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中药材具体治疗鼻窦炎?常用药材及用法用量如何呢?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6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鼻窦炎在中医属“鼻渊”范畴,多因外感风热、湿热蕴结或肺脾气虚导致鼻窍不通,脓涕不止,中药治疗鼻窦炎注重辨证论治,通过清热解毒、通窍排脓、宣肺通窍及扶正固表等法则,可有效缓解症状并减少复发,以下为常用中药材及其功效与应用。

治鼻窦炎的中药材

清热解毒类药材适用于鼻窦炎急性发作,见鼻塞、黄脓涕、头痛发热等症,金银花性寒,味甘,归肺、心、胃经,能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常与连翘、蒲公英配伍,增强清热解毒之力,缓解鼻窦黏膜充血水肿,连翘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善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对鼻窦脓肿引起的头痛效果显著,蒲公英苦甘寒,归肝、胃经,除清热解毒外,还能利尿通淋,促进脓涕排出,用量一般为10-15g,脾胃虚寒者慎用。

通窍排脓类是治疗鼻窦炎的核心,针对鼻塞、流脓涕主症,苍耳子辛温,归肺、肝经,通鼻窍、祛风湿,为治鼻渊要药,但有小毒,用量需控制在3-6g,不宜久服,辛夷花辛温,归肺、胃经,散风寒、通鼻窍,对风寒或风热型鼻窦炎均适用,煎煮需包煎,避免绒毛刺激咽喉,白芷辛温,归肺、胃经,祛风止痛、消肿排脓,能缓解眉棱骨痛(额窦炎)及鼻塞,常与苍耳子、辛夷花同用,增强通窍效果。

宣肺通窍类药材通过调理肺气改善鼻窍功能,桔梗苦辛平,归肺经,宣肺、利咽、排脓,能载药上行至鼻窍,促进脓液排出,用量3-10g,黄芩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对肺热炽盛引起的鼻塞、黄涕、咽干效果显著,脾胃虚寒者不宜长期使用。

治鼻窦炎的中药材

扶正固表类药材适用于慢性鼻窦炎或反复发作者,见乏力、自汗、易感冒等,黄芪甘微温,归脾、肺经,补气固表、利水消肿,能增强鼻黏膜免疫力,减少复发,用量10-30g,白术甘苦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与黄芪配伍(玉屏风散加减)可固护肺卫,改善体质。

常用中药材功效简表如下:

药材名称 性味归经 功效 主治症状 用法用量 注意事项
金银花 甘寒,肺心胃经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鼻塞,黄脓涕,发热 10-15g 脾胃虚寒者慎用
苍耳子 辛温,肺肝经 通鼻窍,祛风湿 鼻塞,流浊涕,头痛 3-6g 有小毒,不宜久服
辛夷花 辛温,肺胃经 散风寒,通鼻窍 鼻塞,嗅觉减退,头痛 3-10g 煎煮需包煎
黄芪 甘微温,脾肺经 补气固表,利水消肿 慢性鼻窦炎,乏力易感冒 10-30g 实证、热证不宜单独使用

中药治疗鼻窦炎需辨证施治,急性期以清热解毒、通窍排脓为主,慢性期注重扶正固表,同时需注意饮食调理,忌辛辣刺激,避免过度劳累,必要时结合西医治疗(如鼻窦冲洗)以增强疗效。

治鼻窦炎的中药材

FAQs
问:中药治疗鼻窦炎一般多久能见效?
答:见效时间与病情轻重、证型及个体差异相关,急性鼻窦炎(风热型)通常用药3-5天可缓解鼻塞、脓涕症状;慢性鼻窦炎(肺脾气虚型)需调理1-2个月,通过补气健脾、增强免疫力减少复发,建议坚持服药1-2周后复诊,根据症状调整方剂。

问:鼻窦炎患者使用中药有哪些禁忌?
答:① 对已知中药材过敏者禁用;② 苍耳子、辛夷花等通窍药有小毒或刺激性,需严格控制用量,孕妇慎用;③ 黄芪、白术等补气药适用于虚证,实证(如鼻塞严重、黄涕浓稠)单独使用可能加重症状;④ 服药期间忌生冷、辛辣、油腻食物,避免影响药效,若出现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河北安国药材交易中心何以成为全国药材交易核心枢纽?
« 上一篇 09-20
补阴中草药名称有哪些常见品种?
下一篇 » 09-20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