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皮肤出现红斑、鳞屑为主要表现,病程较长、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称银屑病为“白疕”,早在明代《外科正宗》中就有“白疕如松皮之色”的描述,认为其发病与营血亏损、化燥生风,或气血瘀滞、肌肤失养相关,涉及风、热、燥、瘀、毒等病理因素,与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中医治疗银屑病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通过内服药物、外治法、特色疗法及生活调摄等多维度干预,可有效缓解症状、控制病情进展、减少复发,现将具体治疗思路与方法分述如下。
中医对银屑病的病因病机认识
中医认为银屑病总因“营血失和,经络阻滞,肌肤失养”所致,具体病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 风热毒邪侵袭:外感风热之邪,或风寒之邪郁而化热,热毒蕴于营血,外发肌肤,可见红斑鲜红、鳞屑较多,多见于进行期患者。
- 血燥肌肤失养:素体阴血亏虚,或久病耗伤阴液,肌肤失于濡润,表现为皮疹干燥、脱屑较多、瘙痒明显,多见于静止期或消退期。
- 血瘀阻滞经络:情志不畅、气滞血瘀,或病程日久,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于肌肤,可见皮疹色暗、肥厚浸润,舌质紫暗有瘀斑,多见于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者。
- 湿热蕴蒸肌肤: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辛辣酒酪),或脾虚生湿,湿热内蕴,外发肌肤,可见红斑糜烂、渗出,多见于夏季发作或肥胖患者。
- 肝肾不足: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及肾,肝肾阴虚,虚热内生,可见皮疹淡红、鳞屑少,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多见于老年患者或病程迁延者。
辨证分型与内治法
中医治疗银屑病强调“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皮疹特点、伴随症状、舌脉等分为不同证型,针对性用药,具体分型如下表所示:
证型 | 临床表现 | 治法 | 代表方药 | 常用药物 |
---|---|---|---|---|
血热证 | 进行期为主,皮疹鲜红,鳞屑较多,瘙痒明显,伴心烦口干、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数 | 清热凉血解毒 | 犀角地黄汤加减(犀角可用水牛角代) | 水牛角、生地、赤芍、丹皮、紫草、白茅根、金银花、连翘、生石膏、知母 |
血燥证 | 静止期或消退期,皮疹干燥、色淡红或淡褐,鳞屑少而薄,伴口干咽燥,舌淡红少苔,脉细 | 养血润燥,祛风止痒 | 当归饮子加减 | 当归、生地、白芍、川芎、何首乌、荆芥、防风、黄芪、麦冬、鸡血藤 |
血瘀证 | 病程较长,皮疹色暗红或紫褐,浸润肥厚,鳞屑厚硬,舌暗有瘀斑,脉涩 | 活血化瘀,通络散结 | 桃红四物汤加减 | 桃仁、红花、当归、生地、赤芍、川芎、丹参、鸡血藤、三棱、莪术、僵蚕 |
湿热证 | 皮疹红斑糜烂、渗出,或伴脓疱,下肢明显,胸闷纳呆,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 清热利湿,解毒止痒 | 萆薢渗湿汤加减 | 萆薢、薏苡仁、黄柏、赤茯苓、丹皮、滑石、通草、苦参、苍术、土茯苓 |
毒热炽盛证 | 多见于红皮病型或脓疱型,全身潮红肿胀、大量脱屑或脓疱,伴高热、烦躁,舌红绛苔黄燥,脉洪数 | 清热解毒,凉血护阴 | 清瘟败毒饮加减 | 生石膏、生地、犀角(水牛角)、黄连、栀子、玄参、连翘、知母、甘草、丹皮 |
中医特色外治法
外治法是中医治疗银屑病的重要补充,可根据皮疹形态、分期选择合适剂型(膏剂、酊剂、洗剂等),直达病所:
