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灯笼花图片大全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6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灯笼花在中草药领域通常指代多种具有相似形态特征的植物,其中最常见且具药用价值的是酸浆属植物(如酸浆、红姑娘)以及部分杜鹃花科植物(如灯笼花),这些植物因花形似灯笼而得名,在我国多地均有分布,传统医学中常以其全草或果实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等功效,以下从植物特征、药用部位、图片识别要点及常见种类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并辅以表格归纳关键信息,帮助全面了解中草药灯笼花。

中草药灯笼花图片大全

植物形态特征与分布

灯笼花类植物多为草本或灌木,茎直立或攀援,叶片互生或对生,形状多为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边缘具锯齿或全缘,花朵是其核心识别特征,花冠钟形、坛形或漏斗形,常呈红色、橙色、黄色或白色,花萼膨大如灯笼,果实成熟时呈浆果状,包裹在宿存的花萼内,这也是“灯笼花”名称的直接由来,酸浆(Physalis alkekengi)的成熟果实橙红色,宿存花萼纸质,灯笼状;锦灯笼(Physalis alkekengi var. franchetii)果实较小,花萼橙黄色;而杜鹃花科的灯笼花(Enkianthus chinensis)则为灌木,花冠钟形,白色或带粉色,花筒较深,这些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及西南地区,生于山坡林缘、灌丛或田边路旁。

药用部位与性味归经

灯笼花的药用部位因种类而异,酸浆属植物以带宿萼的果实(俗称“锦灯笼”“红姑娘”)或全草入药,杜鹃花科灯笼花则以根或花入药,传统中医理论认为,酸浆味苦、酸,性寒,归肺、脾经,具有清热解毒、化痰利咽、利尿通淋的功效;杜鹃花科灯笼花味甘、微苦,性平,归肺、肝经,能润肺止咳、祛风除湿,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灯笼花富含黄酮类、有机酸、多糖及生物碱等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抑菌及免疫调节等作用,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咳嗽痰多、小便涩痛、湿疹等症。

图片识别要点与常见种类

识别中草药灯笼花需重点关注花萼、花冠、果实及植株形态,以下是常见种类及图片特征描述,具体可参考下表:

中草药灯笼花图片大全

植物名称 图片特征描述 药用部位 性味归经 主要功效
酸浆(红姑娘) 茎直立,叶卵形,花白色,花萼绿色,成熟果实橙红色,宿存花萼纸质,灯笼状膨大 果实、全草 苦、酸,寒;肺、脾 清热解毒,化痰利咽,利尿通淋
锦灯笼 与酸浆相似,但植株较小,花萼橙黄色,果实直径1-1.5cm,表面光滑 果实 同酸浆 同酸浆,偏于清热化痰
杜鹃花科灯笼花 灌木,叶椭圆形,花冠钟形,白色或粉红色,花筒深5裂,蒴果球形,较小 根、花 甘、微苦,平;肺、肝 润肺止咳,祛风除湿
小酸浆 一年生草本,花淡黄色,花萼绿色,果实成熟时黑色,宿存花萼不显著膨大 全草 苦,寒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注意事项与应用禁忌

灯笼花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过量服用可能引起腹泻,孕妇及体质虚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现代临床中,灯笼花常配伍甘草、桔梗等治疗咽喉疾病,或与车前子、滑石同用以增强利尿通淋之效,外用时可将鲜品捣烂敷于患处,治疗疮疖肿毒或湿疹瘙痒,需注意的是,市场上部分观赏性“灯笼花”(如倒挂金钟)无药用价值,需严格区分,避免误用。

相关问答FAQs

Q1:如何区分药用灯笼花与观赏性倒挂金钟?
A1:药用灯笼花(如酸浆、锦灯笼)为茄科植物,花萼在结果期显著膨大呈灯笼状,果实为浆果;而观赏性倒挂金钟为柳叶菜科植物,花萼钟形但不膨大,花瓣下垂,果实为蒴果,常作盆栽观赏,药用价值较低,可通过花萼形态、果实类型及植株生长习性(多为灌木)区分。

Q2:灯笼花可以长期泡水喝吗?
A2:不建议长期大量饮用,灯笼花性寒,长期服用可能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腹泻、腹痛等不适,一般建议短期使用,症状缓解后即停用,如需长期调理,应在中医师指导下配伍温性药材(如生姜、大枣),以平衡药性,脾胃虚寒者、孕妇及儿童禁用或慎用。

中草药灯笼花图片大全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药材白龙是什么
« 上一篇 今天
炒中草药需要什么火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