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哮喘的中草药有哪些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哮喘是中医学“哮病”的范畴,以发作性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特征,多因痰饮内伏,遇诱因引触,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而成,治疗哮喘的中草药需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急性发作期以宣肺平喘、化痰止咳为主,缓解期则以补肺益肾、健脾化痰为要,以下详细介绍常用中草药及其应用。

制哮喘的中草药有哪些

常用治疗哮喘的中草药(核心品种)

以下为临床常用且具有明确平喘、化痰、调节免疫作用的中草药,按性味归经、功效、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分类说明:

草药名称 性味归经 核心功效 临床应用 用量参考(g) 注意事项
麻黄 辛、微苦,温;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用于寒哮、实证哮喘,症见喘息、咳嗽、痰白清稀,配伍细辛、干姜增强温肺平喘之力 3-6 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过量易致心悸、失眠,需严格控量
杏仁 苦,温;肺、大肠经 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各型哮喘咳嗽,尤宜于咳喘痰多,配伍麻黄(麻黄汤)、桑叶(桑杏汤) 5-10 便溏者慎用;生品有小毒,需炮制后使用
甘草 甘,平;心、肺、脾、胃经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 调和诸药,增强止咳平喘效果,配伍桔梗、枇杷叶(桔梗汤) 3-6 长期大量使用易水肿,高血压患者慎用;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
款冬花 辛、微苦,温;肺经 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虚劳咳喘、肺燥咳嗽,尤宜于哮喘日久、痰少咽干,配伍紫菀、百合 5-10 阴虚火旺者慎用;生品易致恶心,蜜制后可缓和
紫菀 辛、苦,温;肺经 润肺下气,化痰止咳 久咳痰喘、劳嗽咯血,常与款冬花配伍(款冬紫菀汤),增强润肺化痰之力 5-10 实热咳嗽者忌用
半夏 辛,温;有毒;脾、胃、肺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寒痰喘咳、痰多清稀,配伍陈皮、茯苓(二陈汤),或与细辛、五味子配伍(小青龙汤) 3-10 生品有毒,需炮制;阴虚燥咳、出血者忌用
细辛 辛,温;肺、肾、心经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寒饮喘咳、痰白多沫,配伍干姜、麻黄(小青龙汤),增强温肺化饮平喘之效 1-3 气虚多汗、阴虚阳亢者忌用;反藜芦,不宜与硝石、礞石同用
黄芩 苦,寒;肺、胆、脾、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热哮、痰黄黏稠、口渴喜饮,配伍桑白皮、地龙(定喘汤),清肺平喘 3-10 脾胃虚寒者慎用;苦寒伤胃,用量过大易致腹泻
桑白皮 甘,寒;肺经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肺热喘咳、痰多黄稠,配伍地骨皮、甘草(泻白散),清肺化痰平喘 5-15 肺虚无火、风寒咳嗽者忌用
五味子 酸、甘,温;肺、心、肾经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虚喘、久咳不止,配伍人参、蛤蚧(人参蛤蚧散),增强补肺益肾纳气平喘之力 2-6 外有表邪、内有实热或咳嗽初起者忌用
蛤蚧 咸,平;肺、肾经 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助阳益精 虚喘劳嗽、肾不纳气之哮喘,配伍人参、贝母(人参蛤蚧散),用于缓解期固本 3-6 风热咳喘、实热证者忌用;研末吞服效果更佳
冬虫夏草 甘,温;肺、肾经 补肺益肾,止血化痰 久病体虚、哮喘反复发作,配伍黄芪、阿胶,增强补肺益肾、固本平喘之力 3-9 阴火亢盛者慎用;价格昂贵,可替代使用虫草菌丝粉
黄芪 甘,微温;脾、肺经 补气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 肺脾气虚、易感冒诱发哮喘,配伍白术、防风(玉屏风散),增强免疫力,预防发作 10-30 实热证、阴虚阳亢者忌用;避免与藜芦同用
白术 甘、苦,温;脾、胃经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 脾虚生痰、痰多喘咳,配伍茯苓、陈皮(六君子汤),健脾化痰以杜生痰之源 6-12 阴虚内热、津液耗伤者慎用

哮喘不同阶段的用药思路

急性发作期:以“宣肺化痰、平喘止咳”为主

  • 寒哮(冷哮):症见喘息、喉中哮鸣如水鸡声、痰白多沫、口不渴、舌淡苔白,常用小青龙汤(麻黄、桂枝、芍药、细辛、半夏、干姜、五味子、甘草),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 热哮:症见喘息声粗、痰黄黏稠、发热口渴、舌红苔黄,常用定喘汤(麻黄、杏仁、甘草、黄芩、桑白皮、款冬花、半夏、苏子、白果),清肺化痰、降气平喘。

缓解期:以“补肺益肾、健脾化痰”为要

  • 肺虚:症见气短乏力、自汗畏风、易感冒,常用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合补肺汤(人参、黄芪、熟地、五味子、紫菀、桑白皮),补肺固表。
  • 肾虚:症见喘促日久、动则加重、腰膝酸软、耳鸣,常用七味都气丸(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五味子)合人参蛤蚧散,补肾纳气。
  • 脾虚:症见痰多、食少便溏、倦怠乏力,常用六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健脾化痰。

注意事项

  1. 辨证用药:哮喘分寒热虚实,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选药,避免盲目使用,如寒哮误用寒凉药易加重病情,热哮误用温燥药易耗伤津液。
  2. 配伍禁忌:严格遵守中药“十八反”“十九畏”,如甘草反甘遂、大戟,藜芦反丹参、沙参等,避免不良反应。
  3. 特殊人群:孕妇慎用半夏、细辛、麻黄等;儿童、老年人及肝肾功能不全者需减量,并密切观察反应。
  4. 中西药联用:若正在使用西药(如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需咨询医师,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如麻黄与拟肾上腺素类药同用可致心悸)。

相关问答FAQs

问:中草药治疗哮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见效?
答:中草药治疗哮喘的起效时间因病情阶段、体质差异及用药方案而异,急性发作期患者,若辨证准确,通常在服药3-5天内可喘息、咳嗽症状缓解;缓解期患者需长期调理(一般1-3个月),通过补肺益肾、健脾化痰改善体质,减少复发频率,需注意,中草药起效较西药慢,但副作用小,适合长期调理,建议坚持遵医嘱用药,定期复诊调整方案。

制哮喘的中草药有哪些

问:所有哮喘患者都适合用中草药治疗吗?
答:并非所有哮喘患者都适合中草药治疗,中医强调“辨证论治”,需根据患者体质、病情阶段(急性期/缓解期)、证型(寒哮/热哮/虚哮)等综合判断,外感风寒所致的急性寒哮适合用小青龙汤,但阴虚火旺者忌用;肺肾两虚的缓解期适合用蛤蚧、冬虫夏草,但实热证者需慎用,重症哮喘(如持续状态)需立即就医,中草药可作为辅助治疗,但不能替代西药急救,建议患者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用药,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治疗便秘有哪些常用中药材,具体功效、用法和禁忌是什么?
« 上一篇 今天
治眼睛的中草药有哪些常见种类?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