-
急性期(血热证、湿热证):以清热、燥湿、收敛为主,可选用:
- 外洗方:苦参30g、黄柏20g、蛇床子20g、马齿苋30g,煎水冷湿敷或外洗,每日1-2次,适用于红斑糜烂、渗出明显者。
- 膏剂:青黛膏(青黛、石膏、黄柏、冰片)或黄连膏,外涂患处,每日2次,适用于红斑鲜红、鳞屑较多者。
-
静止期、消退期(血燥证、血瘀证):以润燥、活血、软坚为主,可选用:
- 酊剂:斑蝥酊(斑蝥、土槿皮、75%乙醇)或红花酊(红花、当归、75%乙醇),外涂患处,每日2次,适用于肥厚浸润、鳞屑厚硬者(注意避免破损皮肤)。
- 软膏:黑豆馏油软膏或5%水杨酸软膏,外涂后封包,适用于角化过度明显的皮损。
-
特殊类型:
- 脓疱型:马齿苋、蒲公英各30g煎水外洗,外涂百部酊(百部、75%乙醇),控制脓疱。
- 红皮病型:青黛30g、紫草30g、麻油调糊外涂,保护皮肤屏障,减少脱屑。
中医特色非药物疗法
-
针灸疗法:通过调节经络气血改善症状。
- 体针:主穴取曲池、血海、三阴交、合谷,配穴:血热加大椎、太冲;血燥加足三里、阴陵泉;血瘀加膈俞、血海,毫针刺,实证泻法,虚证补法,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 耳穴压豆:取肺、神门、肝、脾、内分泌等穴位,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日按压3-5次,3-5天更换1次,调节全身免疫功能。
-
拔罐疗法:沿背部膀胱经(大杼至大肠俞)或患处走罐,以皮肤潮红为度,每周1-2次,适用于血瘀证、血热证,可促进气血运行。
-
情志调摄:中医认为“怒伤肝”“思伤脾”,情志不畅可加重病情,可通过移情易性、听音乐、冥想等方式缓解焦虑、抑郁,保持心态平和。
-
饮食调理:根据证型调整饮食,忌辛辣、酒类、羊肉、海鲜等发物,多食新鲜蔬果:
- 血热证:食梨、西瓜、苦瓜、绿豆等清热凉血之品。
- 血燥证:食百合、银耳、芝麻、蜂蜜等养血润燥之品。
- 湿热证:食薏米、绿豆、冬瓜、赤小豆等清热利湿之品。
中西医结合与调护建议
- 中西医结合:轻中度患者可单纯中医治疗;重度患者(如红皮病型、脓疱型)需中西医结合,急性期短期使用西药(如甲氨蝶呤、维A酸类)快速控制症状,配合中医辨证调理,减少西药副作用,巩固疗效。
- 生活调护:避免皮肤外伤(同形反应)、过度搔抓、暴晒;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冬季注意皮肤保湿,减少干燥刺激。
相关问答FAQs
Q1:中医治疗银屑病能“根治”吗?为什么容易复发?
A:银屑病是慢性、易复发性疾病,目前中西医均无法“根治”,中医治疗的优势在于通过整体调节体质、改善脏腑功能,延长缓解期、减少复发,复发诱因包括:① 情绪波动(焦虑、压力大);② 饮食不当(辛辣、饮酒);③ 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④ 药物滥用(如突然停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⑤ 季节变化(秋冬易复发),即使症状缓解,仍需注意调护,定期复诊,巩固疗效。
Q2:中医治疗银屑病需要注意哪些误区?
A:常见误区有:① 盲目追求“偏方”:部分偏方含激素或重金属(如汞、砷),短期看似有效,长期使用会导致皮肤萎缩、肝肾损伤,甚至引发红皮病,需在正规中医师指导下用药;② 重外治轻内调:仅依赖外用药而忽视体质调理,易导致病情反复;③ 过度忌口:长期严格忌口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反而降低免疫力,建议根据体质和证型选择性忌口,而非盲目“忌口所有发物”;④ 症状缓解即停药:需遵医嘱巩固治疗,避免因疗程不足导致复发。
中医治疗银屑病强调“标本兼治”,通过辨证用药、特色外治及生活调摄,不仅能缓解皮肤症状,更能改善患者体质,减少复发,提高生活质量,患者应在正规中医师指导下规范治疗,避免盲目尝试偏方,同时保持积极心态,配合调护,才能取得最佳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