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莲花药材为菊科植物绵头雪莲花、雪莲花、水母雪莲花等的干燥地上部分或花序,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主产于西藏、云南、四川、青海、新疆等高海拔地区,生长于海拔3000-5000米的流石滩、高山草甸等严寒地带,因生长环境恶劣、生长缓慢且资源稀缺,被誉为“雪山圣药”,其性味甘、微苦、温,归肝、肾、脾经,具有补肾壮阳、调经止血、祛风湿、强筋骨等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阳痿精冷、月经不调、风湿痹痛、腰膝酸软、跌打损伤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还发现其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调节免疫等多种生物活性。
来源与植物学特征
雪莲花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不同品种在形态上略有差异,以绵头雪莲花(Saussurea laniceps Hand.-Mazz.)为例,植株高15-35厘米,根茎粗壮,被棕褐色残叶柄,茎直立,密被白色长柔毛,基生叶有长柄,叶片条状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边缘有尖齿,两面密被白色绵毛;茎生叶较小,抱茎,头状花序多数,在茎端密集成球状,总苞片膜质,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急尖,被黑色或白色长柔毛;花托扁平,雌花多数,管状,两性花管状,花冠紫色或淡紫色,瘦果长圆形,有纵棱,冠毛污白色,羽毛状,雪莲花生长期短,从发芽到开花需3-5年,开花期集中在6-8月,果期8-9月,其生长对温度、光照、土壤要求苛刻,适宜在昼夜温差大、紫外线强、排水良好的砾质土壤中生长,这也是其活性成分积累丰富的重要原因。
性状鉴别
雪莲花药材以干燥花序或带花茎的地上部分入药,商品规格因采收部位和产地不同而有所差异,完整花序呈半球形或圆锥形,直径1-3厘米,总苞片多层,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棕褐色或黑褐色,膜质,先端渐尖,外层密被白色长柔毛,内层较稀疏;花托扁平,无托片;花管状,多数,淡紫色或淡黄褐色,雌花位于花序外围,两性花位于中央,花冠顶端5裂,雄蕊5枚,聚药雄蕊,雌蕊1枚,柱头2裂,花茎圆柱形,长5-20厘米,直径2-5毫米,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密被白色长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气微香,味微苦,以花序完整、色紫红、无杂质、花冠未脱落者为佳。
不同品种雪莲花的性状存在一定差异,可通过下表进行鉴别:
品种 | 来源 | 花序大小 | 总苞特征 | 花冠颜色 | 气味 |
---|---|---|---|---|---|
绵头雪莲花 | 四川、云南、西藏 | 直径1-3厘米 | 总苞片棕褐色,密被白毛 | 淡紫色或淡黄褐 | 微香 |
雪莲花 | 新疆、青海 | 直径2-4厘米 | 总苞片黑褐色,被白毛 | 紫色 | 香气浓郁 |
水母雪莲花 | 西藏、青海、甘肃高海拔地区 | 直径0.5-2厘米 | 总苞片透明膜质,边缘有流苏状毛 | 白色或淡黄色 | 气微 |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雪莲花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包括黄酮类、倍半萜内酯类、香豆素类、多糖、挥发油、甾体类、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这些成分共同构成了其药理活性的物质基础。
(一)主要化学成分
- 黄酮类化合物:如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及其苷类,是雪莲花中重要的活性成分,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炎作用,研究表明,槲皮素可通过清除自由基、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减轻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的病理损伤。
- 倍半萜内酯类:如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雪莲内酯等,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免疫调节等活性,雪莲内酯对肝癌、肺癌等肿瘤细胞株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发挥抗肿瘤作用。
- 多糖类:由阿拉伯糖、木糖、葡萄糖等单糖组成,具有增强免疫、抗衰老、降血糖等作用,雪莲花多糖可激活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同时对糖尿病模型动物有显著的降血糖效果。
- 挥发油:主要含α-蒎烯、柠檬烯、芳樟醇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炎、平喘作用,体外实验表明,雪莲花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同时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可用于缓解哮喘症状。
- 其他成分:含有多种必需氨基酸(如赖氨酸、亮氨酸)和微量元素(如锌、铁、硒),其中锌是体内多种酶的辅基,参与免疫调节和抗氧化过程;硒具有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的作用。
(二)药理作用
- 抗炎镇痛作用:雪莲花提取物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OX-2)、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减少前列腺素E₂(PGE₂)和一氧化氮(NO)的生成,从而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临床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能改善关节肿胀、疼痛功能。
