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地处云贵中部,海拔约1891米,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显著,年均温14.7℃,年降水量约1000mm,气候温和,“四季如春”,立体气候明显,为多种中草药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这里中草药资源丰富,既有三七、重楼等道地药材,也有鱼腥草、薄荷等民间常用植物,承载着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智慧,以下将详细介绍昆明地区常见中草药的相关信息。
中草药名称 | 别名 | 形态特征 | 性味归经 | 功效主治 | 生长环境与分布(昆明地区) |
---|---|---|---|---|---|
三七 | 田七、金不换 | 多年生草本,主根肉质,呈类圆锥形;茎直立,叶掌状复叶,伞形花序花黄绿色。 | 性温,味甘、微苦;归肝、胃经 | 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仆肿痛。 | 昆明周边山区如安宁、富民、禄劝等地有栽培,生于海拔1200-1800m的山坡林下或园田。 |
重楼 | 七叶一枝花 | 多年生草本,茎单一,叶5-10片轮生于茎顶,花单生顶端,黄绿色;根茎肥厚。 | 性微寒,味苦;归肝经 |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用于疔疮痈肿,咽喉肿痛,蛇虫咬伤,跌仆伤痛,惊风抽搐。 | 昆明西山、东川、寻甸等地的林下、草丛或阴湿山坡,海拔1500-2500m。 |
滇黄精 | 黄精、仙人余粮 | 多年生草本,根茎横走,结节状;叶轮生,线状披针形;花绿白色,腋生。 | 性平,味甘;归脾、肺、肾经 | 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用于脾胃气虚,体倦乏力,胃阴不足,口干食少,肺虚燥咳,劳嗽咳血,精血不足,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内热消渴。 | 昆明嵩明、宜良等地的林下、灌丛或山坡阴湿处,海拔1000-2000m。 |
金银花 | 忍冬、双花 | 半常绿藤本,幼枝密生柔毛;叶对生,卵形至矩圆状卵形;花成对腋生,初开白色,后变黄色。 | 性寒,味甘;归肺、心、胃经 |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 昆明呈贡、晋宁等地有广泛栽培,生于山坡灌丛或疏林中,海拔1000-1800m。 |
鱼腥草 | 蕺菜、折耳根 | 多年生草本,茎下部伏地,节上生根;叶心形,有鱼腥气;花白色,穗状花序。 | 性微寒,味辛;归肺经 |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 | 昆明各地田埂、沟边、湿地常见,也有人工栽培,海拔1500-2000m。 |
灯盏细辛 | 短葶飞蓬、灯盏花 |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叶互生,披针形;头状花序顶生,花淡紫色。 | 性温,味辛、微苦;归心、肝经 | 活血通络,止痛,祛风除湿,用于中风瘫痪,胸痹心痛,风湿痹痛,头痛,牙痛。 | 昆明东川、寻甸等地的山坡草地、路旁,海拔1500-3000m。 |
滇龙胆 | 龙胆草、四叶胆 | 多年生草本,根茎短,根多数细长;叶对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花蓝色,钟形。 | 性寒,味苦;归肝、胆经 | 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强中,湿疹瘙痒,肝火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 | 昆明嵩明、宜良等地的山坡草地、灌丛,海拔1800-2800m。 |
茯苓 | 茯菟、云苓 | 真菌,寄生于松树根上,菌核球形、卵形,表面粗糙,灰褐色至黑褐色。 | 性平,味甘、淡;归心、脾、肾经 |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 昆明周边山区松林有栽培,如富民、石林,海拔1500-2000m。 |
薄荷 | 薄荷荷、夜息香 | 多年生草本,茎方形,四棱;叶对生,卵形或长圆状卵形,花淡紫色,唇形。 | 性凉,味辛;归肺、肝经 |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 | 昆明郊区有栽培,有时逸为野生,生于水旁潮湿处,海拔1000-2000m。 |
紫苏 | 红苏、白苏 | 一年生草本,茎方形,紫色或绿色;叶卵形,两面紫色或绿色;花淡红色或白色。 | 性温,味辛;归肺、脾经 | 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 | 昆明有栽培,有时逸为野生,生于村边、路旁,海拔1500-2000m。 |
昆明地区常见中草药兼具药用与生态价值,如三七、重楼等道地药材,不仅是中医药的重要原料,也是山区农民增收的经济作物;而鱼腥草、薄荷等药食同源植物,则融入了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体现了“药食同源”的理念,这些中草药的生长与昆明独特的地理气候密不可分,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
相关问答FAQs
Q1:昆明地区采集中草药需要注意什么?
A:采集中草药需遵循“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原则:①保护生态,不随意采挖珍稀濒危物种(如滇重楼、野生茯苓),避免破坏植被;②准确识别物种,误采误用可能引发中毒,如混淆“黄连”与“假黄连”;③遵守法规,禁采国家保护植物(如滇牡丹、红豆杉),在非保护区域采集也需征得土地所有者同意;④适时采集,根茎类多在秋冬采挖(如三七、黄精),全草类在花初开时(如鱼腥草、薄荷),保证药效;⑤适量采集,避免过度采挖导致资源枯竭,可优先选择人工种植品种。
Q2:普通人如何利用昆明常见中草药进行日常保健?
A:可结合药食同源原理合理使用,但需注意体质差异:①食疗保健:鱼腥草凉拌(清热解毒)、薄荷泡茶(疏散风热)、紫苏煮鱼(解表散寒),每周1-2次;②外用:灯盏细辛捣碎外敷缓解关节痛,或用薄荷、金银花煮水洗脸清热;③禁忌:体寒者慎用性寒药材(如金银花、滇龙胆),孕妇避免使用活血化瘀类(如三七);④咨询专业人士,尤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避免与西药冲突,日常保健以“少量、长期”为原则,不可盲目过量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