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治疗晕厥,需基于中医辨证论治思想,晕厥在中医属“厥证”“眩晕”范畴,多因气血逆乱、清窍失养或痰瘀阻滞经络所致,临床需分虚实论治,虚者以气虚、血虚、阳虚为主,实者以痰浊、气滞、血瘀为患,通过调整脏腑功能、调和气血阴阳,达到苏厥开窍、培本固脱之效,以下从辨证分型、代表方剂、单味药应用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展开阐述。
中草药治疗晕厥的辨证论治体系
中医治疗晕厥强调“审证求因,辨证论治”,根据病因病机不同,常分为以下证型,各证型对应不同治法与方药:
(一)气虚血脱证
病因病机:素体虚弱,或大汗、大吐、大泻、失血后,气随血脱,清窍失养。
临床表现:突然晕厥,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呼吸微弱,汗出不止,舌淡苔白,脉细微欲绝。
治法:益气固脱,回阳救逆。
代表方剂:独参汤或参附汤。
- 独参汤:红参15-30g(或党参30-50g),浓煎顿服,红参大补元气、固脱生津,适用于气虚欲脱之重症;若阳虚明显,加制附子9-12g(先煎),即为参附汤,温阳救逆之力更强。
- 药物加减:若汗多不止加山茱萸15g、五味子6g敛汗固脱;若血虚明显加阿胶10g(烊化)养血。
(二)血虚气逆证
病因病机: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或失血过多,气血亏虚,清窍失养,气机逆乱。
临床表现:头晕目眩,面色萎黄,心悸少寐,突然晕厥,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养血益气,安神定志。
代表方剂:归脾汤。
- 归脾汤:黄芪20g,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2g,当归15g,龙眼肉12g,酸枣仁15g,远志6g,木香6g,炙甘草6g,方中黄芪、党参、白术益气健脾,当归、龙眼肉养血安神,酸枣仁、远志宁心,木香理气防滋腻。
-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适用于血虚气弱、心神失养之晕厥。
(三)痰浊中阻证
病因病机:饮食不节,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蒙蔽清窍。
临床表现:眩晕头重如蒙,胸闷恶心,呕吐痰涎,突然晕厥,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燥湿化痰,健脾和胃。
代表方剂:导痰汤或半夏白术天麻汤。
- 导痰汤:半夏12g,陈皮10g,茯苓15g,胆南星6g,枳实10g,石菖蒲12g,生姜6g,方中半夏、陈皮燥湿化痰,茯苓健脾利湿,胆南星、枳实行气消痰,石菖蒲开窍醒神,生姜和胃止呕。
- 半夏白术天麻汤:在导痰汤基础上加白术15g、天麻12g,增强健脾化痰、平肝熄风之力,适用于痰浊兼肝阳上亢者。
(四)气滞血瘀证
病因病机:情志不畅,气机郁滞,血行不畅,瘀血阻滞脑络,清窍闭塞。
临床表现:眩晕头痛,胸闷胁胀,唇甲青紫,突然晕厥,舌质紫暗有瘀斑,脉涩。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开窍。
代表方剂:通窍活血汤。
- 通窍活血汤:赤芍12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6g,麝香0.1g(或人工牛黄0.3g代),老葱3根,生姜6g,大枣5枚,方中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麝香开窍醒神,老葱、生姜温通血脉。
- 注意:麝香贵重且稀缺,临床常用人工牛黄或石菖蒲15g代用,活血开窍效果亦佳。
(五)阳虚寒厥证
病因病机:素体阳虚,或寒邪直中三阴,阳气衰微,不能温煦四肢,气血运行不畅。
临床表现:晕厥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呼吸微弱,舌淡苔白,脉沉微。
治法:温阳散寒,回阳救逆。
代表方剂:四逆汤。
- 四逆汤:制附子9-12g(先煎60分钟),干姜6-9g,炙甘草6g,方中附子温肾助阳、回阳救逆,干姜温中散寒,炙甘草调和药性,若汗多不止加人参15g(即参附汤),益气固脱。
单味中草药及药对在晕厥治疗中的应用
除经典方剂外,部分单味药及药对对晕厥有针对性治疗作用,可作为辅助治疗或急救用药:
药物/药对 | 功效 | 应用 | 用量 |
---|---|---|---|
人参 | 大补元气,固脱生津 | 气虚欲脱、休克晕厥 | 10-30g(或党参30-50g) |
黄芪 |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 | 气虚下陷、清阳不升之晕厥 | 15-30g |
当归 | 补血活血,润肠通便 | 血虚兼瘀、心肝血亏之晕厥 | 10-15g |
石菖蒲 | 开窍豁痰,化湿和胃 | 痰浊蒙窍、意识不清之晕厥 | 10-15g |
川芎 |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 血瘀气滞、头痛晕厥 | 6-10g |
人参+附子 | 益气回阳,救逆固脱 | 阳气暴脱、四肢厥冷之晕厥 | 人参15g,附子9g |
半夏+生姜 | 降逆止呕,化痰散结 | 痰浊中阻、恶心呕吐之晕厥 | 半夏10g,生姜6g |
中草药治疗晕厥的注意事项
- 辨证准确是前提:晕厥有虚实之分,虚证(气虚、血虚、阳虚)需补益,实证(痰浊、血瘀)需攻邪,若误用补益反加重实证,或误用攻伐更伤正气,需经中医师辨证后用药。
-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晕厥急性发作时,应先采取急救措施(如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予苏合香丸、安宫牛黄丸等开窍醒神中药急救,待病情稳定后辨证治本。
- 避免自行长期用药:部分中草药(如附子、麝香)有一定毒性或禁忌证,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过量或长期服用导致不良反应。
- 配合生活方式调理:晕厥患者需注意饮食规律(避免过食生冷油腻)、情志调畅(避免焦虑恼怒)、劳逸结合,必要时配合针灸(如人中、涌泉、百会穴)增强疗效。
相关问答FAQs
Q1:中草药治疗晕厥见效快吗?是否可以替代西药急救?
A1:中草药治疗晕厥的见效速度取决于病情轻重和辨证准确性,轻症晕厥(如体位性低血压、情绪激动所致),通过辨证用药(如气虚用独参汤、痰浊用导痰汤)可能在30分钟-1小时内缓解症状;但重症晕厥(如心源性晕厥、脑出血等),中草药起效较慢,需立即配合西药急救(如升压、抗心律失常、降颅压等),中草药可作为辅助治疗或后期调理,不能替代西药急救措施。
Q2:晕厥发作时能否立即服用中草药?如何正确服用?
A2:晕厥急性发作时,患者意识多不清,不宜立即口服中草药(易导致误吸),应先采取平卧位、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予开窍醒神的中药制剂(如苏合香丸1粒溶于温水后灌服,或人工牛黄0.3g温水送服),并尽快就医,若患者意识清醒,可辨证服用汤剂(如气虚用独参汤浓煎顿服),但需注意观察病情变化,若症状加重或持续不缓解,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