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便秘有哪些常用中药材,具体功效、用法和禁忌是什么?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3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便秘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每周少于3次)、粪便干结、排便困难或排便不尽感,中医认为便秘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不足密切相关,根据病因病机可分为热秘、气秘、冷秘、血虚秘、气虚秘等类型,不同类型需选用不同药材调理,以下从辨证分型角度介绍常用通便药材及其应用。

什么药材治便秘

热秘:泻热通便,荡涤实邪

热秘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厚味)、饮酒过度或外感热病,导致肠胃积热,津液耗损,大肠传导失司,表现为大便干结、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口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
代表药材

  • 大黄:性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具有攻积导滞、泻火凉血、活血祛瘀、利湿退黄之效,为治疗热秘要药,既能泻下攻积,又能清泻实热,常配枳实、厚朴(如大承气汤)增强行气通便之力,用法:煎服后下(3-10g),或研末服(1.5g/次),注意:孕妇、月经期、哺乳期妇女禁用,脾胃虚寒者慎用。
  • 芒硝:性咸苦寒,归胃、大肠经,具有泻下攻积、润燥软坚、清热消肿之效,大黄配芒硝,可增强泻热通便、软坚润燥作用,适用于热秘伴大便干结如羊粪者,用法:冲入药汁或开水溶化后服(10-15g),注意:孕妇禁用,不宜与硫磺、三棱同用。
  • 枳实:性苦辛微寒,归脾、胃、大肠经,具有破气消积、化痰除痞之效,可理气导滞,促进胃肠蠕动,常与大黄、厚朴配伍,治疗热秘伴腹胀痞满者,用法:煎服(3-10g),注意:脾胃虚弱、孕妇慎用。

气秘:顺气导滞,降通腑气

气秘多因情志不畅、忧愁思虑过度,导致肝气郁结,或肺脾气滞,大肠传导失职,表现为大便干结或不干、排便困难、腹胀肠鸣、嗳气频作、胁腹胀痛、舌淡红苔薄白。
代表药材

  • 木香:性辛苦温,归脾、胃、大肠、胆、三焦经,具有行气止痛、健脾消食之效,既能行肠胃滞气,又能疏肝理气,为治疗气秘要药,常配槟榔、乌药增强行气通便之力,用法:煎服(3-6g),生用行气力强,注意:阴虚津液不足者慎用。
  • 槟榔:性苦辛温,归胃、大肠经,具有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之效,其性沉降,能行胃肠之气,消积导滞,适用于气秘伴腹胀、食积者,用法:煎服(6-15g),打碎入药,注意:脾虚便溏、孕妇慎用。
  • 沉香:性辛苦微温,归脾、胃、肾、肺经,具有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之效,其质重沉降,能降上逆之气,又可行大肠气滞,适用于气秘伴胸膈满闷、呃逆者,用法:煎服(1-3g),后下;或研末服(0.5-1g/次),注意:阴虚火旺、气虚下陷者慎用。

冷秘:温阳散寒,润肠通便

冷秘多因阳虚体质、年老体弱或过食生冷,导致脾肾阳虚,阴寒内盛,大肠传导无力,表现为大便艰涩、排出困难、腹中冷痛、四肢不温、腰膝酸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润。
代表药材

什么药材治便秘

  • 肉苁蓉:性甘咸温,归肾、大肠经,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之效,其性温而不燥,补而不峻,既能温补肾阳,又能润肠通便,为治疗冷秘常用药物,常配当归、牛膝增强润下之力,用法:煎服(10-20g),用酒制可增强温通作用,注意:阴虚火旺、实热便秘者忌用。
  • 锁阳:性甘温,归肝、肾、大肠经,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之效,与肉苁蓉类似,但温阳之力更强,适用于冷秘伴肾阳虚衰者,用法:煎服(10-15g),注意:阴虚火旺者慎用。
  • 半夏:性辛温,归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效,冷秘常因中焦寒湿阻滞,半夏可温中散寒,配生姜(如半夏泻心汤加减)温中化饮,促进排便,用法:煎服(3-10g),一般制用,注意:阴虚燥咳、津伤口渴者忌用,反乌头。

