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厚确刺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6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厚确刺是传统中医药中一种兼具药用与地方特色的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丘陵地带,尤以湖南、江西、福建等省份的山坡灌丛中较为常见,其名称中的“厚”指植株茎秆肥厚多汁,“确”形容其茎枝表面密生小刺如锯齿,“刺”则直观反映了植株的形态特征,作为民间常用的中草药,厚确刺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方面具有独特功效,近年来其药理活性成分也逐渐受到现代药理学研究的关注。

中草药厚确刺

从植物学特征来看,厚确刺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Rosa laevigata Michx.)的干燥带刺枝条或根,部分地方也将其同属植物的带刺茎枝统称为“厚确刺”,植株为常绿灌木,高可达3-5米,枝条红褐色,密被细直刺与钩刺,小枝密被绒毛;羽状复叶,小叶3-7枚,椭圆状卵形或披针形,边缘有细锐锯齿;花单生于叶腋,白色花瓣,花期4-6月;果期7-10月,果实梨形,密被刺毛,成熟时红褐色,内含多数瘦果,药用部位多为秋季采收的干燥茎枝或根,切片后晒干,气微,味微涩、苦。

厚确刺的化学成分复杂,现代研究已从中分离出多种活性物质,主要包括黄酮类、三萜类、鞣质、有机酸及挥发油等,黄酮类化合物如槲皮素、山奈酚等是其抗炎、抗氧化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三萜类成分如齐墩果酸、熊果酸具有保肝、调节免疫等活性;鞣质含量较高,可达10%-15%,赋予其收敛止泻、止血的功效;其含有的柠檬酸、苹果酸等有机酸,有助于调节人体代谢,以下是厚确刺主要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简要归纳:

成分类别 代表性物质 主要药理作用
黄酮类 槲皮素、山奈酚 抗炎、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
三萜类 齐墩果酸、熊果酸 保肝、降血脂、增强免疫力
鞣质 没食子酸、儿茶素 收敛止泻、止血、抑菌
有机酸 柠檬酸、苹果酸 促进消化、调节体液酸碱平衡
挥发油 樟脑、龙脑 局部麻醉、驱风止痛

在传统应用中,厚确刺的性味辛、苦、平,归肝、脾、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收敛止血、消肿止痛之效,临床常用于治疗以下病症:一是热毒疮疡、跌打损伤,取鲜品捣烂外敷,可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二是腹泻、痢疾、月经过多等症,内用其煎剂,利用鞣质的收敛作用止泻止血;三是风湿痹痛、腰膝酸痛,配伍独活、牛膝等药材煎服,可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民间还常用厚确刺根泡酒,用于改善气血不足、四肢乏力等症状,现代药理研究进一步证实,厚确刺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其黄酮类成分可通过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三萜类成分则对化学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中草药厚确刺

尽管厚确刺药用价值较高,但使用时需注意规范:孕妇及体质虚寒者慎用,因其活血作用可能增加流产风险,且性偏凉易伤脾胃;外敷时需避开皮肤破损处,避免刺激;不宜与藜芦、五灵脂等中药同用,以免降低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确保用药安全。

相关问答FAQs

Q1:厚确刺与金樱子是同一种植物吗?它们在药用上有何区别?
A:厚确刺与金樱子同属蔷薇科植物,关系密切,但并非完全等同,厚确刺主要指金樱子的干燥带刺枝条或根,而金樱子(果实)则是其成熟后的干燥果实,在药用上,厚确刺侧重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多用于疮疡肿毒、跌打损伤、风湿痹痛;金樱子则以固精缩尿、涩肠止泻为主,常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久痢,两者药用部位不同,功效主治也存在差异,需根据具体病症选择。

中草药厚确刺

Q2:厚确刺的刺是否可以直接入药?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
A:厚确刺的刺是其植株的组成部分,但入药部位主要为茎枝或根,刺本身并非主要药用成分,在采收加工时,需去除刺尖并切段,避免刺伤皮肤或刺激消化道,使用时,外敷需将鲜品捣烂,过滤掉粗刺后再涂抹;内服则需煎煮取汁,避免刺残留,因刺表面可能携带杂质或微生物,使用前需彻底清洗,确保药材卫生。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药材白术的作用是什么
« 上一篇 09-21
中药材种植微信号
下一篇 » 09-21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