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地处云贵高原,气候湿润多雨,民间医药经验丰富,尤其在胃病治疗方面积累了大量中草药知识,当地民众结合地理气候特点与长期实践,归纳出多种疗效确切、药性平和的胃病治疗草药,这些草药多取材于当地山区,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对胃寒、胃热、胃痛、消化不良等常见胃病有较好调理作用,以下从功效分类出发,详细介绍贵州民间常用的主治胃病中草药,并附具体应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温胃散寒类(适用于胃寒疼痛、呕吐呃逆)
贵州气候潮湿,民众易受寒湿侵袭,导致胃寒痛、喜温喜按、呕吐清水等症状,此类草药以温中散寒、暖胃止痛为主。
草药名称 | 性味归经 | 功效主治 | 用法用量 | 注意事项 |
---|---|---|---|---|
草果 | 辛,温;归脾、胃经 | 燥湿温中,除寒截疟,消食 | 煎汤3-6g,或研末吞服1-2g | 阴虚血燥者慎用 |
高良姜 | 辛,热;归脾、胃经 | 温胃散寒,止痛止呕 | 煎汤3-10g,或与生姜同煮 | 实热、胃出血者禁用 |
砂仁 | 辛,温;归脾、胃、肾经 |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安胎 | 煎汤3-6g(后下),或研末吞服 | 阴虚有热者慎用 |
吴茱萸 | 辛、苦,热;归肝、脾、胃经 | 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 煎汤2-5g,或外用研末醋调敷足心 | 本品有小毒,不宜过量,孕妇慎用 |
民间应用:胃寒痛者常用高良姜配伍草果,取高良姜10g、草果5g,加生姜3片、红糖适量,煎水服,每日1剂,连服3日可缓解冷痛;呕吐清水者用砂仁3g研末,与大米同煮为粥,趁热服食,能温胃止呕。
清热和胃类(适用于胃热炽盛、口臭便秘)
部分民众因嗜食辛辣或湿热内蕴,出现胃脘灼痛、口干口臭、牙龈肿痛、便秘等胃热症状,此类草药以清热解毒、泻火和胃为主。
药材名称 | 性味归经 | 功效主治 | 用法用量 | 注意事项 |
---|---|---|---|---|
黄连 | 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 煎汤2-5g,或研末吞服1-2g | 脾胃虚寒者忌用,过量易致腹泻 |
蒲公英 | 苦、甘,寒;归肝、胃经 |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 煎汤10-15g(鲜品30-60g),或捣汁服 | 阳虚外寒者慎用 |
金银花 | 甘,寒;归肺、心、胃经 |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 煎汤10-30g,或泡茶饮 | 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者忌用 |
鱼腥草 | 辛,微寒;归肺经 |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 煎汤15-30g(鲜品30-60g),或捣汁服 | 虚寒证及阴性外疡者忌用 |
民间应用:胃热口臭者常用蒲公英15g、金银花10g、甘草3g,煎水代茶饮,每日1剂,连服5日可改善;胃脘灼痛伴便秘者取黄连3g配大黄5g(后下),煎水服,可清热通便,但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健脾消食类(适用于脾胃虚弱、食积腹胀)
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易致脾胃虚弱,出现食欲不振、饭后腹胀、大便溏薄等症状,此类草药以健脾益气、消食和胃为主。
药材名称 | 性味归经 | 功效主治 | 用法用量 | 注意事项 |
---|---|---|---|---|
山楂 | 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 | 消食化积,行气散瘀,化浊降脂 | 煎汤10-15g,或生食、炒焦研末服 | 胃酸过多者慎用,脾胃无积滞者忌用 |
鸡内金 | 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 健胃消食,涩精止遗,化石通淋 | 煎汤3-10g,研末吞服1-3g | 脾胃虚无积滞者慎用 |
