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黄是一种什么药材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2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桑黄是一种传统药用真菌,属于多孔菌目、锈革孔菌科、桑黄属(Sanghuangporus),学名Sanghuangporus vaninii,别名桑耳、桑臣、胡孙眼、桑黄菇等,主要寄生于桑树、杨树、柳树、栎树等阔叶树的树干或腐木上,子实体呈不规则的马蹄形或扁半球形,表面黑褐色至灰黑色,断面呈浅褐色至深褐色,质地坚硬,木质化程度高,作为传统中药材,桑黄在我国应用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古代医典,现代研究则进一步揭示了其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和广泛的药理作用,使其在保健、医疗领域备受关注。

桑黄是一种什么药材

桑黄的来源与分布

桑黄是典型的木腐菌,其生长对寄主和环境有特定要求: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宜温度25-30℃,空气湿度70%-90%,多生于海拔500-2000米的阔叶林中,全球范围内,桑黄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及北欧地区,其中中国是桑黄的主要产地,主要分布在东北长白山、华北太行山、西南横断山区、浙江千岛湖等地,不同产区的桑黄因寄主树种、生长环境差异,其有效成分含量和药效略有不同,其中寄生于桑树的“桑树桑黄”被认为是品质最优的品种,传统药用价值最高。

桑黄的历史沿革

桑黄的应用历史悠久,古代医典中早有记载,东汉《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称其“主女子崩中漏下,血闭,血寒,症瘕积聚,阴阳寒热,无子”;唐代《药性论》记载桑黄“能治血淋,崩中,带下”;明代《本草纲目》进一步明确其功效:“桑黄,利五脏,宣肠胃气,排毒气”,古代医家多将其用于妇科出血症、腹痛、泄泻等症,但因野生桑黄资源稀少,长期被视为“珍稀药材”,未能广泛应用,直至近现代,随着人工栽培技术的突破,桑黄的研究和应用才逐渐深入。

桑黄的主要化学成分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桑黄的活性成分复杂多样,主要包括多糖、三萜、黄酮、甾醇、生物碱及多种微量元素,这些成分共同构成了其药理作用基础,多糖和三萜类化合物是其核心活性物质,占比最高,药理作用也最显著。

成分类别 代表性物质 主要作用
多糖类 β-葡聚糖、葡萄糖、半乳糖 增强免疫力、抗肿瘤、抗氧化、调节血糖
三萜类 麦角甾醇、羊毛甾醇、桑黄酸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抗炎、保肝
黄酮类 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 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保护心血管
甾醇类 麦角甾醇、麦角甾醇过氧化物 调节血脂、抗病毒
微量元素 硒、锌、铁、钙 增强抗氧化能力、促进代谢

桑黄的药理作用

抗肿瘤作用

桑黄的抗肿瘤作用是其研究最深入的方向,主要通过“免疫调节”和“直接抑制”双重机制实现,其活性多糖能激活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T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三萜类成分(如桑黄酸)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阻断肿瘤血管生成,减少转移风险,研究表明,桑黄提取物对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且与放化疗联用时,可减轻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调节免疫作用

桑黄是典型的“免疫调节型”药材,既能增强免疫功能低下者的免疫力,也能抑制过度亢进的免疫反应(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多糖成分通过激活Toll样受体(TLR)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因子(如IL-2、IFN-γ)分泌,调节Th1/Th2免疫平衡,从而改善免疫功能紊乱,对于慢性疲劳综合征、反复感染等免疫力低下人群,长期服用桑黄可显著提升免疫指标。

桑黄是一种什么药材

抗氧化与抗衰老作用

桑黄富含黄酮、多糖及硒元素,能有效清除体内的氧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保护细胞膜和线粒体结构完整性,研究显示,桑黄提取物可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从而延缓细胞衰老,改善皮肤弹性、减少老年斑形成,对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也有潜在预防作用。

