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白芨 白芷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2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中草药白芨与白芷均为临床常用中药,二者在传统医学中应用历史悠久,各具特色,既可单用,亦常配伍使用,在止血、消肿、止痛等方面发挥协同作用,以下从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临床应用、现代研究及使用注意等方面对二者进行详细介绍。

中草药白芨 白芷

白芨:收敛止血、消肿生良的“金疮要药”

白芨为兰科植物白芨的干燥块茎,别名白根、白给、甘根等,主产于我国贵州、四川、湖南、湖北等地,多为野生,亦有栽培,其性味苦、甘、涩,微寒,归肺、胃、肝经,以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为主要功效,被誉为“止血要药”,外用还能敛疮护肤。

功效与主治

  • 收敛止血:白芨性涩收敛,能收敛止血,适用于多种出血证,尤以肺胃出血为宜,如《本草纲目》记载其“入肺止血,消肿生肌”,治“肺损吐血、衄血、咯血”,临床常用于治疗咯血、吐血、外伤出血等,对肺结核咯血、支气管扩张咯血等症效果显著。
  • 消肿生肌:白芨能消肿生肌,促进伤口愈合,用于疮疡肿毒、烫伤、肛裂等,外用可研末撒布或调敷,能收湿敛疮,促进疮面愈合,如《神农本草经》言其“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
  • 敛肺止咳:对于肺虚久咳、干咳无痰或少痰者,白芨能敛肺止咳,常配伍百合、百部等使用。

临床应用

  • 止血方面:治肺胃出血,常与三七、花蕊石同用,如白芨散;治外伤出血,可单用研末外敷,或配伍三七、血竭等,增强止血效果。
  • 疮疡方面:治疮疡溃烂不敛,可配伍黄连、黄柏、乳香等,研末外敷,清热解毒、生肌敛疮;治烫伤,可研粉麻油调涂,保护创面、促进愈合。
  • 肺系疾病:治肺痨(肺结核)空洞咯血,常与百合、麦冬、阿胶等配伍,养阴止血、润肺止咳。

现代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芨主要含白芨胶(多糖类)、菲类化合物、挥发油等成分,具有以下作用:

  • 止血作用:白芨胶能显著缩短凝血时间,促进血小板聚集,形成人工血栓,堵塞出血点,同时能抑制纤溶酶活性,防止血液溶解,达到快速止血效果。
  • 促进伤口愈合:白芨胶能刺激肉芽组织生长,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蛋白合成,加速创面修复;还具有抗炎、抗菌作用,减少创面感染。
  • 保护黏膜:白芨胶能在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减轻胃酸、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刺激,用于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缓解疼痛、促进溃疡愈合。

使用注意

白芨性涩,外感咳血、肺痈初起(痰多、脓痰者)及实热证出血忌用;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如川乌、草乌、附子);脾胃虚寒、大便溏薄者慎用内服;外用需注意观察皮肤反应,过敏者停用。

白芷:祛风散寒、通窍止痛的“芳香通窍药”

白芷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别名芳香、泽芬、苻蓠等,主产于浙江、四川、河南、河北等地,栽培为主,其性味辛,温,归肺、胃、大肠经,以祛风散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为主要功效,是治疗风寒感冒、头痛鼻渊、疮疡肿痛的常用药。

中草药白芨 白芷

功效与主治

  • 祛风散寒,解表止痛:白芷辛温香散,能祛风散寒,解表止痛,适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等,尤其善治阳明头痛(前额痛、眉棱骨痛),被誉为“治头痛要药”,如《本草汇言》言其“祛风湿,散风寒,通窍滞,解头疼”。
  • 通鼻窍,止鼻渊:白芷能宣通鼻窍,祛风排脓,用于鼻塞、鼻渊(鼻窦炎)引起的鼻流浊涕、头痛,常与辛夷、苍耳子、薄荷配伍,如苍耳子散。
  • 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白芷燥湿止带,治寒湿带下、白带过多,常与白术、茯苓、山药同用;又能消肿排脓,用于疮疡肿毒、乳痈(乳腺炎),可配伍金银花、蒲公英、穿山甲等,如仙方活命饮。
  • 燥湿止痒:外用可治皮肤瘙痒、湿疹、疥癣,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浴。