神曲 | 甘、辛,温;归脾、胃经 | 消食和胃,解表退热 | 煎汤10-15g,或研末吞服3-6g | 胃阴虚、胃火旺者慎用 |
陈皮 | 辛、苦,温;归脾、肺经 |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 煎汤3-10g,或泡茶饮、入膳 | 阴虚燥咳、吐血者慎用 |
民间应用:食积腹胀者用山楂15g、鸡内金10g,共研细末,每次3g,温水送服,每日2次,能消食化积;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者取陈皮5g、神曲10g,加粳米50g煮粥,每日早餐食用,可健脾开胃。
活血化瘀类(适用于胃脘刺痛、久痛入络)
胃病日久或气滞血瘀,可见胃脘刺痛固定、夜间加重、舌有瘀斑等症状,此类草药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
药材名称 | 性味归经 | 功效主治 | 用法用量 | 注意事项 |
---|---|---|---|---|
三七 | 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 化瘀止血,消肿定痛 | 煎汤3-10g,研末吞服1-3g | 孕妇慎用,血虚无瘀者忌用 |
丹参 | 苦,微寒;归心、肝经 |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 | 煎汤10-15g,或入丸散 | 反藜芦,孕妇慎用 |
延胡索 | 辛、苦,温;归肝、脾、心经 | 活血,行气,止痛 | 煎汤3-10g,或研末吞服1-3g | 孕妇慎用,经量多者忌用 |
民间应用:胃脘刺痛者常用三七3g配延胡索6g,煎水服,每日1剂,可活血止痛;久病胃络瘀阻者取丹参15g、檀香3g(后下),煎水服,能行气活血。
贵州特色草药(地方性常用胃病药)
除上述通用草药外,贵州民间还因地制宜,使用多种特色草药,如飞龙掌血(见血飞)、铁箍散、地不容等,这些草药多为当地民族(苗族、侗族等)常用,疗效独特。
- 飞龙掌血(见血飞):辛、微苦,温;归肝、胃经,功效:散瘀止血,止痛,消肿,主治:胃寒疼痛、跌打损伤,用法:根皮研末,每次1-2g,温水送服,或外敷患处。
- 铁箍散:苦、辛,平;归肝、胃经,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化瘀生肌,主治:胃热疼痛、疮疡肿毒,用法:煎汤内服10-15g,或研末外敷。
- 地不容:苦、辛,寒;归肺、胃经,功效:清热解毒,止痛,利水,主治:胃热疼痛、咽喉肿痛,用法:研末吞服0.5-1g,或煎汤3-6g(注意有小毒,需遵医嘱)。
使用注意事项
- 辨证用药:胃病需分寒热虚实,如胃寒忌用寒凉药(黄连、蒲公英),胃热慎用温热药(草果、吴茱萸),脾胃虚弱者不宜过用消食导滞药(大黄、神曲)。
- 剂量控制:民间草药多为经验方,但部分药物(如吴茱萸、地不容)有小毒或药性峻猛,需严格按剂量使用,避免过量中毒。
- 饮食配合:服药期间忌生冷、辛辣、油腻食物,戒烟酒,规律饮食,以助药效发挥。
- 及时就医:胃病病因复杂,若出现呕血、便血、持续剧痛或体重下降等症状,需立即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相关问答FAQs
Q1:贵州民间胃病草药是否可以替代西药治疗?
A:贵州民间草药对功能性胃病(如胃寒、消化不良)有较好调理作用,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但无法替代西药,对于器质性胃病(如胃溃疡、胃癌、萎缩性胃炎),需在医生指导下结合西药(如抑酸剂、抗生素)规范治疗,仅靠草药可能延误病情,慢性胃病患者需定期做胃镜检查,明确诊断后再选择用药方案。
Q2:使用贵州民间胃病草药时,有哪些人群需要特别注意?
A:以下人群需谨慎使用或避免自行用药:①孕妇:部分草药(如吴茱萸、延胡索、三七)有活血或刺激性,可能引发流产;②儿童: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对药物耐受性低,需减量并遵医嘱;③过敏体质者:首次使用草药需小剂量试服,避免过敏反应;④慢性病患者(如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草药可能影响药物代谢或血糖,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⑤手术患者:术前1周应停用活血化瘀类草药(如三七、丹参),防止术中出血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