血虚秘:养血润燥,滋阴通便

血虚秘多因失血过多、热病伤阴或年老体弱,导致血虚津亏,大肠失于濡养,表现为大便干结如羊粪、头晕目眩、心悸失眠、面色苍白或萎黄、唇甲色淡、舌淡苔白。
代表药材

  • 当归:性甘辛温,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之效,为补血要药,其质润多脂,能润肠通便,适用于血虚便秘伴月经不调者,用法:煎服(6-12g),生用润肠力强,注意:湿盛中满、大便溏泄者慎用。
  • 火麻仁:性甘平,归脾、胃、大肠经,具有润肠通便之效,富含脂肪油,能润燥滑肠,性质平和,适用于各种血虚、津亏便秘,常配杏仁、桃仁(如麻子仁丸)增强润下之力,用法:打碎煎服(10-30g),注意:脾虚便溏者慎用。
  • 何首乌:性苦甘涩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益精血、截疟、解毒、润肠通便之效,制首乌补肝肾、益精血,生首乌润肠通便,适用于血虚便秘伴须发早白者,用法:制首乌煎服(10-30g),生首乌润肠通便可用至30g,注意:大便溏泄者不宜用生首乌。

气虚秘:补气健脾,升阳通便

气虚秘多因素体气虚、久病体虚或过度劳累,导致脾肺气虚,大肠传导无力,虽有便意但努挣乏力,便后疲乏,面色㿠白,神疲气短,舌淡苔白。
代表药材

  • 黄芪:性甘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之效,为补气要药,能增强脾胃运化功能,促进大肠传导,常配党参、白术(如补中益气汤)补气健脾,配升麻、柴胡升阳举陷,用法:煎服(10-30g),蜜炙可增强补中益气作用,注意: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者忌用。
  • 白术:性苦甘温,归脾、胃经,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之效,生白术能润肠通便,炒白术偏于健脾止泻,适用于气虚便秘伴脾虚食少者,用法:生白术煎服(30-60g),润肠通便需用大剂量;炒白术(10-15g)健脾止泻,注意:阴虚内热、津液耗伤者慎用。

常用通便药材应用简表

便秘类型 代表药材 性味归经 核心功效 用法用量 注意事项
热秘 大黄、芒硝 苦寒/咸苦寒,归大肠经 泻热通便、软坚润燥 大黄3-10g后下;芒硝10-15g冲服 孕妇、体弱者禁用
气秘 木香、槟榔 辛苦温/苦辛温,归大肠经 行气导滞、降气通便 木香3-6g;槟榔6-15g打碎 阴虚津少者慎用
冷秘 肉苁蓉、锁阳 甘咸温/甘温,归肾、大肠经 温阳散寒、润肠通便 肉苁蓉10-20g;锁阳10-15g 阴虚火旺者忌用
血虚秘 当归、火麻仁 甘辛温/甘平,归肝、大肠经 养血润燥、滋阴通便 当归6-12g;火麻仁10-30g打碎 湿盛便溏者慎用
气虚秘 黄芪、白术 甘微温/苦甘温,归脾经 补气健脾、升阳通便 黄芪10-30g;白术生30-60g(通便) 表实邪盛者忌用

注意事项

  1. 辨证用药:便秘类型复杂,需根据症状、舌脉辨证选药,如热秘忌用温里药(肉桂、干姜),气虚秘忌用攻下药(大黄、芒硝),否则加重病情。
  2. 避免长期依赖:含蒽醌类成分的药材(大黄、番泻叶、芦荟)长期服用可能损伤肠神经,导致结肠黑变病和泻药依赖,建议中病即止,疗程不超过1周。
  3. 综合调理:药物治疗需配合饮食调整(多食膳食纤维、多饮水)、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养成定时排便习惯,从根本上改善便秘。
  4. 及时就医:若便秘伴腹痛、便血、消瘦、贫血或短期内症状加重,需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如肿瘤、肠梗阻),及时就医诊治。

相关问答FAQs

Q1:便秘吃中成药怎么选?
A:中成药需根据便秘类型选择:热秘可选麻仁丸(润肠通便、泻热导滞)、凉膈散(清热泻火、凉膈通便);气秘可选枳实导滞丸(消食导滞、清热祛湿)、木香槟榔丸(行气导滞、攻积泄热);冷秘可选苁蓉通便口服液(润肠通便、补肾益精)、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血虚秘可选润肠丸(养血润燥)、通便灵胶囊(泻热导滞、润肠通便);气虚秘可选补中益气丸(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芪蓉润肠口服液(益气润肠),若自行用药3天无效,需及时就医辨证调整。

什么药材治便秘

Q2:长期服用通便药材会有依赖吗?
A:部分通便药材长期服用可能产生依赖性,尤其是含蒽醌类成分(如大黄、番泻叶、芦荟、决明子)的药物,其作用机制刺激肠黏膜神经丛,促进肠蠕动,长期使用会导致肠黏膜敏感性下降,停药后便秘加重,甚至引发结肠黑变病(内镜下肠黏膜呈黑褐色),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一般不超过1周),优先选用润肠缓泻药(如火麻仁、肉苁蓉、白术),同时通过饮食、运动、情志调理改善肠道功能,避免药物依赖。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沧州中草药批发市场
« 上一篇 今天
制哮喘的中草药有哪些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