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草药,其药用部位为干燥根,性微寒,味苦,归肝、胆经,具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退热截疟之效,临床常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肝郁气滞、月经不调、子宫脱垂等症,由于柴胡品种较多,且易与同科植物混淆,掌握其植物特征与图片识别要点对正确用药至关重要。
从植物形态来看,柴胡根系发达,北柴胡(硬柴胡)主根粗壮,呈圆锥形或圆柱形,长6-20cm,直径0.5-2cm,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有纵皱纹及支根痕,质坚硬,断面平坦,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形成层环明显,南柴胡(软柴胡)根较细,多呈圆锥形,长4-15cm,直径0.3-0.8cm,表面红褐色或黄棕色,具细纵纹,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坦,具败油气,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呈之字形弯曲,表面有细纵纹,北柴胡茎常带紫色,南柴胡茎绿色,叶互生,基生叶和下部叶有长柄,叶片线形或披针形,全缘,平行脉;茎生叶较小,叶鞘抱茎,花为复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花瓣5,黄白色,雄蕊5;双悬果宽椭圆形,果棱明显,熟后褐色。
为准确区分不同品种柴胡,可通过下表对比识别:
特征 | 北柴胡(硬柴胡) | 南柴胡(软柴胡) |
---|---|---|
植物来源 | 伞形科柴胡属植物 | 伞形科狭叶柴胡植物 |
根性状 | 圆锥形,质硬,断面平坦 | 圆锥形,质软,有败油气 |
叶特征 | 叶片较宽,线形或披针形 | 叶片细窄,线形 |
主产地 | 河北、河南、山西等 | 湖北、四川、江苏等 |
功效侧重 | 疏肝解郁、退热 | 升阳举陷、透表泄热 |
在图片识别中,需重点关注根的形态与质地:北柴胡根粗壮,表面色深,断面木部发达;南柴胡根细小,表面色浅,断面有特殊气味,花果特征也可作为辅助判断:北柴胡伞形花序较大,果棱较钝;南柴胡花序较小,果棱尖锐,需特别注意大叶柴胡的鉴别,其为大叶柴胡属植物,叶宽卵形或心形,伞形花序小,果有锐棱,全株有毒,误用可致中毒,图片中可通过叶片宽大、花序紧凑、根茎粗短等特征与正品柴胡区分。
相关问答FAQs:
Q1:柴胡的图片如何快速区分北柴胡和南柴胡?
A1:可通过根的形态和质地快速区分:北柴胡根粗壮呈圆锥形,表面红棕色至黑棕色,质坚硬,断面木部黄白色,形成层环明显;南柴胡根细小,表面红褐色或黄棕色,质软,易折断,断面有败油气,北柴胡叶片较宽,茎常带紫色;南柴胡叶片细窄,茎为绿色。
Q2:为什么大叶柴胡不能作为药用,图片上有哪些识别要点?
A2:大叶柴胡含毒性成分,误用可引起恶心、呕吐、头晕等中毒反应,2020年版《中国药典》未收载其药用标准,图片识别要点:叶为宽卵形或心形,远大于正品柴胡;伞形花序小,花梗短;双悬果有锐棱,果皮较薄;根茎粗短,常有分支,断面黄白色,味苦,正品柴胡叶均为线形或披针形,花序较大,果棱钝或无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