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白毛鸡屎藤,为茜草科鸡屎藤属植物白毛鸡屎藤的干燥地上部分,学名Paederia scandens (L.) Merr. var. tomentosa (Blume) Hand.-Mazz.,因其茎叶表面密被灰白色绒毛,且揉碎后散发类似鸡屎的气味而得名,是岭南地区常用的民间草药,具有悠久的用药历史,其性平,味甘、微苦,归肝、脾、胃经,在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消食化积等方面功效显著,现代研究也证实其具有抗炎、抗氧化、调节胃肠功能等多种药理活性,兼具传统经验与现代科学价值。
植物学特征与分布
白毛鸡屎藤为多年生草质藤本,全体密被灰白色柔毛,茎圆柱形,细长,常缠绕于其他植物上,老茎木质化,黄褐色,幼枝密被绒毛,叶片对生,纸质,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12厘米,宽3-7厘米,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心形,全缘,叶背沿脉尤被白色绒毛,叶面深绿色,叶脉明显;叶柄长2-5厘米,被柔毛,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排列成圆锥状,花小,密集,花冠筒状,白色或淡紫色,有香气;花期6-8月,果实为核果,球形或扁球形,直径5-8毫米,成熟时紫黑色,果核有4条浅棱;果期8-10月。
白毛鸡屎藤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各省区,如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等地,多生长于山地林缘、灌木丛中、路边或田埂旁,喜温暖湿润环境,耐贫瘠,适应性强,在岭南地区资源丰富,易于采收。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性味归经
根据《岭南采药录》《福建民间草药》等传统文献记载,白毛鸡屎藤性平,味甘、微苦,归肝、脾、胃经,其性平和,不寒不燥,甘能补益,苦能泄降,兼具补虚与攻邪之效。
功效主治
- 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白毛鸡屎藤善于走窜经络,能祛除风湿,缓解肢体关节酸痛、麻木拘挛,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腰膝酸软、跌打损伤等症,尤其对湿邪偏盛的关节肿痛,效果显著,可单味煎服或配伍威灵仙、独活等同用。
- 消食化积,健脾和胃:其味甘能补,苦能消,具有促进消化、消食导滞的作用,适用于食积不化、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小儿疳积等症,可配伍山楂、麦芽、神曲等健脾消食药煎服,或鲜品捣汁饮。
- 活血消肿,解毒止痛:白毛鸡屎藤能行血散瘀,消除痈肿疮毒,常用于治疗痈疮肿毒、跌打肿痛、毒蛇咬伤等,可鲜品捣烂外敷,或配伍蒲公英、金银花等清热解毒药内服外用。
- 补虚调经:其性平味甘,兼有补益之效,可用于气血亏虚引起的乏力、月经不调、痛经等症,配伍当归、黄芪、益母草等,可增强补气血、调经之效。
临床应用与用法用量
内服用法
- 煎汤:干品15-30克,鲜品30-6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 泡酒:取鲜白毛鸡屎藤100克,白酒500毫升,浸泡7天后饮用,每次10-20毫升,每日2次,适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 捣汁:鲜品100-200克,洗净捣烂取汁,温开水冲服,每日1次,适用于食积腹胀、小儿疳积。
外用用法
- 捣敷:鲜品适量,洗净捣烂,外敷于患处,每日1次,适用于痈疮肿毒、跌打肿痛、毒蛇咬伤。
- 煎洗:干品50克,煎水外洗,适用于风湿关节痛、皮肤湿疹。
常用配伍
- 风湿痹痛:配伍威灵仙15克、独活10克、桑寄生15克,水煎服,以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 食积腹胀:配伍山楂15克、麦芽15克、神曲10克、陈皮6克,水煎服,以消食导滞、健脾和胃。
- 跌打损伤:配伍当归1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红花6克,水煎服,并取鲜品捣敷患处,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用量参考
- 成人内服:干品15-30克/日,鲜品30-60克/日;
- 儿童内服:干品5-15克/日,鲜品15-30克/日(根据年龄、体质调整);
-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洗,无严格用量限制,以覆盖患处为宜。
