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 银杏叶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银杏叶,作为银杏科银杏属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 L.)的干燥叶,是中草药宝库中兼具传统药用价值与现代科学研究的代表性药材,其药用历史可追溯至中国古代,而现代药理学研究则进一步揭示了其多靶点、多途径的生物活性,使其在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防治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草药 银杏叶

植物来源与药用历史

银杏为落叶乔木,被誉为“活化石”,其叶片呈扇形,上缘波状,叶脉二叉分枝,特征鲜明,在我国,银杏叶的药用最早可见于《本草纲目》对银杏果(白果)的记载,而叶子的应用则相对较晚,清代《本草备要》中提及“银杏叶……肺气喘咳”,传统中医认为其性味甘、苦、涩,平,归心、肺经,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敛肺平喘、化浊降脂的功效,常用于胸痹心痛、中风半身不遂、肺虚咳喘、高脂血症等症,随着现代提取技术的发展,银杏叶的药用价值得到系统性挖掘,成为全球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中药提取物之一。

主要化学成分与活性物质

银杏叶的药效作用源于其复杂的化学成分,目前已分离鉴定出数百种化合物,其中主要活性物质包括黄酮类、萜内酯类、有机酸、多糖及微量元素等,这些成分协同发挥生物学效应。

(一)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是银杏叶中最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约占干重的2%-4%,主要包括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及其苷类(如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山奈酚-3-O-α-L-鼠李糖苷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炎、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作用,可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减少炎症因子释放,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并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效应。

(二)萜内酯类

萜内酯是银杏叶的特征性成分,包括银杏内酯A、B、C、J和白果内酯,其中银杏内酯A、B、C为独特的倍半萜内酯,白果内酯为倍半萜类化合物,银杏内酯是强效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拮抗剂,能抑制PAF与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白果内酯则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促进神经细胞修复,抑制神经炎症反应。

(三)其他成分

银杏叶中还含有有机酸(如绿原酸、对羟基苯甲酸)、多糖、甾醇、微量元素(如锌、硒、锰)等,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作用;微量元素则作为酶的辅助因子,参与机体代谢过程,共同增强银杏叶的整体生物活性。

中草药 银杏叶

以下为银杏叶主要活性成分分类及作用归纳:

类别 代表性成分 主要生理活性
黄酮类 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及其苷类 抗氧化、抗炎、保护血管内皮、降血脂
萜内酯类 银杏内酯A、B、C,白果内酯 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神经保护
有机酸 绿原酸、对羟基苯甲酸 抗氧化、抗菌、抗炎
多糖 银杏叶多糖 免疫调节、抗氧化、促进细胞修复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基于丰富的化学成分,银杏叶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现代临床应用广泛,尤其在心脑血管、神经系统等领域效果显著。

(一)心脑血管保护作用

银杏叶提取物(EGb761,标准化提取物,含黄酮类24%-32%、萜内酯6%-8%)可通过多种途径保护心脑血管:

  • 抗血栓与改善微循环:银杏内酯抑制PAF介导的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同时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度,增加脑、心等器官的血流量,适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冠心病心绞痛的辅助治疗。
  • 调血脂与抗动脉粥样硬化:黄酮类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形成,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

(二)神经保护与认知功能改善

银杏叶对神经系统具有多重保护作用:

  • 改善认知功能障碍: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增加脑内乙酰胆碱水平,同时减少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减轻神经炎症,用于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的辅助治疗,可改善记忆力和注意力。
  • 治疗周围神经病变:促进神经轴突再生,修复受损神经,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坐骨神经痛等具有缓解作用。

(三)呼吸系统与代谢系统调节

  • 敛肺平喘:传统用于肺虚咳喘,现代研究表明其可缓解支气管痉挛,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对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有一定辅助疗效。
  • 降血糖与并发症防治:银杏叶提取物可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水平,并通过抗氧化作用减轻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的氧化应激损伤。

(四)其他作用

银杏叶还具有抗辐射、抗衰老、改善皮肤血液循环(用于黄褐斑、痤疮)等作用,在外科、皮肤科也有应用。

中草药 银杏叶

使用注意事项与安全性

尽管银杏叶药效明确,但其使用需严格遵循规范,避免不良反应:

  • 禁忌人群: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尤其是2岁以下)禁用;出血性疾病患者(如胃溃疡、脑出血急性期)、对银杏叶过敏者禁用;正在服用抗凝药(如华法林、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药(如氯吡格雷)者需谨慎,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 不良反应:少数人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如恶心、腹胀)、头晕、头痛,一般可自行缓解;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增加出血倾向,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 用法用量:中成药(如银杏叶片、滴丸)应按说明书服用,避免擅自加大剂量;鲜叶未经处理直接泡水可能含有有毒成分(如银杏酸),需使用标准化提取物。

现代研究进展与未来方向

近年来,银杏叶的研究不断深入,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 作用机制阐明: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揭示其多成分、多靶点调控炎症-氧化应激-凋亡通路的机制,如对Nrf2/ARE、NF-κB等信号通路的调控。
  • 剂型创新:除传统片剂、胶囊外,纳米制剂、缓释制剂、透皮吸收制剂等新型剂型正在研发,以提高生物利用度、降低不良反应。
  • 联合用药研究:探索与西药(如降压药、降糖药)的协同作用,减少用药剂量,增强疗效,为复杂疾病提供综合治疗方案。

相关问答FAQs

Q1:银杏叶可以直接采摘泡水喝吗?
A:不建议直接采摘鲜银杏叶泡水,鲜叶中含有银杏酸等有毒成分,长期大量饮用可能导致恶心、呕吐、腹痛等中毒反应,甚至损伤肝脏和肾脏,药用银杏叶需经过采摘、干燥、提取等标准化工艺去除有毒物质,建议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中成药或提取物制剂,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Q2:服用银杏叶提取物期间需要注意哪些饮食禁忌?
A:服用银杏叶提取物期间,应避免同时食用大蒜、生姜、洋葱等刺激性食物,可能增加胃肠道不适;避免与葡萄柚(西柚)同食,葡萄柚中的呋喃香豆素会抑制肝药酶活性,可能升高银杏叶提取物的血药浓度,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应减少高脂、高糖饮食,以免影响其调血脂、改善微循环的效果。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草药治疗慢性咽炎
« 上一篇 昨天
黑卡药材作用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