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全虫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2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全虫,又名全蝎、蝎子,是传统中药中常用的动物药之一,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历代医籍多有记载,因其“全形入药”而得名,作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的干燥全体,全虫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主产于河南、山东、河北、辽宁等地,以河南伏牛山、山东沂蒙山一带所产者品质最佳,素有“东蝎”“会全蝎”之称,其性平,味辛,有毒,归肝经,具有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常用于治疗肝风内动、痉挛抽搐、疮疡肿毒、风湿痹痛等症,是中医“治风要药”及“解毒要药”的代表之一。

中草药全虫

全虫的基原与炮制

全虫的原动物为东亚钳蝎,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蝎科,体长4-6cm,分头胸部、腹部及尾三部分,头胸部呈绿褐色,前端有眼1对,背板上有纵沟;腹部分前腹(7节)和后腹(5节),后腹呈尾状,末端有毒钩,内含毒腺,夏秋两季捕捉,置沸水或沸盐水中煮至身挺直,捞出,晾干或阴干,即为“淡全蝎”;若用盐水浸泡后再煮,则称为“咸全蝎”,后者可防虫蛀,但用量需相应减少,现代炮制还包括酒制(用黄酒喷淋拌匀,文火炒至微黄),以增强通络止痛之效;或甘草制(与甘草同煮),以降低毒性。

全虫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全虫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活性物质包括蝎毒多肽、蝎毒神经毒素、氨基酸、脂肪酸、无机盐等,其药理作用广泛,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

(一)主要化学成分

  1. 蝎毒多肽:是全虫最重要的活性成分,占蝎毒干重的50%-70%,目前已分离出数十种单一多肽,如抗癫痫多肽(BmK AS)、镇痛多肽(BmK AGAP)、抗肿瘤多肽(BmK IT)等,这些多肽分子量小(3000-10000 Da),易通过血脑屏障,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
  2. 蝎毒神经毒素:占蝎毒干重的1%-5%,根据作用靶点可分为钠通道毒素(延缓钠通道失活)和钾通道毒素(阻断钾通道),可影响神经细胞兴奋性,产生镇痛、抗惊厥等作用。
  3. 氨基酸:全虫含有17种以上氨基酸,包括人体必需的8种,如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等,其中总氨基酸含量约为40%,是其营养和药效的物质基础。
  4. 其他成分:含脂肪酸(亚油酸、油酸等)、无机盐(锌、铁、钙、硒等),以及胆甾醇、卵磷脂等,其中锌含量较高(约100μg/g),可能与免疫调节相关。

(二)药理作用

  1. 息风止痉作用:全虫对多种实验性惊厥模型有抑制作用,其蝎毒多肽可通过增强GABA_A受体功能、抑制谷氨酸释放,降低中枢神经兴奋性,对癫痫、破伤风、小儿惊风等引起的抽搐有显著效果。
  2. 镇痛作用:蝎毒多肽和神经毒素可通过调节阿片受体、抑制炎症因子(如PGE2、TNF-α)释放,产生中枢性和外周性镇痛,对神经性疼痛、癌痛、风湿痛效果显著,且不易产生耐受性。
  3. 抗肿瘤作用:蝎毒多肽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如肝癌、肺癌、胃癌细胞),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逆转多药耐药性,其机制涉及调控Bcl-2/Bax、Caspase-3等凋亡相关蛋白,以及抑制VEGF、MMP-2等促转移因子。
  4. 免疫调节作用:全虫多糖和多肽可激活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NK细胞,增强细胞免疫;同时调节Th1/Th2平衡,抑制过度炎症反应,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有改善作用。
  5. 抗血栓与改善微循环:全虫提取物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促进纤维蛋白溶解,同时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流,对缺血性脑卒中、冠心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为更直观展示全虫主要化学成分及作用,列表如下:

中草药全虫

成分类别 代表物质 主要作用 含量范围
蝎毒多肽 BmK AS、BmK AGAP 抗惊厥、镇痛、抗肿瘤 50%-70%(干重)
蝎毒神经毒素 钠通道毒素、钾通道毒素 调节神经兴奋性、镇痛 1%-5%(干重)
氨基酸 天冬氨酸、谷氨酸、必需氨基酸 营养支持、增强免疫 ≈40%(干重)
无机盐 锌、铁、硒 免疫调节、抗氧化 锌≈100μg/g

