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部,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的功效,是临床常用中药之一,随着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人工种植桔梗已成为许多地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是实现桔梗优质高产的关键,其种植技术主要包括选地整地、繁殖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加工等环节。
选地整地
桔梗适宜种植在阳光充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沙壤土或壤土中,黏重土壤、低洼易涝地不宜种植,否则易导致根部腐烂,影响产量和品质,前茬作物以豆科、禾本科作物为佳,避免与连作,忌在曾种植过龙胆、人参等深根作物的地块重茬,以减少土传病害发生。
选地后需深耕整地,深耕深度30-40cm,打破犁底层,增强土壤透气性,结合深耕施足基肥,以腐熟的农家肥为主,配合适量化肥,一般亩施腐熟农家肥3000-4000kg、过磷酸钙50kg、硫酸钾20kg,将肥料均匀撒施地面,翻耕时混入土壤,耙细整平后,作成宽1.2-1.3m、高15-20cm的畦,畦面呈龟背形,利于排水,畦沟宽30cm,四周挖好排水沟,防止雨季积水。
繁殖方法
桔梗主要采用种子繁殖,也可分株繁殖,但种子繁殖繁殖系数高、生长周期短,生产中广泛应用。
(一)种子选择与处理
选择2-3年生、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采种母株,秋季果实成熟时(果皮变黄、种子褐色)采收,置于通风处晾干,脱粒去除杂质,贮藏于阴凉干燥处,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处理,以提高发芽率:将种子用40-50℃温水浸泡12小时,或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4小时,捞出用清水冲洗干净,稍晾后即可播种;也可进行层积处理,将种子与湿沙(比例1:3)混合,置于5℃以下环境中贮藏20-30天,打破休眠期。
(二)播种技术
根据气候条件,桔梗可春播或秋播,春播在3-4月土壤解冻后进行,此时地温回升至10℃以上;秋播在10-11月土壤封冻前进行,翌年春季出苗,出苗率较高且幼苗生长健壮。
播种方式有条播和撒播两种,以条播为主,便于田间管理,条播时在畦面上按行距20-25cm开浅沟,沟深2-3cm,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亩用种量1.5-2kg(处理后的种子),播后覆盖细土1-2cm,稍加镇压,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若土壤干旱,播种后可适量浇水,保持畦面湿润,以利出苗。
桔梗播种技术要点表
项目 | 技术要求 |
---|---|
播种时间 | 春播3-4月(地温10℃以上),秋播10-11月(土壤封冻前) |
播种方式 | 条播(行距20-25cm)或撒播 |
播种深度 | 2-3cm,覆土厚度1-2cm |
亩用种量 | 5-2kg(处理后的种子) |
播后管理 | 保持畦面湿润,干旱时浇水;覆盖地膜可保温保湿,提高出苗率(出苗后及时撤膜) |
田间管理
(一)间苗定苗
播种后10-15天出苗,当幼苗长至3-4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间苗,剔除过密、细弱、病残苗,保持株距3-4cm;当幼苗长至5-6片真叶时(苗高6-8cm)进行定苗,株距10-12cm,亩留苗4万-5万株,定苗时应去小留大、去弱留强,确保幼苗生长健壮。
(二)中耕除草
桔梗幼苗期生长缓慢,易受杂草危害,需及时中耕除草,幼苗期(出苗后2个月内)每月除草1-2次,中耕深度3-5cm,避免伤根;封行后(7-8月)植株封垄,杂草减少,可停止中耕,若有少量杂草人工拔除,雨后或浇水后及时松土,防止土壤板结。
(三)水肥管理
水分管理:桔梗喜湿润,怕涝旱,出苗期保持土壤湿润,利于齐苗;生长期(6-8月)需水量较大,若遇干旱,每隔7-10天浇水1次,浇水宜在早晚进行,避免高温时段浇水;雨季注意排水,防止田间积水导致根部腐烂。
施肥管理:桔梗生长期需肥量大,需合理追肥,遵循“薄肥勤施、前促后控”原则。
- 苗肥:定苗后(5-6月)亩施尿素5-8kg,促进幼苗生长;
- 秆肥:7月亩施复合肥15-20kg,促进茎叶生长,为根部膨大奠定基础;
