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是古代松柏科植物的树脂埋藏地下,经过漫长地质年代(约数百万至上千万年)形成的化石类中药,因其色如凝脂、状若琥珀,被誉为“时间凝固的宝石”,在中医典籍中,琥珀的应用历史可追溯至汉代,《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言其“安五脏,定魂魄”,后世医家对其功效不断拓展,至今仍是临床常用药物之一。
琥珀的性味归经
琥珀性平,味甘、淡,归心、肝、膀胱经,其味甘能补,性平不偏,既无寒热之偏颇,又无峻猛之毒性,入心经可安神定惊,入肝经能活血散瘀,入膀胱经可利尿通淋,兼具“安神”与“祛瘀”双重功效,故《本草纲目》称其“有镇心安神、散血祛瘀之功”,适用于虚实夹杂之证。
琥珀的功效与作用
安神定惊,疗惊痫、止心悸
琥珀是中医治疗神志疾病的常用药,其核心功效在于“安神定惊”,心主神明,肝主疏泄,若情志失调、痰热内扰,致心神不宁、肝风内动,则可见惊悸、失眠、癫痫、小儿惊风等症,琥珀质重沉降,性平不燥,既能镇心安神,又能平肝息风,且无苦寒伤正之弊,故对虚实夹杂之惊悸失眠尤为适宜。
- 惊风癫痫:小儿“稚阴稚阳”之体,易受外邪引动肝风,致高热抽搐、角弓反张,常配全蝎、钩藤、天麻,以息风止痉、清热化痰,如琥珀抱龙丸(《中国药典》);成人癫痫反复发作,多因痰瘀互结、蒙蔽心窍,常与朱砂、胆南星、石菖蒲同用,豁痰开窍、镇惊安神,疗效显著。
- 心悸失眠:思虑过度、心脾两虚致心神失养,症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与酸枣仁、柏子仁、合欢皮配伍,养心安神;若为痰热内扰之心烦失眠,则配黄连、竹茹、半夏,清热化痰、宁心安神,如温胆汤加减。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琥珀中所含琥珀酸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延长巴比妥类药物的催眠时间,其镇静作用与调节γ-氨基丁酸(GABA)受体活性有关,为安神功效提供了科学依据。
活血散瘀,消癥瘕、疗跌打
琥珀辛行温通,入肝经血分,能“破瘀血、生新血”(《本草汇言》),凡瘀血阻滞所致诸证,如经闭、癥瘕、跌打损伤、产后瘀阻等,皆可用之,其性虽破瘀,但药力缓和,无峻猛伤正之虞,尤适用于瘀血日久、正气不足者。
- 癥瘕积聚:妇人癥瘕(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多因气滞血瘀、痰湿凝结所致,常配三棱、莪术、丹参,破血消癥、行气止痛;若癥瘕日久、正气亏虚,则配党参、黄芪、当归,益气化瘀、攻补兼施。
- 跌打损伤:外伤致瘀血内停、肿痛剧烈,可配乳香、没药、自然铜,活血疗伤、消肿止痛,如琥珀散(《医宗金鉴》);对于陈旧性损伤、瘀血久痹,配当归、川芎、鸡血藤,养血活血、舒筋通络。
- 产后瘀阻:产后恶露不尽、小腹刺痛,多因瘀血阻滞胞宫,常配当归、川芎、益母草,养血活血、祛瘀生新,促进子宫复旧。
临床研究发现,琥珀提取物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促进瘀血吸收;其抗炎成分(如琥珀酸树脂)可减轻局部组织肿胀,缓解疼痛,印证了活血散瘀的功效。
利尿通淋,解砂石、清湿热
琥珀入膀胱经,能“通利水道、除湿祛热”(《药品化义》),为治疗淋证之良药,尤其对石淋(尿路结石)、热淋(尿路感染)效果显著,淋证多因湿热蕴结膀胱,气化失司所致,琥珀性平不偏,既能清热利湿,又能利尿通淋,且能排石止痛,兼具“通淋”与“排石”双重作用。
- 石淋砂石:尿路结石症见小便艰涩、尿中夹砂、小腹绞痛,常配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清热利湿、化石通淋,如排石汤(《中医内科学》);若结石较大、难以下排,配牛膝、车前子、冬葵子,引药下行、促进排石。
- 热淋涩痛:尿路感染症见小便频数、短赤灼痛、小腹坠胀,常配萹蓄、瞿麦、滑石,清热利湿、通淋止痛,如八正散加减;若湿热伤阴,配生地、麦冬、知母,清热养阴、利湿通淋。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琥珀中的琥珀酸和树脂成分能增加尿量,降低尿中草酸含量,抑制结石核心形成;其抗炎作用可缓解尿路黏膜炎症,减轻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为利尿通淋功效提供了实验支持。
