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木瓜,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皱皮木瓜”,与作为水果的番木瓜科植物番木瓜(又称“乳瓜”)功效迥异,是中医临床常用的祛风湿药,其性味酸、温,归肝、脾经,以舒筋活络、和胃化湿为主要功效,历代医家对其应用多有记载,如《名医别录》言其“主湿痹邪气,霍乱大吐下,转筋不止”,《本草纲目》则称其“敛肺和胃,理脾伐肝,化食止渴”,以下从传统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应用配伍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详细阐述。
传统功效与应用
-
舒筋活络,祛风湿止痹痛
木瓜酸温入肝,能补肝益筋,通利血脉,为治疗筋脉拘挛、腰膝酸软、风湿痹痛之要药,临床常用于风湿痹阻所致的关节不利、筋脉挛急,尤以下肢筋骨酸痛、脚气水肿为宜,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木瓜丸”,以木瓜配伍威灵仙、狗脊、牛膝等,祛风湿、强筋骨,治疗风湿客于经络,手足麻木、腰膝疼痛;若治脚气冲心、转筋吐泻,则可与吴茱萸、紫苏、槟榔等同用,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之“木瓜汤》,以木瓜和胃化湿,配伍吴茱萸温肝散寒,共奏舒筋、和胃、止吐泻之效。 -
和胃化湿,舒筋活络以调中
木瓜味酸入脾,能化湿和胃,舒筋活络,对湿浊中阻、脾胃失和所致的呕吐、腹泻、腹痛、食欲不振等症有良效,如《普济方》治“霍乱吐泻,转筋不止”,单用木瓜煎服或配伍藿香、紫苏叶等芳香化湿药;若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可与党参、白术、陈皮等健脾益气药同用,标本兼顾,既化湿浊,又健脾胃,木瓜酸能生津,适用于胃阴不足、口干舌燥、食欲不振者,常与沙参、麦冬、石斛等养阴生津药配伍,共奏养胃生津、舒筋活络之功。 -
消食化积,辅助调理脾胃
木瓜含有木瓜蛋白酶,能促进蛋白质消化,传统认为其可消食化积,适用于食积不化、脘腹胀满,临床常与山楂、神曲、麦芽等消食药同用,增强消食导滞之力;若兼见脾虚食少,可配伍白术、茯苓等健脾渗湿药,消食而不伤正。
现代药理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木瓜含齐墩果酸、熊果酸、苹果酸、枸橼酸、皂苷、黄酮类及木瓜蛋白酶等成分,具有多重生物活性:
- 抗炎镇痛:木瓜提取物能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减轻关节肿胀和疼痛,对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有辅助治疗作用;
- 保肝降酶:齐墩果酸等成分可保护肝细胞,降低转氨酶,用于慢性肝炎、肝损伤的辅助治疗;
- 调节胃肠功能:木瓜蛋白酶能分解蛋白质,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消化不良;同时能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止吐止泻;
- 抗菌抗氧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其黄酮类成分具有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的作用。
用法用量与配伍
木瓜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外用可煎水洗或研末调敷,配伍方面:
- 风湿痹痛,配威灵仙、秦艽、独活;
- 脚气水肿,配吴茱萸、紫苏、槟榔;
- 湿浊中阻呕吐,配藿香、半夏、生姜;
- 筋脉拘挛,配牛膝、白芍、甘草;
- 消化不良,配山楂、麦芽、陈皮。
注意事项
木瓜性温,味酸,故阴虚火旺、胃酸过多者慎用;孕妇不宜大量使用,以免耗气伤阴;传统认为木瓜多食损齿及骨,故不宜过量久服。
木瓜基本信息表
项目 | |
---|---|
来源 | 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干燥成熟果实(皱皮木瓜) |
性味归经 | 酸、温;归肝、脾经 |
主要功效 | 舒筋活络、和胃化湿、消食 |
经典配伍 | 木瓜+威灵仙(祛风湿止痹痛);木瓜+吴茱萸(温肝散寒、止转筋) |
现代药理作用 | 抗炎镇痛、保肝降酶、调节胃肠、抗菌抗氧化 |
相关问答FAQs
Q1:木瓜和水果木瓜(番木瓜)功效一样吗?
A1:不一样,药用木瓜(皱皮木瓜)为蔷薇科植物,以舒筋活络、和胃化湿为主,用于风湿痹痛、脚气转筋、消化不良等;水果木瓜(番木瓜)为番木瓜科植物,富含木瓜蛋白酶、维生素C,主要功效是助消化、美容养颜,对产后乳汁不足也有一定效果,两者科属、成分、功效均不同,不可混淆。
Q2:木瓜适合哪些人群服用?有哪些禁忌?
A2:木瓜适合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者;湿浊中阻、呕吐腹泻、食欲不振者;消化不良、食积腹胀者,禁忌人群包括:阴虚火旺(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者,因木瓜性温易助热;胃酸过多或胃溃疡患者,因其味酸可能刺激胃黏膜;孕妇,需在医师指导下慎用,避免耗气伤胎;对木瓜过敏者禁用。