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子黄是何种中草药?图片如何识别其特征?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6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中草药皮子黄在民间应用中较为常见,其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的干燥树皮,中药标准名为“关黄柏”,因树皮外表面呈黄棕色至黄褐色,内表面鲜黄色或黄棕色,质地轻脆,故部分地区俗称“皮子黄”,其性寒,味苦,归肾、膀胱、大肠经,是临床常用的清热燥湿药,应用历史悠久。

从形态特征来看,皮子黄原植物黄皮树为落叶乔木,高10-20米,树皮外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有细纵裂纹及横向皮孔,木栓层薄,易脱落;内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平滑,有细纵纹,干燥树皮呈卷筒状、板片状或槽状,长宽不一,厚3-6毫米,外表面栓皮多已除去,残留部分呈灰褐色,可见细裂纹及皮孔;内表面暗黄色或黄棕色,有细纵纹;断面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鲜黄色或深黄色,气微,味极苦,嚼之有黏性,若通过图片识别,可重点关注其外表面灰褐色裂纹、内表面鲜黄色及断面纤维性特征,这是区别于其他树皮类药材的重要依据。

在性味归经与功效方面,皮子黄性寒,味苦,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其苦寒沉降,善清下焦湿热,可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等症;又能泻火解毒,治疮疡肿毒、湿疹湿疮;兼能退虚热,适用于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皮子黄主要含小檗碱、黄柏碱、木兰碱等生物碱,具有抗菌、抗炎、降血糖、调节免疫等作用,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有抑制作用。

用法用量上,皮子黄内服可煎汤,常用量为3-12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粉调敷或煎水洗,使用时需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不宜过量久服,以免损伤脾胃阳气,皮子黄与黄连、黄芩等配伍可增强清热燥湿之效,如配黄连治湿热泻痢,配栀子治湿热黄疸;配知母、熟地黄可滋阴降火,治阴虚骨蒸。

为更直观展示皮子黄的相关信息,可参考以下表格:

项目 内容描述
来源 芸香科植物黄皮树的干燥树皮(关黄柏)
性味 性寒,味苦
归经 肾、膀胱、大肠经
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主治 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骨蒸劳热,盗汗,疮疡肿毒,湿疹湿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2g;外用适量研粉调敷或煎水洗
使用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用,不宜久服
常见配伍 功效与应用
皮子黄+黄连 清热燥湿,治湿热泻痢、热毒疮疡
皮子黄+知母+熟地黄 滋阴降火,治阴虚火旺之骨蒸劳热、盗汗
皮子黄+苍术 清热燥湿,治湿热下注之脚气肿痛、带下

在采集与炮制方面,皮子黄通常在夏、秋二季采收,剥取树皮,除去粗皮,晒干,炮制时需“润透,切丝”,生用或盐炙用,盐炙可引药入肾,增强滋阴降火之力。

相关问答FAQs:

  1. 问:皮子黄和黄柏是同一种药材吗?
    答:皮子黄是部分地区对关黄柏的俗称,而黄柏在中药中分为“关黄柏”(来源于黄皮树)和“川黄柏”(来源于黄檗),两者来源不同,但性味、功效相近,均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关黄柏偏于清下焦湿热,川黄柏清热燥湿之力较强,临床可根据病情选择使用。

  2. 问:皮子黄可以长期服用吗?
    答:皮子黄性寒苦燥,长期服用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腹泻、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因此不建议长期服用,若需久服(如治疗慢性病),应在医师指导下配伍健脾和胃药物,并定期调整用药,脾胃虚寒者禁用。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药材现货交易价格表包含哪些药材实时价格?
« 上一篇 09-19
深圳市本草铺中药材店的地道药材有哪些值得推荐?地址和服务如何?
下一篇 » 09-19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