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色谱中对照药材的作用究竟是什么?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薄层色谱法(TLC)是中药质量控制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其操作简便、成本低、分离效率高,适用于复杂中药成分的分析,在薄层色谱分析中,“对照药材”作为关键的标准物质,扮演着“参照物”和“标尺”的角色,对保证鉴别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重现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照药材是指经过专业机构鉴定、加工炮制,并明确其来源、性状、理化特性的药材标准物质,其成分组成与天然药材尽可能一致,能够反映该药材的整体化学特征,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对照药材在薄层色谱中的核心作用。

对照药材薄层作用

定性鉴别:确认药材真伪的“金标准”

定性鉴别是中药质量控制的首要环节,核心目标是判断供试品是否为标示药材的真品,对照药材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在于提供“特征指纹图谱”——即通过薄层色谱分离后,对照药材会在特定的比移值(Rf)位置显出特征颜色的斑点,这些斑点由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或标志性成分组成,构成该药材的“化学身份证”,在黄芪的薄层鉴别中,以黄芪甲苷为指标成分,对照药材色谱中应显出与黄芪甲苷对照品位置一致的特征斑点(紫色),供试品色谱中若在相同位置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且斑点数量、颜色深浅与对照药材基本一致,则可初步判断供试品为真品黄芪;若供试品中缺少该斑点或出现异常斑点,则可能为伪品或掺伪品,这种基于整体化学特征的比对,比单一成分的检测更能反映药材的真实性,因为伪品药材即使可能含少量相同成分,但其整体化学成分组成通常与正品存在差异,导致薄层色谱斑点的数量、位置或颜色出现明显不同。

杂质检查:控制药材纯度的“筛网”

中药中常存在来源复杂的杂质,如来源部位错误(如用根茎代替根)、炮制不当残留的辅料、或混有外观相似的其他药材(如以“水半夏”冒充“半夏”),对照药材在杂质检查中的作用,是通过对比供试品与对照药材的色谱图,识别“异常斑点”——即供试品中存在而对照药材中不存在的斑点,这些斑点可能来源于杂质或有害成分,在黄连的薄层检查中,对照药材(黄连)的色谱中应显小檗碱(黄色)、巴马汀(橙黄色)、黄连碱(橙红色)等特征斑点,若供试品中在对照药材斑点之外,出现明显的异色斑点(如紫色斑点),则提示可能混有黄柏或其他小檗属植物的伪品,需结合其他方法进一步鉴定,通过比较供试品与对照药材主斑点的面积大小,还可初步判断供试品的纯度,若主斑点面积显著小于对照药材,则可能表明有效成分含量过低或杂质含量过高。

含量测定:建立定量方法的“基准”

虽然薄层色谱更多用于定性鉴别,但在特定条件下也可用于含量测定(如薄层扫描法),对照药材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是建立“标准曲线”——即通过系列浓度的对照药材提取液,在薄层色谱上显色后,扫描斑点的积分面积,绘制面积-浓度标准曲线,供试品的含量可通过其斑点的积分面积在标准曲线上查得,在甘草的甘草酸含量测定中,取甘草对照药材制备系列浓度溶液,点样、展开、显色(紫外灯下或硫酸乙醇显色),扫描甘草酸斑点面积,建立标准曲线后,供试品甘草酸的浓度即可通过曲线计算得出,需要注意的是,对照药材的含量测定需结合化学对照品(如甘草酸对照品)进行准确定量,因为对照药材本身的成分含量需用对照品进行标定,从而确保定量结果的准确性。

对照药材薄层作用

工艺评价与稳定性研究:判断工艺合理性的“标尺”

