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理论中,肺主气司呼吸,喜润而恶燥,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等因素皆可致肺失宣降、津液受损,引发咳嗽、咳痰、咽干等症状,润肺止咳的中草药通过滋养肺阴、清除肺热、化痰利咽等机制,缓解呼吸道不适,临床应用广泛,以下从性味归经、功效特点、适用症状及使用注意等方面,详细介绍常用润肺止咳中草药。
润肺止咳中草药详解
川贝母
性味归经:甘、苦,微寒;归肺、心经。
功效: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肿。
适用症状:适用于燥热或阴虚咳嗽,表现为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咽喉干燥、声音嘶哑等,常用于治疗肺结核、支气管炎等属燥热或阴虚者。
用法用量:煎服,3-10克;打碎后入煎剂效果更佳,或研末吞服,每次1-3克。
注意:脾胃虚寒、寒痰咳嗽者忌用;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枇杷叶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适用症状:肺热咳嗽,痰黄黏稠、气喘,或胃热呕逆、口干等,对风热咳嗽、久咳不止尤为适宜。
用法用量:煎服,5-10克;止咳宜蜜炙(用蜂蜜炒制),增强润肺效果;止呕宜生用。
注意:寒咳及胃寒呕吐者慎用。
百合
性味归经:甘,微寒;归肺、心经。
功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适用症状:阴虚燥咳,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心烦失眠、多梦易惊等,常用于更年期综合征、慢性支气管炎属阴虚者。
用法用量:煎服,10-30克;煮粥或蒸食可增强养阴效果,如百合粥。
注意:风寒咳嗽、脾虚便溏者不宜。
南沙参
性味归经:甘,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养阴清肺,化痰益气。
适用症状:肺热燥咳,咽干喉痛、干咳少痰,或阴虚劳嗽、气短乏力等,与北沙参功效相似,但南沙参偏于化痰,北沙参偏于养阴。
用法用量:煎服,10-15克;可配伍麦冬、玉竹等增强养阴效果。
注意:风寒咳嗽及寒湿证者忌用。
罗汉果
性味归经:甘,凉;归肺、大肠经。
功效:清热润肺,利咽开音,润肠通便。
适用症状:肺热或燥热咳嗽,咽喉肿痛、声音嘶哑,或肠燥便秘,常用于教师、歌手等用嗓过度者的保健。
用法用量:煎服,10-30克;泡水代茶饮方便,每次1-2枚,可加蜂蜜调味。
注意:风寒咳嗽、脾胃虚寒者慎用。
款冬花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经。
功效: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适用症状:多种咳嗽,尤其是寒咳、久咳不止、痰白清稀,或肺热咳嗽,常与紫菀、川贝母配伍。
用法用量:煎服,5-10克;蜜炙后可增强润肺止咳效果,减少辛温之性。
注意:实热、阴虚燥咳者慎用。
麦冬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寒;归肺、心、胃经。
功效: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适用症状:肺燥干咳、痰少或痰中带血,或热病伤津、口干咽燥、心烦失眠,常与沙参、玄参配伍(如沙参麦冬汤)。
用法用量:煎服,10-15克;可泡水或煮粥,如麦冬玉竹茶。
注意:脾胃虚寒、湿浊中阻、风寒咳嗽者忌用。
甘草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
适用症状:用于多种咳嗽(如风寒、风热、燥咳),可配伍其他止咳药增强疗效,缓解咳嗽咽痛;同时能调和药性,减少刺激性药物的不良反应。
用法用量:煎服,3-10克;生用偏于清热解毒,蜜炙偏于润肺止咳。
注意:长期大量使用可能引起水肿、高血压,故不宜久服;湿盛胀满、水肿者忌用。
常用润肺止咳中草药简表
草药名称 | 性味归经 | 核心功效 | 适用症状 | 用法用量 | 禁忌情况 |
---|---|---|---|---|---|
川贝母 | 甘苦微寒,肺心经 |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 燥热/阴虚咳嗽,干咳少痰、痰中带血 | 3-10克,打碎煎服 | 脾胃虚寒、寒痰咳嗽者忌用 |
枇杷叶 | 苦微寒,肺胃经 | 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 肺热咳嗽,痰黄黏稠、胃热呕逆 | 5-10克,蜜炙用 | 寒咳、胃寒呕吐者慎用 |
百合 | 甘微寒,肺心经 | 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 阴虚燥咳,干咳无痰、心烦失眠 | 10-30克,煮粥或煎服 | 风寒咳嗽、脾虚便溏者忌用 |
南沙参 | 甘微寒,肺胃经 | 养阴清肺,化痰益气 | 肺热燥咳,咽干喉痛、气短乏力 | 10-15克,配伍用 | 风寒咳嗽、寒湿证者忌用 |
罗汉果 | 甘凉,肺大肠经 | 清热润肺,利咽开音 | 肺热/燥热咳嗽,咽喉肿痛、便秘 | 10-30克,泡水代茶 | 风寒咳嗽、脾胃虚寒者慎用 |
配伍应用与使用原则
润肺止咳中草药需根据咳嗽性质辨证配伍:
- 燥热咳嗽(干咳少痰、咽干):宜川贝母+南沙参+麦冬,清热润肺;
- 肺热咳嗽(痰黄黏稠、气喘):宜枇杷叶+桑白皮+黄芩,清肺化痰;
- 阴虚久咳(痰少带血、潮热盗汗):宜百合+麦冬+地黄,养阴润肺;
- 寒咳久咳(痰白清稀、遇冷加重):宜款冬花+紫菀+生姜,温肺止咳。
使用注意:中草药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避免自行长期服用;咳嗽病因复杂,若伴有发热、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结合药物治疗。
相关问答FAQs
Q1:润肺止咳的中草药可以长期服用吗?
A1:不建议长期自行服用,润肺止咳药多性寒凉(如川贝母、麦冬),长期使用可能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腹胀、便溏等;部分药物(如甘草)长期大量服用可能引起水肿、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若咳嗽持续超过2周,或反复发作,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并根据病情调整用药方案。
Q2:哪些人不适合使用润肺止咳的中草药?
A2:以下人群需慎用或禁用:①脾胃虚寒者:表现为畏寒肢冷、食欲不振、大便稀溏,服用寒凉性润肺药(如川贝母、南沙参)可能加重不适;②寒痰咳嗽者:咳痰清稀色白、遇冷加重,误用性寒的润肺药(如枇杷叶)可能导致咳嗽迁延不愈;③孕妇及哺乳期女性:部分药物(如款冬花)可能对胎儿或婴儿有影响,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④对中草药过敏者:服用后若出现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