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肝火的中草药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4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肝火旺是中医常见的证候,多因情志不畅(如长期抑郁、暴怒)、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甘)、作息失常(熬夜、劳累)等因素导致肝气郁结,郁而化火,或因外感火热之邪,引动肝火,肝火循经上扰,可见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胁肋灼痛、便秘尿黄等症状;若火热灼伤脉络,还可出现吐血、衄血等,治疗肝火需以“清肝泻火、疏肝解郁、平肝潜阳”为基本原则,中草药在调理肝火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以下详细介绍常用治肝火的中草药及其应用。

治肝火的中草药

常用治肝火的中草药详解

(一)清热泻火药

此类药性味多苦寒,能直接清泄肝经火热,适用于肝火炽盛导致的头痛、目赤、胁痛等实热证。

  1. 龙胆草

    •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胆、膀胱经。
    • 功效: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 主治:肝火头痛、目赤肿痛、胁痛口苦、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臭秽等,龙胆草泻火之力较强,尤善清下焦肝胆湿热,为治肝火要药。
    • 用法用量:煎服,3-6g,过量易伤胃气,脾胃虚寒者慎用。
  2. 黄芩

    •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 主治:肝火犯肺导致的咳嗽痰黄、胸胁胀痛;肝火上炎的头痛、目赤、咽肿;湿热泻痢、黄疸等,黄芩苦燥,善清上中焦湿热,配伍栀子可增强泻火之力。
    • 用法用量:煎服,3-10g,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脾胃虚寒者忌用。
  3. 栀子

    •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 主治:肝火扰心导致的烦躁失眠、心悸;肝火上炎的头痛、目赤、口舌生疮;湿热黄疸、血热出血等,栀子苦寒清降,能泻三焦火,尤善清心除烦,常与淡豆豉配伍(栀子豉汤)治虚烦不眠。
    • 用法用量:煎服,5-10g,炒焦可减弱苦寒之性,增强止血作用,脾虚便溏者慎用。

(二)疏肝解郁药

此类药多辛散苦泄,能疏解肝气郁结,同时清泄肝火,适用于肝气郁滞化火导致的胁肋胀痛、急躁易怒等。

  1. 柴胡

    治肝火的中草药

    •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肝、胆经。
    • 功效: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 主治:肝郁化火导致的胸胁胀痛、月经不调、乳房胀痛;感冒发热、寒热往来,柴胡辛散苦泄,能条达肝气,配伍黄芩、白芍可疏肝清热(如逍遥散)。
    • 用法用量:煎服,3-10g,醋制可增强疏肝之力,阴虚阳亢、肝风内动者慎用。
  2. 夏枯草

    • 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肝、胆经。
    • 功效: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 主治:肝火上炎的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目珠疼痛;瘰疬、瘿瘤、乳痈肿痛,夏枯草辛苦性寒,清肝火而不伤阴,常配伍菊花、决明子治肝火目赤。
    • 用法用量:煎服,10-15g,脾胃虚弱者慎用。

(三)平肝潜阳药

此类药质地重镇,能平潜上亢之肝阳,清降肝火,适用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导致的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等。

  1. 钩藤

    • 性味归经:甘,凉;归肝、心包经。
    • 功效:息风止痉,清热平肝,透疹。
    • 主治:肝火生风导致的惊痫抽搐、小儿急慢惊风;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的头晕头痛、目赤肿痛,钩藤甘凉入肝,能清肝热、平肝阳,且性平不燥,配伍石决明、夏枯草可增强平肝潜阳之力。
    • 用法用量:煎服,10-15g(不宜久煎,后下下)。
  2. 赭石

    •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心、肺、胃经。
    • 功效: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 主治:肝阳上亢的头晕目眩、耳鸣;肝火犯胃的呕吐、呃逆、嗳气;气逆喘息、血热吐血、衄血,赭石质重性寒,重镇潜阳之力较强,配伍旋覆花、半夏可降逆止呕(如旋覆代赭汤)。
    • 用法用量:煎服,15-30g(打碎先煎),孕妇慎用,因含微量砷,不宜长期大量服用。

(四)凉血活血药

此类药能清泄营血分之热,凉血活血,适用于肝火炽盛、灼伤血络导致的出血、发斑、痛经等。

  1. 牡丹皮

    治肝火的中草药

    •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心、肝、肾经。
    •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化瘀,退虚热。
    • 主治:肝火炽盛导致的吐血、衄血、发斑;血滞经闭、痛经、癥瘕;阴虚发热、骨蒸潮热,牡丹皮辛行苦泄,能入血分凉血活血,且能退虚热,常配伍栀子、柴胡治肝火头痛(如丹栀逍遥散)。
    • 用法用量:煎服,6-12g,清热凉血宜生用,活血化瘀宜酒制,孕妇慎用。
  2. 赤芍