现代研究与药理作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白毛鸡屎藤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含有三萜类、黄酮类、生物碱、挥发油、多糖等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
抗炎镇痛作用
白毛鸡屎藤提取物中的三萜类和黄酮类成分,能抑制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白三烯)的释放,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炎症反应,动物实验显示,其水提物和醇提物对大鼠角叉菜胶足肿胀、甲醛性关节炎有显著抑制作用,同时能提高热板法痛阈,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证实其具有明确的抗炎镇痛作用,与传统“祛风除湿、止痛”功效相符。
调节胃肠功能
白毛鸡屎藤中的挥发油和生物碱成分,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分泌,改善胃肠动力障碍,研究显示,其提取物对正常小鼠及阿托品所致胃肠抑制模型小鼠的小肠推进运动均有促进作用,并能抑制胃酸分泌,修复胃黏膜损伤,适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炎等症。
抗氧化与免疫调节作用
白毛鸡屎藤富含黄酮类和多糖成分,具有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其抗氧化能力与维生素C、维生素E相当,多糖成分能激活巨噬细胞,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免疫低下模型小鼠有明显的免疫增强作用。
抗菌与抗病毒作用
体外实验表明,白毛鸡屎藤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常见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其MIC(最低抑菌浓度)为0.125-0.5 mg/mL;对流感病毒、疱疹病毒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中含有的酚类、生物碱成分有关。
使用注意事项
- 禁忌人群:孕妇、脾胃虚寒便溏者慎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 配伍禁忌:不宜与藜芦、五灵脂等中药同用;避免与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同服,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 不良反应:常规剂量服用安全性较高,少数人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一般停药后可缓解;长期服用需监测肝肾功能。
- 采收与炮制:夏、秋季采收地上部分,洗净,鲜用或晒干;生用或酒炒用,酒炒可增强活血通络之效。
化学成分表(主要活性成分)
成分类别 | 代表成分 | 含量(占干重) | 主要作用 |
---|---|---|---|
三萜类 | 鸡屎藤苷、齐墩果酸 | 5%-1.2% | 抗炎、抗氧化、保肝 |
黄酮类 | 槲皮素、山奈酚、芦丁 | 8%-1.5% | 抗炎、抗氧化、调节免疫 |
生物碱 | 鸡屎藤碱、异鸡屎藤碱 | 1%-0.3% | 镇痛、调节胃肠功能 |
挥发油 | 乙酸乙酯、芳樟醇、柠檬烯 | 2%-0.5% | 抗菌、促进胃肠蠕动 |
多糖 | 杂多糖(PS-P1、PS-P2) | 0%-4.0% | 免疫调节、抗氧化 |
相关问答FAQs
Q1:白毛鸡屎藤和普通鸡屎藤有什么区别?
A:白毛鸡屎藤与普通鸡屎藤(Paederia scandens)的主要区别在于植物形态特征:白毛鸡屎藤全体密被灰白色绒毛,尤其是叶背和幼枝,揉碎后气味更浓;普通鸡毛藤被毛较少或无毛,叶面光滑,气味较淡,功效上,白毛鸡屎藤因绒毛富含活性成分,在祛风除湿、抗炎镇痛方面作用更强,而普通鸡屎藤更侧重于消食化积,两者性味归经相同,可互相替代,但白毛鸡屎藤需注意用量,避免因绒毛刺激引起胃肠道不适。
Q2:白毛鸡屎藤可以长期服用吗?需要注意什么?
A:白毛鸡屎藤性平温和,短期服用(1-2周)安全性较高,但长期服用(超过1个月)需谨慎,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肝肾功能负担增加,建议定期检查肝肾功能;脾胃虚寒者长期服用可能加重便溏,需配伍健脾药(如白术、茯苓);孕妇禁用,因其活血作用可能引发流产,长期服用期间若出现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建议在医师指导下,根据体质和病情合理使用,避免自行长期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