开花至结果期采收,拔取全株,洗净泥沙,鲜用或晒干,晒干时需摊薄,避免发霉,干品呈黄绿色或棕绿色,茎叶易碎,气微,味微苦,以叶多、色绿、带果者为佳。
相关问答FAQs
Q1:珠子草和叶下珠是同一种植物吗?
A1:是的,珠子草是叶下珠的别称之一,两者为同一种植物,学名均为Phyllanthus urinaria L.,它还有珍珠草、夜合草、十字草等多个别名,不同地区名称可能略有差异,但植物基原相同。
Q2:如何通过图片准确识别珠子草?关键特征有哪些?
A2:通过图片识别珠子草,需重点观察四点:①植株整体为矮小草本,多分枝;②叶片小而密集,互生,矩圆形或倒卵形,叶基部偏斜;③果实为扁圆形蒴果,熟时紫红色,表面密生瘤状凸起,似“小珠子”,且果实常生于叶下;④茎细弱,绿色或带紫红色,具纵棱,若图片中同时具备这些特征,基本可确定为珠子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