保肝作用

桑黄对化学性肝损伤(如酒精、药物)和免疫性肝损伤(如肝炎)均有保护作用,其三萜类成分可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减少肝纤维化;多糖成分能促进肝细胞再生,降低转氨酶(ALT、AST)水平,减轻肝脏炎症反应,临床用于辅助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等疾病,可改善肝功能,延缓病情进展。

调节血糖与血脂作用

桑黄多糖可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其黄酮和甾醇成分则能抑制胆固醇吸收,促进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排出,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对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其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动脉粥样硬化)有防治作用。

抗炎与镇痛作用

桑黄提取物能抑制炎症因子(如TNF-α、IL-6、PGE2)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对急性炎症(如关节炎、胃炎)和慢性炎症(如肠炎、盆腔炎)均有缓解作用,其三萜类成分还具有中枢和外周镇痛作用,可减少炎症介质对痛觉神经的刺激,用于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

桑黄的临床应用

基于上述药理作用,桑黄在临床上主要用于以下几类疾病:

桑黄是一种什么药材

  • 肿瘤辅助治疗:用于肺癌、胃癌、肝癌等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配合放化疗增效减毒,改善患者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 慢性肝病:用于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脂肪肝的辅助治疗,保护肝细胞,促进肝功能恢复。
  • 代谢性疾病:用于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辅助控制,调节血糖、血脂,预防并发症。
  • 免疫功能紊乱:用于反复感冒、慢性疲劳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的免疫调节。
  • 妇科疾病: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更年期综合征等,通过活血化瘀、调节内分泌改善症状。

桑黄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使用方法

桑黄入药部位为其子实体,传统用法为煎汤、研末或泡酒,现代则多制成提取物、胶囊、口服液等剂型,具体用法如下:

  • 煎汤:桑黄10-15g,加水煎煮30-40分钟,分2次温服,每日1剂。
  • 研末:桑黄干燥后研磨成细粉,每次3-5g,温水送服,每日2次。
  • 泡酒:桑黄50g,白酒500ml,密封浸泡7-10天,每次10-15ml,每日2次。
  • 食疗:可搭配瘦肉、鸡肉炖汤,如“桑黄瘦肉汤”,兼具药用和营养价值。

注意事项

  • 禁忌人群: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桑黄过敏者禁用;出血性疾病患者(如胃溃疡、血小板减少)慎用,因其活血作用可能加重出血。
  • 使用剂量:常规用量为每日10-15g(干品),过量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如腹泻、腹胀)。
  • 药物相互作用:桑黄与抗凝血药(如华法林)、降糖药(如胰岛素)联用时,需监测凝血功能、血糖水平,避免剂量叠加。

相关问答FAQs

Q1:桑黄和普通木耳有什么区别?
A:桑黄与木耳虽同为真菌,但在分类、形态、成分和功效上有本质区别,分类上,桑黄属于锈革孔菌科桑黄属,木耳属于木耳科木耳属;形态上,桑黄子实体坚硬、呈马蹄形,表面黑褐色且多有龟裂,木耳则柔软、呈耳片状、表面光滑;成分上,桑黄富含β-葡聚糖、三萜等活性成分,木耳则以膳食纤维和胶质为主;功效上,桑黄以抗肿瘤、调节免疫为主,木耳则以润肠通便、补铁为主,桑黄为传统药用真菌,木耳则以食用为主。

Q2:桑黄适合哪些人群长期服用?
A:桑黄适合以下人群长期服用:①免疫力低下者(如反复感冒、慢性疲劳人群);②肿瘤患者(辅助治疗期或康复期);③慢性肝病患者(如慢性肝炎、脂肪肝);④代谢性疾病患者(如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⑤亚健康人群(如长期熬夜、压力大者),但需注意,长期服用前应咨询医生,根据体质调整剂量,且孕妇、过敏体质者等禁忌人群需避免使用。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哪些中药材种植前景好?未来哪些品种值得种植?
« 上一篇 09-20
中药材桂枝的功效与作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下一篇 » 09-20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