    •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经。
    • 功效: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清肝泻火。
    • 主治:肝火犯血导致的目赤肿痛、吐血、衄血;血滞经闭、痛经、跌打损伤;痈肿疮疡,赤芍苦寒入肝,凉血活血之力较强,配伍柴胡、当归可疏肝养血(如柴胡疏肝散)。
    • 用法用量:煎服,6-12g,反藜芦,孕妇慎用。

治肝火中草药核心信息表

名称 性味归经 功效 主治重点 常用量(g) 注意事项
龙胆草 苦,寒;肝胆经 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肝火头痛、目赤、胁痛口苦 3-6 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慎用
黄芩 苦,寒;肺胆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肝火犯肺、头痛目赤、咽肿 3-10 脾胃虚寒者忌用,炒用安胎
栀子 苦,寒;心三焦经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 肝火烦躁、口舌生疮、黄疸 5-10 炒焦止血,脾虚便溏慎用
柴胡 苦辛,微寒;肝胆经 疏散退热,疏肝解郁 肝郁胁痛、月经不调、寒热往来 3-10 阴虚阳亢者慎用,醋制疏肝力强
夏枯草 辛苦,寒;肝胆经 清肝泻火,明目,散结 肝火目赤、头痛眩晕、瘰疬 10-15 脾胃虚弱者慎用
钩藤 甘,凉;肝心包经 息风止痉,清热平肝 肝阳上亢、肝风惊痫、头晕目眩 10-15 不宜久煎,后下
赭石 苦,寒;肝心胃经 平肝潜阳,重镇降逆 肝阳眩晕、呕吐呃逆、血热出血 15-30 打碎先煎,孕妇慎用
牡丹皮 辛苦,微寒;心肝肾经 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肝火出血、血滞经闭、虚热 6-12 生用凉血,酒制活血,孕妇慎用
赤芍 苦,微寒;肝经 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肝火目赤、吐衄、痛经跌打 6-12 反藜芦,孕妇慎用

配伍应用与注意事项

(一)配伍原则

治肝火需根据病位、病性灵活配伍:

  • 肝经实火(如头痛目赤、胁痛口苦):以龙胆草、栀子、黄芩等清热泻火药为主,配伍柴胡疏肝、车前子导热下行(如龙胆泻肝汤)。
  • 肝郁化火(如胁胀急躁、月经不调):以柴胡、香附疏肝解郁,配伍黄芩、栀子清泄肝火(如丹栀逍遥散)。
  • 肝阳上亢(如眩晕耳鸣、面红目赤):以钩藤、石决明平肝潜阳,配伍夏枯草、菊花清肝明目(如天麻钩藤饮)。
  • 肝火犯肺(如咳嗽痰黄、胸胁灼痛):以黄芩、桑白皮清肺泻火,配伍枳壳、桔梗理气化痰。

(二)使用禁忌

  1. 苦寒伤正:龙胆草、黄芩、栀子等苦寒药易伤脾胃阳气,脾胃虚寒者(如食欲不振、腹泻、畏寒)慎用,或配伍白术、茯苓等健脾药。
  2. 阴液亏虚:肝火炽盛常兼阴液不足,若单纯苦寒泻火易耗伤阴津,需配伍生地、麦冬、白芍等滋阴药,如一贯煎。
  3. 孕妇慎用:赭石、牡丹皮、赤芍等活血、重镇药有碍胎气,孕妇应避免使用或在医师指导下配伍安胎药。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肝火旺的人日常调理除了吃药,还需要注意什么?
解答:肝火旺的日常调理需从“情志、饮食、作息”三方面入手:

  • 情志调畅:中医认为“怒伤肝”,长期焦虑、暴怒易引动肝火,需保持心态平和,可通过听音乐、冥想、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疏解情绪。
  • 饮食清淡:忌食辛辣刺激(辣椒、花椒、火锅)、肥甘厚味(油炸食品、肥肉)、温热性水果(荔枝、龙眼、芒果),以免助长肝火;可多食清肝泻火食物,如苦瓜、芹菜、绿豆、梨、菊花茶、决明子茶等。
  • 规律作息:熬夜易耗伤肝阴,导致肝火更旺,建议23点前入睡,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劳逸结合。

问题2:哪些症状提示肝火旺,需要及时调理?
解答:肝火旺的症状多样,常见表现包括:

  • 头部症状:头晕胀痛、面红目赤、眼干眼涩、耳鸣如潮(多为肝火上炎)。
  • 情绪与精神:急躁易怒、心烦失眠、焦虑不安、口苦咽干(肝火扰心)。
  • 胁部与消化:胁肋部灼热胀痛、食欲不振、口臭、便秘、小便黄赤(肝火犯胃、大肠)。
  • 女性症状:月经提前、量多色红、痛经(肝火迫血妄行)。
    若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持续2周以上,建议及时就医,通过中医辨证后调理,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成都中药材收购商
« 上一篇 09-22
滋阴降火的中药材
下一篇 » 09-22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