- 抗氧化与抗衰老作用:黄酮类和多糖成分能有效清除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等活性氧,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的活性,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延缓细胞衰老,具有抗皮肤衰老、保护血管内皮等作用。
- 免疫调节作用:雪莲花多糖可双向调节免疫功能,既能增强免疫低下机体的免疫功能,又能抑制过度亢进的免疫反应(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机制可能与激活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促进细胞因子(如IL-2、IFN-γ)分泌有关。
- 抗肿瘤作用:倍半萜内酯类和黄酮类成分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阻滞细胞周期等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研究表明,雪莲花提取物对肝癌HepG2细胞、肺癌A549细胞等有显著抑制作用,且对正常细胞毒性较低。
- 其他作用:还具有补肾壮阳、调经止血的作用,可改善肾阳虚引起的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等;有降血糖、降血脂、保护肝脏等作用,对糖尿病、脂肪肝等有一定辅助治疗效果。
炮制方法与临床应用
(一)炮制方法
雪莲花的炮制以净制、切制为主,目的是去除杂质,便于调剂和制剂,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根,洗净,润透,切段,干燥,即得,部分地区有酒制雪莲花,取雪莲花段,用黄酒拌匀,闷润至酒吸尽,文火炒干,可增强活血通络、祛风湿的功效,酒制后色泽加深,气香浓郁,多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二)临床应用
- 肾阳虚证:用于肾阳不足引起的阳痿遗精、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常与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等配伍,如雪莲花补肾汤。
- 风湿痹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可独用或与威灵仙、独活、桑寄生等配伍,如雪莲花祛风湿酒。
- 月经不调:用于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属寒凝血瘀者,配当归、川芎、艾叶等,如雪莲花调经散。
- 跌打损伤:用于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可研末外敷或内服,配三七、红花、自然铜等,如雪莲花活血散。
- 现代制剂:以雪莲花为主要原料的中成药有雪莲花注射液(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雪莲花口服液(用于肾阳虚证)、雪莲花伤湿膏(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提高了用药便利性和疗效稳定性。
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雪莲花因过度采挖、生态环境恶化等原因,野生资源日益枯竭,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部分省份列为地方重点保护物种,通过人工栽培、组织培养等技术进行资源保护与利用,人工栽培雪莲花需模拟其野生生长环境,选择高海拔地区,采用种子繁殖或分株繁殖,生长周期约3-5年,有效成分含量接近野生品,组织培养技术可快速繁殖试管苗,缩短生长周期,为雪莲花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新途径,应加强野生雪莲山的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限制采挖,规范市场流通,确保药材资源的永续利用。
注意事项
雪莲花性温,阴虚火旺者忌用,以免助火伤阴;孕妇慎用,其活血作用可能引起流产;不宜过量或长期服用,过量可能导致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反应,严重者可能引起肝肾功能损伤,临床应用时应辨证论治,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滥用。
相关问答FAQs
问:雪莲花和普通菊花有什么区别?
答:雪莲花与普通菊花在来源、性状、功效等方面均有显著区别,来源上,雪莲花为菊科凤毛菊属植物,生长于高海拔雪山;普通菊花为菊科菊属植物,广泛栽培于平原地区,性状上,雪莲花花序呈半球形,总苞片密被长柔毛,花冠淡紫色或淡黄褐色,气微香;普通菊花花序呈碟形或球形,总苞片多层,花色多样(白、黄、紫等),气清香,功效上,雪莲花以补肾壮阳、祛风湿、强筋骨为主,用于肾阳虚、风湿痹痛;普通菊花以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为主,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雪莲花因生长环境特殊,资源稀缺,价格昂贵;普通菊花产量大,价格低廉。
问:雪莲花可以长期泡水喝吗?
答:不建议长期泡水喝,雪莲花性温,长期过量服用可能导致体内阳气过盛,出现口干舌燥、咽喉肿痛、便秘等上火症状,阴虚火旺者(如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还可能加重病情,雪莲花中的某些活性成分(如倍半萜内酯)长期服用可能对肝肾功能造成负担,若需饮用,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体质和病情确定剂量和疗程,一般建议短期服用(如1-2周),症状缓解后即停用,孕妇、儿童及过敏体质者应禁用或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