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决明这味中草药,平肝明目的功效究竟有何独特之处?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中草药石决明,为鲍科动物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羊鲍(Haliotis ovina Gmelin)、澳洲鲍(Haliotis ruber Leach)、耳鲍(Haliotis asinina Linnaeus)或白鲍(Haliotis laevigata Donovan)等的贝壳,我国沿海地区均有分布,主产于广东、福建、辽宁、山东等地,全年均可捕捉,去肉,洗净,干燥,石决明作为一种常用平肝潜阳药,在中医临床中应用广泛,其性味咸寒,归肝、肺经,具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收敛固涩之功效,常用于治疗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视物昏花、目生翳障,以及虚劳骨蒸、崩漏带下等症。

中草药石决明

从来源来看,石决明的原动物种类较多,不同品种的贝壳形态、大小略有差异,但均具有相同的药用功效,如杂色鲍贝壳呈卵圆形,内面光滑,具珍珠彩色光泽;皱纹盘鲍贝壳呈耳状,表面粗糙,具数条不明显的螺肋;羊鲍贝壳呈扁平卵圆形,壳顶位于近中部,螺旋部与体层连接处形成明显的孔纹,这些形态特点可作为鉴别真伪的依据,但临床应用时更注重其炮制后的药效发挥。

石决明的性味归经是其配伍应用的基础,其性寒,味咸,寒能清热,咸能软坚、潜阳,故能清泻肝火、平抑上亢之肝阳;归肝经,肝开窍于目,“肝受血而能视”,肝火旺盛或肝阳上亢均可导致眼部疾病,石决明入肝经,既能清肝火,又能明目,故为眼科要药;其归肺经,能收敛固涩,可用于虚汗、遗精等症,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石决明“主目障翳痛,青盲,久服益精轻身,疗肠风痔瘘”,体现了其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化学成分方面,石决明主要含碳酸钙(90%以上),少量有机质及多种微量元素,如镁、铁、锌、锰、铜等,其中碳酸钙是其发挥制酸、收敛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而微量元素则可能与机体代谢、酶活性调节相关,协同发挥药理作用,现代研究表明,石决明中还含有少量牛磺酸、多种氨基酸(如甘氨酸、丙氨酸、亮氨酸等)及胆甾类化合物,这些成分可能与其抗氧化、抗炎、调节免疫等作用有关。

药理研究显示,石决明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在心血管系统方面,石决明提取物能降低血压,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交感神经兴奋、舒张血管平滑肌有关,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在眼部作用方面,石决明能改善眼局部微循环,促进角膜损伤修复,其含有的锌元素是构成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视杆细胞的重要成分,缺乏时可导致视力障碍,石决明补充锌元素后,能维持正常视觉功能;其提取物可抑制晶状体醛糖还原酶活性,延缓糖尿病白内障的发生发展,第三,在抗炎镇痛方面,石决明水提物能抑制炎症因子(如PGE2、TNF-α)的释放,减轻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提高热板法小鼠的痛阈,对肝火旺盛引起的目赤肿痛有缓解作用,第四,在调节免疫方面,石决明多糖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提高机体免疫力,对虚劳体弱者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中草药石决明

临床应用上,石决明常配伍其他药物以增强疗效,治疗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头痛耳鸣,常与天麻、钩藤、石决明、杜仲、牛膝等配伍,如天麻钩藤饮,其中石决明平肝潜阳为主药,配伍天麻、钩藤加强熄风止痉,杜仲、牛膝补益肝肾、引血下行,共奏平肝潜阳、滋养肝肾之效,治疗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羞明多眵、视物昏花,常与菊花、夏枯草、决明子、青葙子等配伍,如石决明散,其中石决明清肝明目,菊花疏风清热、解毒明目,夏枯草清肝泻火、散结消肿,诸药合用,共奏清肝泻火、明目退翳之效,对于阴虚阳亢、肝风内动之痉挛抽搐,可配伍龟甲、鳖甲、牡蛎等滋阴潜阳药,加强熄风止痉之力,石决明煅后制酸止痛,可用于胃痛泛酸,常与海螵蛸、瓦楞子等配伍,增强制酸收敛之效。

用法用量方面,石决明内服煎汤,9-30g,打碎先煎,有效成分不易煎出,需先煎30-60分钟;或入丸、散,每次1-3g,外用研末水飞点眼,适量,炮制方法不同,功效侧重亦有差异:生石决明长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多用于肝阳上亢、目赤肿痛;煅石决明(用武火煅至红透,取出放凉,碾碎)长于收敛固涩、制酸止痛,多用于自汗盗汗、遗精带下、胃痛泛酸,使用时需注意,石决明性寒,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慎用;孕妇慎用,以免寒凉伤胎;入煎剂必须打碎,否则有效成分难以溶出。

石决明的使用禁忌需特别关注,因其性寒质重,易伤脾胃,故脾胃虚弱者不宜长期服用,若需配伍,可加入生姜、大枣、白术等健脾和胃之品,以减其寒性,外用研末需极细,避免粗颗粒刺激眼部黏膜,现代临床还发现,部分患者服用石决明后可能出现轻微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反应,一般停药后可自行缓解,若症状严重,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为更直观展示石决明不同炮制品的功效与应用,现将相关内容整理如下表:

中草药石决明

炮制方法 性味 功效侧重 主治病症 用法用量
生品 咸、寒 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肝阳上亢头晕、肝火目赤、视物昏花 煎汤9-30g,打碎先煎;入散剂1-3g
煅品 咸、微寒 收敛固涩、制酸止痛 自汗盗汗、遗精带下、胃痛泛酸 研末冲服1-3g;外用适量

相关问答FAQs:

问:石决明和决明子都有明目作用,两者有什么区别? 答:石决明与决明子虽均能清肝明目,但来源、性味、功效及主治有别,石决明为鲍科动物贝壳,性咸寒,质重沉降,长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尤适于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及肝火炽盛之目赤肿痛、目生翳障,常用于高血压、青光眼等;决明子为豆科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成熟种子,性微寒,味甘、苦,偏于清肝明目、润肠通便,适用于肝热目赤、羞多泪、目生翳障及肠燥便秘,常用于结膜炎、习惯性便秘等,石决明兼有收敛固涩之效,可治遗精带下;决明子则无此作用。

问:石决明长期服用会有副作用吗?如何避免? 答:长期服用石决明可能因性寒伤及脾胃,出现腹泻、腹痛、食欲不振、乏力等脾胃虚寒症状,尤其脾胃虚弱者更易发生,为避免副作用,需注意:①辨证用药,仅适用于肝阳上亢、肝火旺盛之证,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②控制用药剂量和疗程,中病即止,避免长期大量使用;③配伍健脾和胃药物,如与白术、茯苓、陈皮等同用,减轻寒凉之性;④服药期间注意饮食调理,忌生冷、油腻食物,观察身体反应,若出现不适,立即停药并咨询医师。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2015版药典中药材在品种收录与质控标准上有何新变化?
« 上一篇 09-29
中草药如何实现补肾降压双重功效?作用机制与效果如何?
下一篇 » 09-29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