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陈香的图片能展示哪些形态特征与品质鉴别要点?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中草药“陈香”在传统中医药体系中通常指代陈皮,即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以广东新会所产最为道地,素有“千年人参,百年陈皮”的美誉,陈皮作为“药食同源”的典范,其价值随年份增长而提升,独特的陈香气息与药用功效使其成为临床常用中药,也因外观特征鲜明而常被作为中药材图片的典型代表,以下从植物来源、产地性状、炮制应用、现代研究等方面展开详细说明,并结合图片特征解析其鉴别要点。

中草药陈香图片

植物来源与产地分布

陈皮的原植物为芸香科柑橘属植物,主要包括茶枝柑(新会柑)、福橘、朱橘、温州蜜柑等栽培变种,茶枝柑的果皮经特定工艺加工后制成的“新会陈皮”,因广东新会地区独特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光照充足、西江与潭江交汇形成的“三水融通”土壤)所赋予的丰富内含物质,被公认为道地药材,2020年版《中国药典》将其单独列为陈皮的优质来源。

除新会外,福建、四川、浙江等地也产陈皮,但品质存在差异,福建陈皮(福橘皮)油室较大但香气稍显辛辣,四川陈皮(川陈皮)挥发油含量较低,而新会陈皮则因“油室密集、香气醇厚、回味甘甜”的特点成为市场标杆,不同产地的陈皮在外观、化学成分及功效上均有区别,这也是中药材“道地性”的直观体现。

性状特征与图片解析(结合视觉鉴别)

陈皮的性状特征是中药材图片鉴别的核心依据,其外观随年份变化呈现明显差异,以下分新皮(1-3年)、陈皮(5-10年)、老皮(10年以上)三类描述,并对应典型图片特征:

新皮(1-3年)

外表面:橙红色或黄棕色,有众多凹下的大油室(油点),分布不均匀,皱褶较浅,偶有“橘络”(维管束)残留。
内表面:浅黄白色,海绵层疏松,质脆易碎,味辛带苦。
图片特征:颜色鲜艳,油室肉眼可见,整体偏薄,边缘略卷曲,无“白霜”(柑油结晶)。

陈皮(5-10年)

外表面:深褐色或棕褐色,油室变小且密集,皱褶加深,呈“不规则网状纹路”,部分表皮有细微裂纹。
内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海绵层紧实,质稍硬,香气浓郁,味辛、苦后回甘。
图片特征:颜色加深,油室呈“小圆点密集分布”,表面有自然陈旧感,边缘偶见“白霜”(年份较短者白霜少,呈星点状)。

老皮(10年以上)

外表面:黑褐色或深褐色,油室极细小,不易分辨,皱褶深如“鱼骨纹”,表皮可能出现自然“脱囊”(部分表皮脱落)。
内表面:深棕褐色,质地坚硬如革,断面呈“层状”,香气醇厚持久,味甘淡无辛辣感。
图片特征:颜色深暗,油室几乎不可见,表面有自然风化痕迹,白霜(“柑脑”)呈层状分布,整体形态饱满,无虫蛀、霉变。

中草药陈香图片

不同产地陈皮性状对比表
| 产地 | 外表面颜色 | 油室特征 | 香气特点 | 主要成分含量(橙皮苷) |
|------------|------------------|----------------|------------------------|------------------------|
| 新会(核心)| 深褐至黑褐色 | 细密、深凹 | 醇厚、带清花果香 | ≥3.5% |
| 福建 | 橙红至棕褐色 | 粗大、分布稀疏 | 辛辣感强、略带苦涩 | 2.0%-3.0% |
| 四川 | 黄棕至深棕色 | 中等、扁平 | 香气淡、带木质感 | 1.5%-2.5% |

炮制方法与性味归经

陈皮的炮制以“陈久者良”为原则,传统工艺包括“开皮(剥取果皮)→晒干→阴干→仓储陈化”等步骤,现代炮制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翻晒”、“控温除湿”等工艺,以防止霉变、促进内含物质转化。

根据炮制方法不同,陈皮可分为:

  • 生陈皮:直接晒干,保留原始香气,多用于理气健脾;
  • 炒陈皮:文火炒至表面微黄,增强温性,减少刺激性,适用于脾胃虚寒者;
  • 麸炒陈皮:麸皮炒至焦黄色,缓和燥性,增强化痰止咳功效。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肺经,其辛行温通,能理气健脾;苦燥温化,可燥湿化痰,故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核心用药。

功效主治与现代应用

传统中医认为,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主治:

  1. 脾胃气滞证:脘腹胀满、嗳气恶心、食少吐泻,常与白术、茯苓配伍(如“香砂六君子汤”);
  2. 痰湿咳嗽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咳,常与半夏、茯苓同用(如“二陈汤”);
  3. 胸痹胸痛:气滞血瘀所致胸闷,可配伍丹参、川芎。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陈皮的活性成分包括挥发油(柠檬烯、芳樟醇等)、黄酮类(橙皮苷、川陈皮素等)、生物碱等,具有:

中草药陈香图片

  • 促进胃肠动力:挥发油可增加胃肠平滑肌收缩,缓解腹胀;
  • 祛痰平喘:黄酮类成分能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减轻气道黏液分泌;
  • 抗氧化:橙皮苷清除自由基能力较强,延缓衰老;
  • 调节血脂:可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近年来,陈皮还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如陈皮糖、陈皮茶)、保健品(如陈皮膏)及日化产品(如陈皮香薰)中,其“药食同源”特性进一步拓展了应用场景。

使用注意与真伪鉴别

使用注意

  • 阴虚燥咳(干咳无痰、口干舌燥)者慎用,因陈皮性温易耗伤津液;
  • 吐血、崩漏等血证患者忌用,其辛散之性可能加重出血;
  • 不宜与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等中药同用,以免降低疗效(“十八反”禁忌)。

真伪鉴别(图片要点)
市场上存在以“橘皮”“柚皮”“橙皮”冒充陈皮的情况,可通过图片特征初步鉴别:

  • 真陈皮:油室密集而深凹,外表面皱褶自然,内表面有明显的“网状纹路”,陈化后有白霜;
  • 伪品(如柚皮):油室扁平而浅,表面光滑无深皱,内表面纹理粗糙,无自然陈香,气味带苦涩。

相关问答FAQs

Q1:陈皮是不是越陈越好?有没有最佳年份?
A1:陈皮并非无限期存放,5-10年为品质提升期(挥发油转化、黄酮类积累),10年后进入稳定期,若仓储不当(如受潮、霉变)反而易产生有害物质,一般认为,新会陈皮10-20年为佳,此时香气醇厚、药效稳定,且口感甘甜;超过30年的“老陈皮”因存世稀少,多为收藏品,实际药用价值提升有限,且需专业机构鉴定真伪。

Q2:陈皮泡水喝有什么功效?哪些人不适合?
A2:陈皮泡水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促进消化的作用,适合脾胃气滞(腹胀、食欲不振)、痰湿咳嗽(痰多色白)者日常饮用,但以下人群需慎用:①阴虚火旺(五心烦热、盗汗)者,陈皮温燥之性可能加重症状;②胃溃疡患者,陈皮中的挥发油可能刺激胃黏膜;③孕妇,其辛散之力可能影响胎气,建议日常饮用选择3-5年陈皮,用量3-5克/次,避免长期过量。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2017年中药材价格表反映哪些价格变化趋势?
« 上一篇 09-19
中药材木瓜收购价格今年有何变化?
下一篇 » 09-19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