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冬花为菊科植物款冬的干燥花蕾,冬季花刚出土时采摘,阴干入药,主产于河南、山西、陕西等地,是临床常用的止咳化痰类中药,其性辛、微苦,温,归肺经,《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中品,言其“主咳逆上气,善喘,喉痹,诸惊痫,寒热邪气”,历代医家多用于肺系疾病的治疗,素有“止咳要药”之称。
功效与应用
款冬花的核心功效集中在温肺、润肺、止咳、化痰、平喘,其性温而不燥,润而不腻,无论外感、内伤所致的咳嗽均可随证配伍使用,具体功效及应用如下:
温肺止咳,适用于寒饮咳喘
款冬花性温,能温肺散寒,化饮止咳,对于肺寒咳嗽、痰多清稀、喉间作痒、遇寒加重者尤为适宜,常与细辛、干姜、五味子等配伍,如《伤寒论》中的“小青龙汤”加减,可增强温肺化饮、止咳平喘之力;若兼外感风寒,可与麻黄、杏仁、紫苏叶同用,共奏散寒宣肺、止咳化痰之效。
润肺化痰,适用于燥咳劳嗽
款冬花虽性温,但质轻润,能润肺燥、化痰浊,对肺燥咳嗽、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咽干鼻燥者有良效,常与麦冬、川贝母、百合等养阴润肺药同用,如“款冬花汤”,可润肺化痰、生津止咳;对于肺虚久咳、劳嗽咯血者,配伍阿胶、三七、白及等,既能润肺止咳,又能止血敛肺。
下气平喘,适用于咳逆上气
款冬花能下气降逆,平定喘息,对于咳喘气逆、呼吸急促、胸闷气短,无论寒热虚实均可随证配伍,如肺热喘咳,配伍石膏、黄芩、桑白皮等清肺平喘;肺肾虚喘,配伍人参、蛤蚧、补骨脂等补肾纳气;痰浊阻肺之喘咳,则与半夏、陈皮、茯苓等健脾化痰药同用,标本兼顾。
其他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款冬花还具有抗炎、抗菌、免疫调节等作用,其含有的款冬二醇、款冬酮等成分,能抑制支气管炎症反应,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缓解咳嗽、咳喘症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可辅助治疗呼吸道感染。
传统配伍与经典方剂
款冬花在方剂中常作为君药或臣药,配伍灵活,以下为常见配伍规律及经典方剂:
传统功效 | 对应症状 | 经典配伍 | 代表方剂 |
---|---|---|---|
温肺止咳 | 肺寒咳嗽,痰多白稀,喉痒 | 款冬花+紫菀+半夏+生姜 | 射干麻黄汤加减 |
润肺化痰 | 肺燥咳嗽,干咳少痰,咽干鼻燥 | 款冬花+麦冬+川贝母+百合 | 款冬花汤(《济生方》) |
下气平喘 | 咳喘气逆,呼吸急促,胸闷 | 款冬花+麻黄+杏仁+甘草 | 三拗汤加款冬花 |
补肺益肾,纳气平喘 | 肺肾虚喘,动则加重,自汗乏力 | 款冬花+蛤蚧+人参+补骨脂 | 人参蛤蚧散加减 |
用法用量与使用注意
款冬花内服煎汤,常用量为3-10g,蜜炙后可增强润肺止咳之功,多用于虚咳、燥咳;亦可入丸散或浸酒,使用时需注意:款冬花性温,阴虚火旺、咯血者慎用,以免助火伤阴;反藜芦,属中药“十八反”禁忌,不宜同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不宜过量久服,以免引起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
相关问答FAQs
Q1:款冬花和紫菀都是止咳药,两者有什么区别?
A:款冬花与紫菀均能止咳化痰,治咳嗽之要药,但性味归经与侧重不同:款冬花性辛温,偏于温肺止咳、下气平喘,适用于寒咳、喘息,其力较猛,尤善治“咳逆上气”;紫菀性微温,偏于润肺化痰,药性较缓,无论寒热咳嗽、痰多或痰少均可使用,尤善治肺燥久咳、痰中带血,临床常两者相须为用,如“款冬花-紫菀药对”,增强止咳化痰之效。
Q2:款冬花可以长期服用吗?需要注意什么?
A:款冬花不宜长期服用,其性温,长期使用可能耗伤阴液,导致口干、咽燥、便秘等阴虚症状;且现代研究发现,款冬花含有的吡咯类生物碱可能对肝脏有一定毒性,长期或过量服用可能损伤肝功能,若需久服,应在医师指导下辨证配伍养阴药(如麦冬、沙参等),并定期监测肝功能,咳嗽持续不愈或伴有发热、胸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