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头疼的中草药有哪些?如何正确使用效果最佳?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头疼是临床常见症状,中医认为其发病多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等因素相关,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脉络失养或脑府被扰,治疗头疼需辨证论治,根据不同证型选用相应中草药,以下从辨证分型、常用中草药及配伍等方面详细介绍。

冶头疼的中草药

头疼的中医辨证与中草药应用

(一)外感头疼

外感头疼多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阻遏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起病较急,多伴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等表证。

  1. 风寒头疼
    症见头痛连及项背,遇风加剧,得温则减,常伴恶风、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治宜疏风散寒、通络止痛。

    • 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为“血中之气药”,尤善治风寒头疼及血瘀头痛,常配伍白芷、羌活,如川芎茶调散。
    • 白芷:辛温,归肺、胃经,解表散风,通窍止痛,善治阳明经头痛(前额痛),可配川芎、防风增强散寒止痛之效。
    • 藁本:辛温,归膀胱经,祛风散寒,除湿止痛,善治巅顶痛(头顶痛)及风寒夹湿头痛,常与苍术、羌活同用。
  2. 风热头疼
    症见头痛胀痛,甚则头痛如裂,伴发热、微恶风、咽喉红肿、口渴欲饮、舌尖红、苔薄黄,治宜疏风清热、解毒利咽。

    • 菊花:甘苦微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平肝明目,善治风热头痛及肝阳上亢头痛,常配桑叶、薄荷,如桑菊饮。
    • 薄荷:辛凉,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轻清上行,善治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目赤,宜后下以保存药效。
    • 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适用于风热头痛兼高热、口渴者,常与知母、黄芩配伍。
  3. 风湿头疼
    症见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大便溏薄,舌苔白腻,治宜祛风胜湿、健脾升阳。

    冶头疼的中草药

    • 羌活:辛温,归膀胱、肾经,解表散寒,祛风胜湿,善治太阳经头痛(后头痛及颈项痛),可配独活、藁本。
    • 独活: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祛风除湿,通痹止痛,与羌活同用可增强祛风湿、止头痛之效,尤其适用于下半身风湿痹痛伴头痛者。

(二)内伤头疼

内伤头疼多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失度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亏虚或痰瘀互结,脑失所养。

  1. 肝阳上亢头疼
    症见头痛而胀,或抽掣跳痛,伴眩晕面红、烦躁易怒、口干口苦、舌红苔黄,治宜平肝潜阳、息风止痛。

    • 天麻:甘平,归肝经,平肝息风,通络止痛,为治肝阳、风邪头痛要药,常配钩藤、石决明,如天麻钩藤饮。
    • 钩藤:甘凉,归肝、心包经,平肝息风,清热平肝,性轻清透达,尤宜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需后下。
    • 石决明:咸平,归肝经,平肝潜阳,清肝明目,适用于肝阳上亢兼目赤肿痛者,常与夏枯草、菊花同用。
  2. 气血亏虚头疼
    症见头痛隐隐,遇劳加重,伴神疲乏力、心悸气短、面色苍白、舌淡苔白,治宜益气养血、填精生髓。

    • 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为补血要药,适用于血虚头痛,常与熟地、白芍、川芎配伍,即四物汤。
    • 黄芪:甘微温,归脾、肺经,补气升阳,固表止汗,与当归同用为“当归补血汤”,增强益气生血之效,善治气虚血弱之头痛。
    • 熟地黄:甘微温,归肝、肾经,补血滋阴,益精填髓,常与当归、白芍、川芎组成四物汤,是补血调经的基础方,适用于血虚头痛兼月经不调者。
  3. 痰瘀互阻头疼
    症见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或昏蒙沉重,伴胸闷呕恶、舌紫暗有瘀斑、苔白腻,治宜活血化瘀、化痰通络。

    冶头疼的中草药

    • 川芎:除祛风散寒外,还能活血行气,善治血瘀头痛,常配赤芍、红花、桃仁,如通窍活血汤。
    • 半夏:辛温,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适用于痰浊中阻、头痛昏蒙者,常与陈皮、茯苓、白术同用(二陈汤加减)。
    • 丹参: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活血祛瘀,养血安神,性平和,适用于血瘀头痛兼心烦失眠者,常与川芎、赤芍配伍。

常用治头疼中草药简表

药材 性味归经 功效 主治头痛类型 常用量(g) 注意事项
川芎 辛温,归肝胆经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风寒、血瘀、气滞头痛 3-10 阴虚火旺、月经过多者慎用
菊花 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平肝明目 风热、肝阳上亢头痛 5-10 脾胃虚寒者加生姜同煎
天麻 甘平,归肝经 平肝息风,通络止痛 肝阳上亢、风邪头痛 3-10 血虚津亏者慎用
白芷 辛温,归肺胃经 解表散风,通窍止痛 风寒、阳明经头痛(前额痛) 3-10 阴虚血热者忌用
当归 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血虚、血瘀头痛 6-12 湿盛中满、便溏者慎用
薄荷 辛凉,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风热头痛、头目昏胀 3-6(后下) 阴虚血燥、表虚汗多者忌用
钩藤 甘凉,归肝心包经 平肝息风,清热平肝 肝阳上亢头痛、头晕 10-15(后下) 脾胃虚寒者不宜长期服用
羌活 辛温,归膀胱肾经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 风寒、太阳经头痛(后头痛) 3-10 气虚阴虚者慎用

相关问答FAQs

Q1:中草药治头疼需要辨证吗?不同类型的头疼能用同一种药吗?
A1:中草药治头疼必须辨证论治,中医认为头疼的病因复杂,有外感(风寒、风热、风湿)与内伤(肝阳、气血亏虚、痰瘀)之分,不同证型病机不同,用药差异很大,风寒头疼宜用川芎、白芷、羌活等辛温散寒药;风热头疼需用菊花、薄荷、石膏等辛凉清热药;肝阳上亢头疼则需天麻、钩藤、石决明等平肝潜阳药,若不分证型盲目用药,不仅无效,还可能加重病情(如风寒头疼用寒凉药易致寒凝气血,头痛加剧),需在中医师指导下,根据症状、舌象、脉象辨证用药。

Q2:中草药治头疼可以长期服用吗?有没有依赖性?
A2:中草药治头疼是否需长期服用,需根据病情和体质而定,短期用药(3-7天)多用于外感头疼,表解痛止即可停药;内伤头疼(如肝阳上亢、血虚)需调理脏腑功能,可能需服药1-3个月,但需定期复诊调整方剂,避免长期服用同一种药物(如川芎活血行气,久服可能耗气伤血;菊花性寒,脾胃虚寒者久服易致腹泻),中草药本身无成瘾性,但“是药三分毒”,长期服用可能损伤肝肾功能,尤其含毒性成分的中药(如细辛、附子)需严格控制用量和疗程,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长期服用。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常见中草药简介涵盖哪些核心内容?
« 上一篇 09-20
中草药南板蓝根图片有哪些形态特征可辅助识别?
下一篇 » 09-20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