全虫的临床应用

全虫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常配伍其他中药使用,内服或外治均可,尤以治疗风、毒、瘀所致疾病见长。

(一)常见病症配伍

  1. 肝风内动证:用于小儿惊风、癫痫、破伤风等痉挛抽搐,常配羚羊角、钩藤、天麻以增强息风止痉之效,如“钩藤饮子”“五虎追风散”。
  2. 风湿痹痛证:用于风湿顽痹、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常配蜈蚣、白花蛇、威灵仙以搜风通络,如“蝎蛇散”“牵正散”。
  3. 疮疡肿毒证:用于疮疡溃烂、瘰疬、结核等,常配雄黄、冰片、枯矾外用,以攻毒散结、消肿止痛,或配蒲公英、金银花内服以清热解毒。
  4. 顽固性头痛:用于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常配川芎、白芷、僵蚕以通络止痛,如“芎蝎散”。

(二)现代制剂应用

现代药理研究推动了全虫制剂的发展,如“复方蝎毒注射液”(用于镇痛)、“全蝎胶囊”(用于癫痫)、“蝎毒抗癌多肽注射液”(辅助抗肿瘤)等,提高了用药精准度和生物利用度。

为便于临床参考,列表归纳全虫常见配伍应用:

中草药全虫

主治病症 配伍药物 代表方剂 用法
小儿惊风 羚羊角、钩藤、天麻、胆南星 钩藤饮子 水煎服,每日1剂
风湿痹痛(顽固性) 蜈蚣、白花蛇、威灵仙、川乌 蝎蛇散 研末冲服,每次3g,每日2次
中风面瘫 白附子、僵蚕、地龙、黄芪 牵正散 水煎服,每日1剂;或外用调敷患侧
疮疡肿毒(未溃) 雄黄、冰片、枯矾、乳香 研末,香油调敷患处,每日1次

全虫的用法用量与使用注意

(一)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6g(全蝎);研末吞服,0.6-1g(蝎尾,药效更强);入丸散剂,每次0.5-1g,酒制全虫可增强通络作用,宜用于风湿痹痛;淡全虫多用于息风止痉。
  •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油浸涂搽或研末撒布,用于疮疡肿毒、蛇虫咬伤等。

(二)使用注意

  1. 毒性控制:全虫辛温有毒,用量过大可引起中毒,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悸、抽搐、血压升高,严重者可呼吸麻痹,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宜久服。
  2. 禁忌人群:孕妇、血虚生风者(如面色萎黄、手足抽搐而无实邪者)禁用;儿童、年老体弱者用量宜减。
  3. 配伍禁忌:传统认为全虫不宜与生南星、生半夏、生附子等“乌头类”药材同用(现代研究表明,合理配伍可降低毒性,需专业医师指导)。
  4. 过敏反应:部分人可能对蝎毒蛋白过敏,出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需立即停用并抗过敏治疗。

相关问答FAQs

Q1:全虫有毒,日常使用如何避免中毒?
A:避免中毒需注意以下几点:① 严格控制用量,常规内服量不超过6g(全蝎),研末吞服不超过1g,不宜长期连续服用(一般不超过7天);② 炮制到位,如酒制、甘草制可降低毒性;③ 体质辨识,实热证、肝阳上亢者慎用,避免“火上浇油”;④ 观察反应,用药后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立即停用,必要时就医;⑤ 特殊人群(孕妇、儿童、过敏体质者)禁用或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Q2:全虫和蜈蚣都是动物类息风药,两者功效有何区别?
A:全虫与蜈蚣均能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常相须为用,但功效各有侧重:① 性味与归经:全虫性平,归肝经,作用较缓和,尤擅长“息风”;蜈蚣性温,归肝、脾、肺经,辛温走窜之力更强,偏于“攻毒散结”。② 功效侧重:全虫以息风止痉见长,对肝风内动之抽搐(如惊风、癫痫)效果更佳;蜈蚣以解毒散结、通络止痛为强,对疮疡肿毒、顽痹(如类风湿关节炎)、癌痛等毒瘀阻络之证更有效。③ 毒性:蜈蚣毒性略高于全虫,更易引起过敏反应,用量需更谨慎,临床常根据“风、毒、瘀”的轻重程度选择:风盛为主用全虫,毒瘀甚者用蜈蚣,两者同用可增强疗效。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草药姜黄的功效
« 上一篇 前天
桃树下种什么药材
下一篇 » 前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