临床应用

  • 头痛方面:治风寒头痛,常与荆芥、防风、羌活同用,如川芎茶调散;治阳明头痛(眉棱骨痛),可配伍葛根、升麻,或单用研末冲服;治牙痛,可研末塞牙或配伍细辛、荜茇。
  • 鼻渊方面:治鼻窦炎,鼻塞流浊涕、头痛,常与辛夷、苍耳子、白术配伍,宣肺通窍、健脾利湿。
  • 带下方面:治寒湿白带过多,可配伍白术、茯苓、薏苡仁,健脾燥湿止带;若湿热下注、带下黄稠,需配伍黄柏、车前子、龙胆草等清热燥湿药。
  • 疮疡方面:治乳痈初起,红肿热痛,可配伍瓜蒌、牛蒡子、金银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治疮疡溃后久不收口,可研末外敷,祛腐生肌。

现代研究

白芷主要含香豆素类成分(如欧前素、异欧前素、氧化前胡素)、挥发油(含榄香烯、月桂烯等)、有机酸等,具有以下作用:

  • 解热镇痛抗炎:白芷挥发油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显著解热镇痛;香豆素类成分能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减轻红肿热痛,对关节炎、风湿痛有缓解作用。
  • 改善鼻部微循环:白芷能扩张鼻黏膜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减轻鼻黏膜充血水肿,缓解鼻塞、流涕,改善鼻窦炎症状。
  • 抗菌与光敏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其香豆素类成分具有光敏性,外用可促进皮肤色素代谢,用于白癜风治疗(需遵医嘱)。
  • 调节胃肠功能:能促进胃肠蠕动,缓解腹胀,但对胃溃疡患者需慎用(因其有轻微刺激性)。

使用注意

白芷辛温温燥,阴虚血热者(如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慎用;用量过大(超过15g/日)可能引起呕吐、头晕等反应;有出血倾向者(如月经过多、功能性子宫出血)慎用;孕妇慎用(尤其活血作用较强的杭白芷);外用需避光,避免日光直射引起皮肤光敏反应。

白芨与白芷的配伍应用与对比

白芨与白芷一收一散,一寒一温,临床常配伍使用,增强疗效。

  • 治疮疡肿毒:白芨收敛生肌,白芷祛风排脓,二者配伍(如仙方活命饮)既能消肿排脓,又能促进疮面愈合,适用于疮疡肿毒、成脓未溃或已溃不敛者。
  • 治鼻窦炎:白芨能保护鼻黏膜、减少分泌物,白芷通窍止痛,配伍辛夷、苍耳子等,可改善鼻塞、流涕、头痛,促进鼻窦炎恢复。

白芨与白芷功效对比表

项目 白芨 白芷
性味归经 苦、甘、涩,微寒;归肺、胃、肝经 辛,温;归肺、胃、大肠经
核心功效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敛肺止咳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主治特点 肺胃出血、疮疡溃烂、久咳不止 风寒头痛、鼻渊带下、疮疡肿痛、风湿痹痛
现代研究重点 止血、黏膜保护、促进伤口愈合 解热镇痛、改善鼻部循环、抗菌光敏
使用注意 外感咳血、实热出血忌用;忌与乌头同用 阴虚血热、孕妇慎用;用量过大易致呕吐

相关问答FAQs

问:白芨和白芷可以一起使用吗?有什么注意事项?
答:白芨和白芨可以一起使用,且在临床配伍中较为常见,二者在疮疡肿毒、鼻窦炎等疾病的治疗中能发挥协同作用(如白芨收敛生肌、白芷祛风排脓),但需注意:① 性味方面,白芨性寒,白芷性温,配伍后可减轻白芷的温燥之性,但脾胃虚寒者仍需慎用;② 用量上,白芨一般用量为3-10g,白芷3-10g,具体需根据病情调整;③ 禁症方面,白芨忌与乌头类药材同用,白芷阴虚血热者忌用,若二者同用,需避开各自的禁忌证,如外感咳血、实热出血者不宜用白芨,阴虚火旺者不宜用白芷。

中草药白芨 白芷

问:白芨和白芷在治疗疮疡肿毒时有什么区别?如何选择?
答:白芨和白芷均能治疗疮疡肿毒,但作用机制和适用阶段不同:① 白芨以“收敛生肌”为主,适用于疮疡溃后久不收口、脓液清稀者,能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速疮面愈合,常外用研末撒布或调敷;② 白芷以“祛风排脓、消肿止痛”为主,适用于疮疡初起红肿热痛、成脓未溃者,能促进脓液排出,减轻炎症反应,常内服配伍金银花、蒲公英等清热解毒药,或外用调敷,选择时需根据疮疡阶段:未溃或初起以白芷为主(排脓消肿),溃后不敛以白芨为主(生肌敛疮),二者亦可配伍使用,如疮疡溃后仍有红肿,可在白芨基础上加少量白芷,兼顾排脓与生肌。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药材市场行情分析
« 上一篇 昨天
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为何能成全国最大中药材集散中心?
下一篇 » 昨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