中药的生产工艺(如提取、浓缩、干燥、炮制等)会影响其成分组成,进而影响药效,对照药材在工艺评价中的作用,是作为“工艺成熟度”的参照物——通过对比不同工艺条件下所得样品与对照药材的薄层色谱图,判断工艺是否合理,在熟地黄的炮制工艺研究中,以生地黄对照药材为参照,比较不同炮制时间(如蒸制8h、12h、16h)的样品色谱图,若炮制品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生地黄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斑点逐渐减弱,而5-羟甲基糠醛(炮制后生成的标志性成分)斑点逐渐增强,且在12h时两者斑点比例与市售优质熟地黄一致,则可确定最佳炮制时间为12h,在稳定性研究中,对照药材可作为“稳定性参照物”,将供试品在不同储存条件(如高温、高湿、光照)下的色谱图与新鲜制备的对照药材色谱图对比,观察特征斑点的变化(如斑点消失、颜色变浅、出现新斑点),从而判断药材的稳定性及有效期。

不同应用场景下对照药材的具体作用归纳

为更直观地展示对照药材在薄层色谱中的多维度作用,以下通过表格归纳其具体应用场景、作用及示例:

应用场景 具体作用 示例
定性鉴别 提供特征斑点,确认药材真伪,排除伪品、混淆品 黄芪对照药材色谱中应显黄芪甲苷特征斑点,供试品需与之一致
杂质检查 识别供试品中异常斑点,控制杂质限量,确保药材纯度 黄连对照药材色谱中不应出现黄柏的特征斑点,供试品中若出现则提示掺伪
含量测定 建立标准曲线,实现供试品中特定成分的定量分析 甘草对照药材用于建立甘草酸标准曲线,计算供试品甘草酸含量
工艺评价 对比工艺样品与对照药材色谱图,优化提取、炮制等工艺参数 熟地黄炮制工艺研究中,对比不同蒸制时间样品与生地黄对照药材,确定最佳工艺
稳定性研究 通过色谱图变化判断药材在储存过程中的成分稳定性 陈皮对照药材在不同湿度下储存,观察橙皮苷斑点变化,确定防潮措施

对照药材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性

对照药材是中药质量控制的“物质基础”,其重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保证质量标准的“可及性”,对照药材为不同实验室、不同生产企业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统一的参照,避免了因地域、批次差异导致的检测结果偏差;二是推动中药标准化,对照药材的质量标准(如性状、鉴别、检查、含量等)是《中国药典》等法定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药的规范化生产提供了依据;三是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通过对照药材的质量控制,可确保中药饮片、中成药中含有足够的有效成分,同时避免伪劣、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对照药材薄层作用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为什么薄层色谱中必须使用对照药材,而仅用化学对照品不够?
解答:中药是复杂的多成分体系,单一化学对照品仅能反映某一特定成分的有无或含量,无法体现药材的整体化学特征,黄连中的小檗碱、巴马汀、黄连碱等多个生物碱共同构成其药效基础,若仅用小檗碱对照品鉴别,可能无法区分黄连与黄柏(两者均含小檗碱),而对照药材(黄连)的色谱图能同时显示多个特征斑点,更全面地反映药材的真实性,对照药材是确保中药整体质量控制的“金标准”,化学对照品仅作为补充或定量指标。

问题2:对照药材与对照提取物在薄层鉴别中有何区别?
解答:对照药材是天然的、未经提取的药材标准物质,其成分组成与实际用药(饮片、中成药)更接近,适用于需要反映药材整体特征的鉴别(如饮片真伪鉴别);而对照提取物是药材经提取、纯化后的混合成分标准物质,成分相对集中,适用于中成药或复方制剂中某一药味的鉴别(如中成药中黄连的薄层鉴别),在黄连上清片的鉴别中,因制剂成分复杂,可能使用黄连对照提取物(含黄连主要生物碱)作为对照,而非完整的黄连对照药材,以减少干扰,提高鉴别的专属性。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雪里开花中草药的图片中,具体形态特征与药用价值如何体现?
« 上一篇 08-28
常见用于治疗肠胃疾病的中草药名字有哪些?你认识几种?
下一篇 » 08-28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