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霜中药材有何独特功效与作用?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2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鹿角霜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角去胶后得到的加工品,传统中医药理论认为其性温,味咸、涩,归肝、肾经,具有温肾助阳、收敛止血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引起的脘腹冷痛、食少吐泻、遗尿尿频、崩漏带下、疮疡不敛等症,作为鹿角的炮制加工品,鹿角霜相较于鹿角胶药性较缓,偏于收敛,且因去除了部分胶质,不易滋腻脾胃,适用人群更广,是临床常用的温补固涩类中药材之一。

鹿角霜中药材

基源与性状

鹿角霜的基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的角,冬季或春季锯取鹿角,置水中浸泡7-10日,反复浸泡、刮去角质,取出后堆积温暖处,用湿布覆盖,使其“发汗”,待表面呈现白色或灰白色时,再刮去残渣,干燥即得,其加工过程中需反复去除胶质,最终产品为角质块状,无胶性。

性状方面,鹿角霜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表面灰白色或灰褐色,光滑或略有粗糙,可见纵棱或凹沟,偶有黄褐色斑点,体重质脆,易碎,断面外层较致密,灰白色或灰褐色,内部蜂窝状,多孔,灰褐色或灰黑色,气微,味淡,嚼之有砂粒感,显微鉴别可见其碎骨片呈不规则形,边缘不平整,骨陷窝类圆形或长圆形,骨小管细密;碎角纤维多断裂,呈细长条状,或交织成团,可见明暗相同的纹理。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性味归经:性温,味咸、涩,归肝、肾经。

功效主治

  1. 温肾助阳:鹿角霜禀鹿角之阳气,性温而不燥,能温补肾阳,适用于肾阳不足引起的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宫冷不孕等症,常与附子、肉桂、菟丝子等配伍,如《景岳全书》右归丸中去鹿角胶加鹿角霜,增强温肾助阳之力,且避免滋腻。
  2. 收敛止血:其味涩能收敛,性温能止血,适用于虚寒性崩漏、吐血、衄血、尿血等症,尤适用于脾肾阳虚统摄无权所致的出血,常与艾叶、炮姜、黄芪等同用,如《傅青主女科》温胞散中配伍鹿角霜,治疗虚寒崩漏。
  3. 温中止泻:能温补脾肾,止泻痢,适用于脾肾阳虚引起的五更泄泻、久泻不止、食少纳呆等症,常与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等合用,如《证治准绳》四神丸加减,增强温肾暖脾、涩肠止泻之效。
  4. 敛疮生肌:外用可收湿敛疮,促进疮疡愈合,适用于疮疡久不收口、阴疽溃烂流脓等症,常研细末外撒,或用麻油调敷患处。

用法用量与使用禁忌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鹿角霜中药材

使用禁忌

  1. 阴虚火旺者忌服:鹿角霜性温,能助火伤阴,若见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咽燥、舌红少苔等阴虚火旺症状,服用后可能加重病情。
  2. 实热证、湿热证者禁用:如外感热病、湿热泻痢、疮疡红肿热痛等实热或湿热证,鹿角霜温补之性可能“闭门留寇”,加重病情。
  3. 孕妇慎用:鹿角霜温通走窜,孕妇服用可能动胎气,需在医师指导下谨慎使用。
  4. 脾胃虚弱、食积腹胀者不宜过量:虽鹿角霜较鹿角胶不易滋腻,但仍需注意用量,过量可能加重脾胃负担,导致脘腹胀满、食少便溏。

炮制方法与质量要求

鹿角霜的炮制工艺直接影响其药效与质量,传统炮制方法主要包括“泡、刮、发汗、干燥”四步:

  1. 浸泡:将鹿角置清水中浸泡7-10日,每日换水1-2次,泡至角质软化,用指甲能刮下残胶时取出。
  2. 刮胶:用刀或特制刮刀反复刮去角质表面的残胶,至断面无胶性、呈灰白色为度。
  3. 发汗:将刮净胶的鹿角块堆积于温暖处(20-30℃),用湿布覆盖,每日翻动1-2次,使其内部水分缓慢渗出,表面逐渐析出白色霜状物(即“发汗”),持续3-5日,至表面呈灰白色、质地变脆时取出。
  4. 干燥:将发汗后的鹿角块置阴凉通风处干燥,或低温(不超过60℃)烘干,至含水量不超过10%即可。