- 根肥:8-9月(根部膨大期)亩施磷钾肥20-25kg(如过磷酸钙、硫酸钾),配合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2-3次,每间隔10-15天1次,促进根部养分积累,提高产量和品质。
(四)摘蕾与除花
桔梗开花结果会消耗大量养分,影响根部生长,若以收获根部为目的,需及时摘蕾除花,当花茎长至10-15cm时,用手摘除花蕾,或用镰刀割除花茎(保留10cm茎桩,避免损伤植株),每隔15-20天1次,连续2-3次,减少养分消耗,使养分集中供应根部,可提高产量20%-30%。
病虫害防治
桔梗常见病害有根腐病、斑枯病、立枯病等,虫害有地老虎、蚜虫、红蜘蛛等,防治原则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必要时科学使用化学防治。
(一)病害防治
- 根腐病:多发生在雨季或低洼积水地,根部腐烂,植株枯萎,防治方法:轮作倒茬(3年以上);加强排水,避免积水;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200-300ml,每隔7-10天1次,连续2-3次。
- 斑枯病:叶片病斑呈圆形或近圆形,灰白色,边缘褐色,严重时叶片枯死,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代森锰锌5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1次,连续2-3次。
- 立枯病:幼苗基部缢缩,倒伏枯死,防治方法: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3%);发病初期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或灌根。
(二)虫害防治
- 地老虎:幼虫咬食幼苗根茎,造成缺苗断垄,防治方法:用90%敌百虫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灌根;傍晚用糖醋液(糖:醋:酒:水=3:6:1:10)诱杀成虫。
- 蚜虫:群集嫩梢吸食汁液,传播病毒病,防治方法: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重点喷施叶片背面。
- 红蜘蛛:高温干旱时易发,叶片失绿变黄,防治方法:用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喷雾。
采收加工
(一)采收时间
桔栽种植后2-3年采收,一般在秋季10-11月(地上部分枯萎后)或春季萌芽前进行,秋季采收根部充实、质量较佳,此时淀粉含量高,折干率高;春季采收产量较低,但品质较好。
(二)采收方法
用铁锹或镐头从畦边开挖,深度20-30cm,避免挖伤根部,将全株挖出,抖去泥土,剪除地上残茎和须根。
(三)加工方法
将鲜根洗净,趁鲜用竹刀或玻璃片刮去外皮(不去皮者称“未炮桔梗”,去皮后称“桔梗”),刮皮后及时晒干或烘干,晒干时避免暴晒,以免表皮开裂,影响外观;烘干温度控制在50-60℃,烘干至含水量低于12%,用手指按压有硬感即可,加工后的桔梗应呈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体实,味微甜后苦。
加工后桔梗需置于阴凉干燥处贮藏,防潮、防虫、防霉变,定期检查,发现受潮或虫蛀及时处理。
相关问答FAQs
问:桔梗种植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分叉”现象?如何避免?
答:桔根分叉主要与土壤条件、施肥不当、种植密度过大有关,土壤板结、石块多易阻碍根部正常生长,导致分叉;氮肥施用过多、磷钾肥不足,茎叶生长过旺,根部膨大受阻;密度过大,植株间竞争养分,根部畸形,避免方法:选择土层深厚、疏松无石块的沙壤土;合理密植,株距保持10-12cm;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用量;加强中耕,保持土壤疏松。
问:桔梗种植是否需要覆盖地膜?有什么注意事项?
答:覆盖地膜可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湿度、抑制杂草,适合春季早播或气温较低地区,播种后覆盖地膜(厚度0.005-0.008mm),出苗后及时破膜放苗,避免高温烧苗;若遇高温天气,可在膜上覆盖一层薄土或秸秆,降低膜下温度;雨季注意揭膜,防止田间积水,地膜覆盖可提前出苗7-10天,提高出苗率15%-20%,但需及时破膜放苗,否则幼苗易徒长或弯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