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中药材是指在中医药临床应用、中成药生产及保健消费中用量较大、流通广泛、市场成熟的一类药材,其种植、加工与贸易直接关系到中医药产业链的稳定,这类药材涵盖补益、清热、活血、解表等多个类别,既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也是大健康产业的重要原料,以下从性味归经、主要功效及常见应用等方面,介绍40种常用大宗中药材的核心信息。
药材名称 | 性味归经 | 主要功效 | 常见应用 |
---|---|---|---|
人参 | 甘微苦温,归脾肺心经 |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 | 体虚欲脱、肢冷脉微、气虚乏力 |
党参 | 甘平,归脾肺经 | 健脾益肺,养血生津 | 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 |
黄芪 | 甘温,归脾肺经 |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 | 气虚乏力、中气下陷、表虚自汗 |
当归 | 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 血虚萎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
熟地黄 | 甘微温,归肝肾经 | 养血滋阴,补精益髓 | 血虚萎黄、心悸怔忡、腰膝酸软 |
白芍 | 苦酸微寒,归肝脾经 | 养血调经,柔肝止痛 | 月经不调、肝脾不和、四肢挛痛 |
川芎 | 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 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跌扑肿痛 |
茯苓 | 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 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 |
白术 | 甘苦温,归脾胃经 |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 | 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 |
甘草 | 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 | 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咳嗽痰多 |
麦冬 | 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 | 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 肺燥干咳、津伤口渴、心烦失眠 |
五味子 | 酸温,归肺心肾经 |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 | 久咳虚喘、津伤口渴、遗精滑精 |
枸杞子 | 甘平,归肝肾经 |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 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视力减退 |
山药 | 甘平,归脾肺肾经 | 补脾养肺,固肾益精 | 脾虚泄泻、肺虚喘咳、肾虚遗精 |
菊花 | 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 疏散风热,平肝明目 | 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昏花 |
金银花 | 甘寒,归肺心胃经 | 清热解毒,凉散风热 | 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 |
连翘 | 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 |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 痈疽、瘰疬、乳痈、丹毒、风热感冒 |
板蓝根 | 苦寒,归心胃经 |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 温病发热、发斑、喉痹、痄腮、丹毒 |
柴胡 | 苦微寒,归肝胆经 | 疏散退热,疏肝解郁 | 寒热往来、感冒发热、肝郁气滞 |
黄芩 | 苦寒,归肺胆脾胃大肠经 |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 | 肺热咳嗽、湿热泻痢、血热出血 |
黄连 | 苦寒,归心脾胃胆大肠经 |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 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 |
黄柏 | 苦寒,归肾膀胱经 | 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 湿热泻痢、黄疸带下、脚气痿躄 |
半夏 | 辛温,归脾胃肺经 |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 痰多咳喘、痰饮眩悸、胃气上逆 |
陈皮 | 辛苦温,归脾肺经 |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 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
枳实 | 苦辛酸微寒,归脾胃大肠经 | 破气除痞,化痰消积 | 积滞内停、痞满胀痛、泻痢后重 |
厚朴 | 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 行气消积,燥湿除满,下气除满 | 湿阻中焦、脘腹胀满、食积气滞 |
丹参 | 苦微寒,归心肝经 |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 | 胸痹心痛、癥瘕积聚、心烦不眠 |
红花 | 辛温,归心肝经 | 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 痛经、经闭、癥瘕、跌扑损伤 |
桃仁 | 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 | 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 瘀血阻滞、肠燥便秘、咳嗽气喘 |
牛膝 | 苅酸平,归肝肾经 | 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引血下行 | 经闭癥瘕、腰膝酸痛、淋证、水肿 |
杜仲 | 甘温,归肝肾经 |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 肾虚腰痛、筋骨无力、胎动不安 |
续断 | 苦辛微温,归肝经 | 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 | 腰膝酸软、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
补骨脂 | 辛苦温,归肾脾经 | 温肾助阳,纳气平喘,温脾止泻 | 肾阳不足、阳痿遗精、遗尿尿频 |
菟丝子 | 甘辛平,归肝肾脾经 | 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 | 肝肾不足、腰膝酸软、阳遗尿、胎动不安 |
沙苑子 | 甘温,归肝肾经 | 补肾固精,养肝明目 | 肾虚腰痛、遗精尿频、遗尿尿频 |
芡实 | 甘涩平,归脾肾经 | 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 | 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 |
薏苡仁 | 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 | 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 | 水肿脚气、脾虚泄泻、湿痹拘挛 |
山楂 | 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 | 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 | 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 |
神曲 | 甘辛温,归脾胃经 | 消食和胃 | 食积不化、脘腹胀满、消化不良 |
麦芽 | 甘平,归脾胃经 | 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回乳消胀 | 食积不化、脘腹胀痛、脾食少 |
这些大宗药材中,补益类如人参、黄芪、当归等,因亚健康人群扩大及老龄化需求,用量持续增长;清热类如金银花、连翘等,在公共卫生事件中常作为预防用药,市场波动较大;活血化瘀类如丹参、红花等,则是心脑血管疾病中成药的核心原料,我国已形成甘肃当归、内蒙古黄芪、云南三七等道地产区规模化种植体系,通过标准化种植与质量追溯,保障了大宗药材的稳定供应。
FAQs
Q1:大宗中药材的价格受哪些因素影响?
A:大宗中药材价格受多重因素影响:一是气候与种植条件,如干旱、洪涝等灾害会导致减产,推高价格(如2021年河南暴雨影响地黄产量);二是市场需求变化,如疫情带动金银花、连翘等清热类药材需求激增;三是政策调控,如国家储备药材投放、新版药典标准提高等;四是流通成本,包括仓储、物流及中间环节加价,部分野生资源(如虫草、灵芝)因过度采挖,价格波动更为剧烈。
Q2:如何辨别大宗中药材的真伪优劣?
A:可通过“看、闻、摸、尝”初步鉴别:真药材性状符合《中国药典》描述,如黄芪断面“菊花心”、当归断面“朱砂点”;伪药则可能形态异常(如用党参冒充人参)或掺假(如在黄芪中加盐增重),优质药材通常色泽自然、气味浓郁(如陈皮挥发油含量高)、质地坚实(如枸杞子饱满不干瘪),建议购买时选择有“道地产区”标识、GAP认证(良好农业规范)的产品,或通过第三方检测报告确认有效成分含量(如黄芪中黄芪甲苷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