外用止血,敛疮生肌、疗疮疡
琥珀外用能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常用于创伤出血、疮疡溃烂、烧烫伤等症,其性平无毒,既能直接作用于局部,促进血液凝固,又能抗菌消炎、促进组织修复,且无刺激性,适用于疮面久不愈合者。
- 创伤出血:外伤出血不止,可将琥珀研末外敷,利用其收敛作用促进血小板聚集,加速血液凝固,同时减轻局部疼痛,如《濒湖集简方》载“治金疮出血,琥珀研敷,止疼止血”。
- 疮疡溃烂:疮疡久溃、脓水清稀、疮口不敛,常配乳香、没药、血竭,研末撒于疮面,活血祛腐、生肌收口,如琥珀膏(《外科正宗》);若为阴疽(寒性脓肿),配肉桂、鹿角胶、麻黄,温阳散寒、托毒外出。
- 烧烫伤:烧烫伤后皮肤红肿、溃烂,用琥珀配冰片、黄柏,研油调敷,清热解毒、防腐生肌,减轻创面感染,促进愈合。
实验研究表明,琥珀提取物能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蛋白合成,加速肉芽组织生长;其抗菌成分(如琥珀酸)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病原体,减少创面感染风险,为外用功效提供了科学依据。
现代药理研究
化学成分 | 主要药理作用 | 作用机制 |
---|---|---|
琥珀酸 | 镇静、抗惊厥、抗心律失常、利尿 | 抑制中枢神经兴奋性,调节GABA受体;抑制肾小管对钠、氯的重吸收,增加尿量 |
树脂类 | 抗炎、促进伤口愈合、抑制血小板聚集 | 抑制炎症因子(TNF-α、IL-6)释放;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 |
挥发油 | 改善微循环、缓解疼痛 | 扩张外周血管,增加局部血流量;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疼痛 |
钙、镁等微量元素 | 调节神经肌肉兴奋性、参与骨骼代谢 | 作为酶辅因子,维持神经肌肉正常功能;促进钙吸收,预防骨质疏松 |
使用注意
- 用量用法:内服宜入丸散,每次1.5-3g,煎汤需后下(避免有效成分破坏);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患处。
- 禁忌人群:孕妇禁用(活血通经易致胎动不安);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慎用(质重碍胃);无瘀滞者不宜(如阴虚发热、血虚无瘀之证)。
- 配伍禁忌:不宜与藜芦、五灵脂同用(十八反禁忌);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者慎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相关问答FAQs
如何鉴别琥珀的真伪?
真琥珀与仿制品(塑料、玻璃、柯巴树脂)可通过以下方法鉴别:①看光泽与包裹体:真琥珀呈玻璃光泽,透明至半透明,内部可见天然气泡、植物碎屑或昆虫包裹体(形态不规则);仿制品光泽呆板,无天然包裹体,气泡呈规则圆形。②测硬度:真琥珀摩氏硬度2-2.5,用铜针轻划表面留不下痕迹(塑料会留划痕,玻璃会碎裂)。③盐水测试:真琥珀密度1.05-1.10g/cm³,在1:4饱和盐水中能浮起;仿制品(如塑料)密度多大于1.1g/cm³,会下沉。④燃烧法:真燃烧时冒白烟,有松香味,残留物为黑色松散碳末;仿制品燃烧冒黑烟,有塑料味,残留物为硬块。
琥珀作为中草药,日常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日常使用琥珀需注意:①严格遵医嘱用量,避免过量(内服超量可能致恶心、腹泻);②煎服时不宜久煎(有效成分易挥发),宜后下或入丸散;③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及出血性疾病患者(如胃溃疡、血小板减少)禁用;④储存时需避光、防潮、防压,避免与硬物碰撞碎裂;⑤若外用后出现局部红肿、瘙痒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并清洗患处,必要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