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中药材规划聚焦哪些重点领域与发展目标?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6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贵州省中药材规划立足全省丰富的生物资源禀赋和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核心理念,旨在将中药材产业打造成为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全省地处云贵高原,海拔落差大、气候类型多样,孕育了天麻、太子参、铁皮石斛、黄精、半夏等3000余种中药材,其中道地药材资源占比达60%以上,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贵州省中药材规划

规划明确“十四五”至2030年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800万亩以上,产值突破500亿元,培育年产值超10亿元龙头企业10家以上,“黔药”公共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到2030年,建成全国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基地、精深加工基地和交易中心,产业产值力争突破1000亿元,形成“种植—加工—研发—销售—康养”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围绕目标,规划聚焦四大重点领域:一是道地药材提质增效,重点打造天麻、太子参、铁皮石斛等10大特色道地药材基地,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标准化种植体系,推动GAP认证全覆盖,确保药材品质可控,黔东南州依托“中国天麻之乡”品牌,建设50万亩天麻规范化种植基地,配套林下种植技术,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二是精深加工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开展饮片、提取物、保健食品、中药制剂等产品研发,推动中药材从“原料输出”向“精深加工”转变,支持遵义、安顺等地建设中药材加工产业园,引进超临界萃取、低温干燥等先进技术,提升加工转化率至60%以上,三是产业链延伸融合,推动“药旅融合”,开发中药材观光园、康养体验基地,打造“春赏花、夏采药、秋收果、冬养生”的文旅IP;结合电商直播、冷链物流,建设“黔药云”电商平台,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2025年电商销售额占比提升至30%,四是科技创新赋能,依托贵州中医药大学、省中医药研究院等机构,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开展良种选育、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研究,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建设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程可追溯。

为保障规划落地,贵州省强化政策支持:设立省级中药材产业发展基金,对规模化种植企业给予每亩最高2000元补贴;完善基础设施,建设10个区域性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配套冷链设施;加强人才培养,每年培训中药材种植技术员、电商运营人员5000人次以上,将中药材产业纳入乡村振兴考核体系,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贵州省中药材规划

贵州省重点道地药材区域布局表(2025年目标)

药材名称 主产区 种植规模(万亩) 主要用途
天麻 黔东南、黔南 50 药用、保健食品
太子参 黔南、黔西南 40 药用、中药饮片
铁皮石斛 黔西南、安顺 20 药用、高端滋补品
黄精 遵义、铜仁 30 药用、药食同源产品
半夏 毕节、六盘水 25 药用、中药饮片

FAQs

问:贵州省中药材产业相比其他省份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答:贵州中药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生态+道地+政策”三重优势,生态方面,全省森林覆盖率超62%,海拔落差大、气候多样,为中药材提供了天然的生长环境,药材有效成分含量高;道地方面,天麻、太子参等10大药材品质优良,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市场认可度高;政策方面,省级层面出台专项规划,从资金、土地、人才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的发展合力。

贵州省中药材规划

问:规划实施后,如何确保农民持续增收?
答:通过“利益联结+多元增收”机制保障农民收益,推广“订单农业”,企业与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降低市场风险;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参与务工等方式获得多重收入,例如林下种植天麻,每亩年收益可达8000元以上,是传统种植的3倍;通过加工、文旅等产业链延伸,创造就业岗位,让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实现“一药兴、百业旺”。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草药苍术种植技术
« 上一篇 今天
所有的野草中草药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