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马蹄大黄图能展现哪些药用部位和功效特征?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马蹄大黄,又名掌叶大黄、南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的干燥根及根茎,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草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因其根茎呈马蹄状或结节状,断面有星点环纹,故名“马蹄大黄”,其性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具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之效,临床应用历史悠久,为治疗实热便秘、血分热毒之要药。

植物学特征与性状鉴别

马蹄大黄为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2米,根茎肥厚,横走,外部栓皮棕褐色,有纵皱纹及残留鳞芽,内部呈黄棕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根茎顶端常有茎基残存,周围有圆柱形侧根,表面红棕色,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基生叶大型,叶片掌状深裂,裂片3-5枚,再羽状分裂,裂片披针形或窄卵形,叶表沿叶脉有粗糙毛刺,叶柄粗壮,圆柱形,红绿色,圆锥花序顶生,花小而密集,紫红色;花被片6,排成2轮,雄蕊9枚,子房上位,三角形,瘦果三棱状,翅膜质,暗褐色,有光泽,基部近心形。

药材性状上,马蹄大黄多呈类圆柱形、圆锥形或不规则块状,长3-17厘米,直径3-10厘米,表面红棕色或黄棕色,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锦纹”)及星点(异常维管束)环列,质坚实,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颗粒性,形成层环明显,无星点者偶有,射线放射状,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有砂粒感,唾液染成黄色。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马蹄大黄性苦,味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苦能泄、能燥,寒能清,其功效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 泻下攻积:用于实热便秘,如阳明腑实证,与大黄、芒硝、枳实、厚朴配伍,即大承气汤;或热结便秘,配伍火麻仁、杏仁,如麻子仁丸,其泻下作用主要含蒽醌苷类,在肠道被细菌分解为大黄酸蒽酮,刺激肠黏膜,增加肠蠕动,促进排便。
  2. 清热泻火:用于火热上炎之目赤咽肿,配伍黄芩、栀子、连翘,如凉膈散;或血热吐衄,配伍黄连、黄芩、栀子,如泻心汤,能清泻实热,导热下行。
  3. 凉血解毒:用于痈肿疔疮,肠痈腹痛,配伍金银花、蒲公英、桃仁,如大黄牡丹汤;或水火烫伤,研末调敷,可清热凉血,解毒消痈。
  4. 逐瘀通经:用于瘀血阻滞之经闭、产后瘀阻、跌打损伤,配伍桃仁、红花、当归,如桃核承气汤,能破血行瘀,通经止痛。
  5. 利湿退黄:用于湿热黄疸,配伍茵陈、栀子、黄柏,如茵陈蒿汤,可清利湿热,退黄除疸。

用法用量与使用禁忌

马蹄大黄内服煎汤,3-10克,泻下不宜久煎,后下(若久煎蒽醌苷类被破坏,泻下力减弱);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炮制方法不同,功效侧重有异:生大黄泻下力猛,用于实热便秘;酒大黄(酒炙)多用于活血化瘀,引药上行;大黄炭(炒炭)多用于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出血。

使用禁忌:孕妇、月经期、哺乳期妇女禁用;脾胃虚寒、气血虚弱者慎用;不宜与巴豆、牵牛、芒硝等峻下药同用,以免损伤正气;长期服用可致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肠道菌群失调,甚至结肠黑变病,一般不宜超过7天。

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马蹄大黄主要含蒽醌类化合物(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等)、鞣质、多糖、有机酸等,蒽醌类成分是大黄泻下、抗炎、抗菌的主要活性物质,其中大黄酸蒽酮能刺激大肠黏膜,抑制钠离子转运,增加肠腔容积,促进肠蠕动;鞣质具有收敛止泻作用,与蒽醌类协同,可先泻后止,大黄还具有保肝(降低ALT、AST,促进肝细胞修复)、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抗肿瘤(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改善肾功能(降低血肌酐、尿素氮)等作用。

临床常用于治疗:

  • 便秘:功能性便秘、老年性便秘,配伍枳实、厚朴;
  • 消化系统疾病:急性胰腺炎、胆囊炎、阑尾炎,配伍柴胡、黄芩;
  • 皮肤病:痤疮、湿疹,外用或配伍清热解毒药;
  • 代谢性疾病:高脂血症、非酒精性脂肪肝,其蒽醌类可促进胆固醇代谢。

马蹄大黄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化学成分 含量范围 主要药理作用
蒽醌类(大黄酸、大黄素等) 5%-2.8% 泻下、抗炎、抗菌、保肝、抗肿瘤
鞣质 10%-30% 收敛、止泻、止血
多糖 3%-8% 免疫调节、抗氧化、降血糖
有机酸(没食子酸等) 1%-3% 助消化、抑菌、抗溃疡

注意事项与鉴别要点

马蹄大黄虽功效显著,但使用需严格辨证,长期服用可导致电解质紊乱、肠道菌群失调,甚至出现依赖性,故中病即止,一般不宜超过7天,脾胃虚寒者误用,可致腹痛、腹泻加重;血证患者(如咯血、衄血)若用之不当,可能加重出血。

鉴别要点:马蹄大黄与波叶大黄(华北大黄)性状相似,但后者蒽醌含量低(<0.5%),泻下作用弱,且可能含有土大黄苷(具致肝毒性),长期服用有肝肾损害风险,需注意鉴别:马蹄大黄断面有星点,味苦而涩,唾液染黄;波叶大黄断面无星点,味苦而微甜,嚼之有砂粒感但不染唾液。

相关问答FAQs

Q1:马蹄大黄与普通大黄有什么区别?
A:“普通大黄”是一个广义概念,通常指蓼科植物掌叶大黄(马蹄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三者区别如下:植物形态上,马蹄大黄根茎呈马蹄状,叶片掌状深裂;唐古特大黄根茎呈圆柱形,叶片裂片再分裂更细碎;药用大黄根茎较短,叶片较宽,多浅裂,化学成分上,马蹄大黄蒽醌含量最高(1.5%-2.8%),泻下作用最强;唐古特大黄次之;药用大黄最低,功效上,马蹄大黄泻下攻积力优,偏于清热解毒;药用大黄活血化瘀力佳,偏于祛瘀生新;临床需根据病情选择。

Q2:马蹄大黄可以长期服用吗?
A:不建议长期服用,马蹄大黄性寒,长期使用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腹泻、腹痛、食欲不振等;其蒽醌类成分可刺激肠黏膜,长期服用可能引起结肠黑变病,甚至影响肠道自主蠕动功能,形成药物依赖,蒽醌类成分需经肝脏代谢,长期服用可能增加肝脏负担,若需长期使用(如慢性便秘),应在医师指导下配伍健脾益气药(如党参、白术),并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水平,中病即止,避免久服伤正。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湖北有哪些适合种植的中药材?主要品种及产区分布情况?
« 上一篇 09-21
襄汾中药材种植面积现状如何?规模、品种分布与未来发展趋势怎样?
下一篇 » 09-21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