质量要求:以块整齐、色灰白、断面蜂窝状、无残胶、无杂质者为佳,若色灰黑、断面致密或有残胶,说明去胶不净,影响药效。

现代研究与药理作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鹿角霜含磷酸钙(约50%-60%)、碳酸钙(约25%-30%)、胶质(约3%-6%)、多种氨基酸(如甘氨酸、脯氨酸、赖氨酸等)及微量元素(锌、铁、铜、锰等),具有多重药理作用:

  1. 促进骨代谢:鹿角霜中的钙、磷及有机成分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质疏松症,研究表明,鹿角霜提取物能显著去卵巢大鼠的骨小梁数量和骨密度,降低骨转换标志物水平。
  2. 增强免疫功能:其含有的多糖、多肽类成分可激活巨噬细胞,促进淋巴细胞增殖,提高血清溶血素水平,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
  3. 抗疲劳与抗氧化:鹿角霜提取物能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降低运动后血乳酸、尿素氮含量,提高肝糖原储备,并清除自由基,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具有抗疲劳和抗氧化作用。
  4. 止血与促进伤口愈合:其含有的钙离子可促进凝血因子活化,缩短凝血时间;鹿角霜能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蛋白合成,加速伤口肉芽组织生长,促进疮疡愈合。
  5. 调节胃肠功能:鹿角霜对乙酰胆碱引起的肠痉挛有抑制作用,并能改善脾虚模型动物的胃肠推进功能,增加胃蛋白酶活性,缓解食少、泄泻等症状。

临床应用与配伍

鹿角霜在临床应用中需根据病情配伍其他药物,以提高疗效:

鹿角霜中药材

  • 脾肾阳虚型泄泻:配伍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四神丸加减),温肾暖脾、涩肠止泻,治疗五更泄泻、久泻不止。
  • 肾阳虚型崩漏:配伍艾叶、炮姜、阿胶胶(胶艾汤加减),温经止血、养血调经,适用于虚寒性崩漏、月经过多、色淡质稀。
  • 疮疡久不收口:单用研细末外撒,或配伍炉甘石、冰片、黄柏等,清热燥湿、敛疮生肌,治疗慢性溃疡、压疮、烫伤创面等。
  • 脾肾阳虚型水肿:配伍茯苓、白术、附子(真武汤加减),温阳利水,治疗肾阳不足、水湿内停所致的肢体浮肿、小便不利。

鹿角霜与其他鹿类药材的比较

为明确鹿角霜的定位,可与鹿茸、鹿角胶、鹿角对比:

药材 基源 炮制方法 性味 功效侧重 适用人群
鹿茸 未骨化带茸毛的幼角 直接干燥 甘、咸,温 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 肾阳虚衰、精血亏虚重症(如阳痿早泄、小儿发育迟缓)
鹿角胶 鹿角加水熬制浓缩 熬胶收膏 甘、咸,温 补血益精、止血安胎 血虚萎黄、崩漏胎漏、精血不足
鹿角 鹿科动物骨化的角 直接锯段 咸,温 温肾助阳、散血消肿 阳痿遗精、痈疽疮疡(外用)
鹿角霜 鹿角去胶后加工 浸泡、刮胶、发汗 咸、涩,温 温肾助阳、收敛止血 脾肾阳虚、虚寒出血、疮疡不敛(不易滋腻)

相关问答FAQs

Q1:鹿角霜和鹿角胶有什么区别?如何选择?
A:鹿角霜和鹿角胶均来源于鹿角,但炮制方法、性味功效及适用证不同,鹿角胶是鹿角加水熬制浓缩的固体,味甘咸,性偏滋腻,长于补血益精、止血安胎,适用于血虚、精血不足及崩漏胎漏等;鹿角霜是鹿角去胶后的角质块,味咸涩,性较缓和,偏于温肾助阳、收敛止血,且不易滋腻脾胃,适用于脾肾阳虚、虚寒出血及疮疡久不收口,若需补血滋腻,选鹿角胶;若需温阳收敛且脾胃虚弱,选鹿角霜。

Q2:长期服用鹿角霜会有副作用吗?需要注意什么?
A:长期服用鹿角霜可能引起“上火”症状,如口干、咽痛、便秘等,因其性温,过量助热伤阴,若为阴虚火旺或实热证者,长期服用会加重病情,建议在医师指导下服用,用量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15g/日),服药期间若出现不适,应立即停用并就医,阴虚火旺者可配伍知母、黄柏等滋阴降火药物,减轻温燥之性。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易种植易管理的药材
« 上一篇 今天
中药材图片大图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