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味在中药材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医认为“苦能泄、能燥、能坚”,常用于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降逆止呕等,以下为常见苦药材的详细介绍,结合图片特征要点,帮助识别与应用。
常见苦药材特征与功效
-
黄连
性味苦寒,归心、脾、胃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图片特征:根茎呈簇状或分枝,表面黄褐色至棕褐色,有“过桥”(根茎间结节状连接),断面皮部暗棕色,木部鲜黄色,味极苦。 -
黄芩
性味苦寒,归肺、胆、脾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图片特征:根呈圆锥形,扭曲,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网状皱纹及根痕,断面黄色,中间有枯朽芯(俗称“黄芩瓣”),味苦。 -
黄柏
性味苦寒,归肾、膀胱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图片特征:树皮呈板片状,外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内表面暗黄色,断面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味苦。 -
苦参
性味苦寒,归心、肝、胃经,清热燥湿,杀虫,利尿,图片特征:根呈圆柱形,长条状,表面灰棕色至棕黄色,有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断面纤维性,黄白色,味极苦。 -
栀子
性味苦寒,归心、肺、三焦经,清热泻火,除烦利尿,凉血解毒,图片特征:果实呈椭圆形或长卵形,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有6条翅状纵棱,顶端有宿存萼片,断面黄色,味苦。 -
龙胆
性味苦寒,归肝、胆经,清热燥湿,泻肝胆火,图片特征:根茎短缩,簇生细根,根呈细长圆柱形,表面黄白色或黄棕色,有细纵皱纹,断面黄白色,味苦。 -
大黄
性味苦寒,归脾、胃、大肠经,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图片特征:根及根茎呈类圆柱形,表面红棕色或黄棕色,有纵皱纹及星点(异常维管束),断面淡红棕色,显颗粒性,味苦涩。 -
金银花
性味甘寒,微苦,归肺、心经,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图片特征:花蕾呈棒状,上粗下细,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密被短柔毛,基部有绿色花萼,味微苦。 -
连翘
性味苦微寒,归肺、心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图片特征:果实呈长卵形,表面黄棕色或黄绿色,有两条纵沟,内面有多数平凸的果仁,味苦。 -
蒲公英
性味苦甘寒,归肝、胃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图片特征:根呈圆锥形,表面棕褐色,叶皱缩破碎,完整叶呈倒披针形,边缘有波状齿,花茎中空,头状花序黄色,味微苦。
苦药材特征速查表
药材名称 | 性味归经 | 主要功效 | 图片特征要点 |
---|---|---|---|
黄连 | 苦寒,心、脾、胃 |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 根茎簇状,断面木部鲜黄色,味极苦 |
黄芩 | 苦寒,肺、胆、脾 |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 根圆锥形,断面黄色,有枯朽芯 |
黄柏 | 苦寒,肾、膀胱 | 清热燥湿,退虚热 | 树皮板片状,断面纤维性分层 |
苦参 | 苦寒,心、肝、胃 | 清热燥湿,杀虫 | 根圆柱形,表面有纵皱纹,味极苦 |
栀子 | 苦寒,心、肺、三焦 | 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 果实椭圆形,有6条纵棱,断面黄色 |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苦药材是不是越苦效果越好?
解答:并非越苦效果越好,药材的苦味程度与有效成分含量相关,但需辨证使用,黄连味极苦,适用于实热火毒证,但脾胃虚寒者服用过量会损伤脾胃;而金银花微苦,性偏寒凉,适合日常清热解毒,不易伤正,盲目追求“苦味”可能导致用药偏差,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体质和病情选择。
问题2:苦药材图片识别时如何避免混淆?
解答:可通过“形、色、纹、断面”综合判断,黄连与黄芩均为苦寒药,但黄连为根茎(簇状,有“过桥”),黄芩为根(圆锥形,有枯朽芯);栀子与连翘均为果实,但栀子表面有6条纵棱,连翘有两条纵沟且内含果仁,若特征相似,可结合气味(如黄连味极苦,大黄有特异香气)或药用部位(根、茎、果实等)进一步区分,必要时参考专业药材图谱或咨询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